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内容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作为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有
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美日菲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
因素。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
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
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三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
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
1、南海争端
近年,南海地区存在的一些岛礁主权和部分海域化解争议升温,菲律宾、越南等国频频制造事端,美国、日本等外国势力也积极插手,使南海问题更
加复杂。
从表面上看,南海问题是围绕国家主权及相关权力所展开的法律问题和历史问题;从根源上看,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国家与域外大国相勾连、相互推动的结果。
2、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中日关系在21世纪开始就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小泉任期内,其一意孤行地参拜靖国神社等不负责任的做法遭到中国等的强烈反对。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的购岛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降到冰点。
3、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将朝鲜半岛推向了战争的边缘。
朝核问题阴云不散
朝鲜仍然坚持核试验,六方会谈终止。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三、针对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对策
问题摆在那里,我们不能乱了阵脚,应该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
解决问题,关键在自己。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最根本的法宝。
1、不回避、不着急。
周边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经阶段,要去坦然面对,去有效应对。
2、要有发展战略,要有自知之明。
对自己的政策要做调整。
2010年,我国提出了要“塑造周边”。
3、“韬光养晦”与“敢做敢为”并重。
在整个过程中,“韬光养晦”一定要坚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有所作为”、要有威严的一面,就是不能只做“老好人”或是“和事佬”,要能让一些国家觉得中国难以挑战、难以侵犯、难以“忽悠”。
4、要讲“巧实力”,对周边国家区分对待。
四、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处在大学这样好的环境中,就应关注时事,
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通过我们在社会中的努力,增强中国的竞争力,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为中国的安定团结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1 曹博亚《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2——2013学年度第一期总第69期
[1] 牛立伟.《世界军事》.2011/21期.
2李国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的由来》,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