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

初中语文常见的病句类型


前 后 矛 盾
1、“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 右。 (“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突然”和“渐渐”矛盾。) 3、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 去“无比”。) 4、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有”与 “没有”矛盾,改“没有”为“唯一”)
歧 义句(句子失去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 解的句子。)
例如:1、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 个”修饰“营”还是“干部”?改为:他请营的几个干 部参加座谈会) 2、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就急忙从炕上下来, 拉住我们的手问这问哪。(“看到我俩非常高 兴”,可以断为: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也 可以断为:奶奶看到,我俩非常高兴。) 3、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 理解为“车没锁起来。”)
否 定 不 当(滥用否定词)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 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 “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 意思完全相反。) 2、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 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 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 副词“不”。) 3、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成绩不是靠勤奋得来的。 (把“是勤奋得来”前的“不”去掉) 4、“谦受益,满招损”,大家无不认为这不是 真理。
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相呼应
1、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 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 入群众”。) 2、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成败的关键(把“成败”改为“成功”) 3、能否得到尊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他人 尊重。 4、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 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语 意重 复
1、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 一定的工作经验。(这里连用三个“工作”,重复,第 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2、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 法",改为:其实这是多虑) 3、不知不觉就走了十几里路左右的距离。(这里是说 “走了十几里路”,“距离”与“走”也不搭配,应删 去"的距离"。) 4、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具体”与 “详”重复。)
1、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 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改为: 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要将 “生活”去掉) 3、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 造了条件。(“打下”与“基础”搭配,但与“基础知 识”不搭配,“坚实”可修饰“基础”,但不能修饰 “知识”。改为: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或是改为:中 学时代掌握的知识)
并 列 不 当
(交叉或从属概念并列一起)
1、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 发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学”和“团员”范围交叉) 2、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 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 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1、中国足球队只有发挥自己的特 长,就能越踢越好。(应把“就”改为 “才”。) 2、只要你说得对,我才接受。 3、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而且也 可以为人类造福。(“而且”改为 “但”。)
成 分 残 缺
1、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应该是“他”,可是被“由于”这个 介词淹没了,改为"由于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 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可以加上“活动” 一词。) 3、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 化。(“走上”是动词,要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改 为: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 4、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主 语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初中阶段 常见的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
1、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改为:附近 的许多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2、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改为:里 面陈列着过去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东西) 3、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 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逻辑上应是先“认 识”,再“改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