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报告

网络技术与应用
随堂实验报告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左敬龙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实现原理,加深对网络层功能的理解;
2.掌握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中路由表形成过程及其对路由选择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操作方法;
2.调整参数,分析路由表变化情况,理解路由算法。

三、实验原理
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基本原理如下:
(1)初始化,对于每节点G,对所有它直接连接的目的地N,路由表中的项用三
元组(N,G,0)表示,即从节点G到目的节点N无需经过转发。

(2)节点G定期发送它的路由表给相邻节点,更新信息中对应着每一个目的地N,
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N,V,D),即到目的地N的路由上的下一节点为V,G
到N的距离为D。

(3)节点G收到G’送来的路由信息,对于更新信息中给出的每个目的地,在G
的路由表中查找相对应的表项,设它为(N,V,D),而更新信息中的三元组为
(N,V’,D’),C为节点G和G’之间的距离。

如果找不到相应的表项,则在
G的路由表中增加一项(N,G’,D’+C);
(4)如果V=G’,则G中路由表对应的表项更新为(N,G’,D’+C);
否则,比较D’+C和D:
如果D’+C<D,则G中表项更新为(N,G’,D’+C)
否则G中表项保持原状,仍为(N,V,D)。

2.网络拓扑结构图
3.信息格式:
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源IP地址`源端口号`控制`数据
控制:"M"-数据帧;
"GetR"-请求邻居路由器回送距离表,无数据域;
"R"-数据内容为距离表。

四、实验仪器
计算机45台、集线器4台、网卡45块、网线条、软盘若干。

五、实验步骤
1.将模拟软件拷贝到计算机硬盘,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界面,察看
帮助文件。

2.运行配置好的模拟环境,分析路由表情况,并与算法相比较,得出结论。

3.调整距离值,重新计算路由表,分析路由表情况,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
第一轮数据分析
初始状态:
设置好路径:
1)、选取模拟路由器0,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分析:路由0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到5的距离分别是3,由于除了路由器0与路由器5之间建立了通信外,其他路由都为没连接的。

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合。

2)、选取模拟路由器1,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分析:路由1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到0、2、5的距离分别是3、5、4,由于除了路由器1与路由器0、2、5之间建立了通信外,其他路由都为没连接的。

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相符合。

3)、选取模拟路由器2,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第二轮数据分析:
1)、选取模拟路由器2,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第一次计算结果:
第二次计算结果:
分析:从第二次计算的结果来看,路由2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到0、1、3、4、5的距离分别是5、4、2、4、8,与路由器0、1、3、4、5之间都建立了通信。

但是与第一次计算的结果相比较,路由器2到路由器4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延时由6变为4,说明路由的路线是路由器2→由器3→由器4。

遵循最短路线原则。

2)、选取模拟路由器3,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3)第一次计算结果:
第二次计算结果:
分析:第一次与第二次计算的结果没有变化,第一次路由3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到2、4的距离分别是2、5,第二次路由3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与路由器0、1、2、4、5之间都建立了通信,距离分别为10,7,2,2,11。

,根据最短路线原则,说明路由的路线已经是最佳的路由线路。

第三轮数据分析:
初始化阶段各个模拟路由器的(N,G,0)的值跟第一轮设置的一样。

计算后的结果如下:
路由器0:
路由器1:
路由器2:
路由器3:
路由器4:
路由器5:
七、实验总结
在这次实验中,我掌握了有关路由表的计算方法,简单的掌握了目标,延时,下一站的含义,也中单了路由器的转发会自动的选择最短的距离转发。

自动计算最短距离。

他们说有转发失败的情况,我修改过初始的距离就已经不会
转发失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