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学年论文题目: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姓名:学号: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班级: 13级2班指导教师:2015年9月15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 (4)(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 (5)(二)义位搭配的方言差异 (6)二、序列规则的方言差异 (8)(一) 义位内部序列规则的差异 (8)(二)义位之间序列规则的差异 (8)结语 (9)参考文献 (9)论济宁方言的内部特征摘要: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济宁分辖12个县市区,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地区内部的词汇差异也比较大。
本文以济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以及方言内部之间的义位组合差异为基础,分析济宁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Of the Feature in Jining DialectAbstract: Jining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located in Su Lu Yu Anhui four province with the Department, the vocabulary of dialects with Mandarin,Shandong dialect, and even the northern dialect vocabulary have great consistency,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Jining jurisdiction over 12 count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 vocabulary differences within the region is relatively large. Sememe combination based on differences between Jin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and dialect between internal basi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ning dialect.Keywords:Jining Dialect ;Sememe ;Combination Differences前言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是汉语分化的结果,是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了解汉语就要研究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帮助我们学习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帮助我们认识汉民族发展的一些历史问题、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
了解地方方言,具有重要作用,而济宁方言特点突出,因此对其研究意义重大。
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高名凯、石安石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接触;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成的。
”邢公畹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语言分化的一种结果。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邵敬敏认为:“现代汉语的变体形式有:(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
”叶蜚声、徐通锵认为:“语言由于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形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
”胡明扬则认为:“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
”以上论述中,有些学者认为方言就是地域方言的简称,如高名凯-石安石先生、邢公畹先生、黄伯荣-廖序东先生、邵敬敏先生。
他们忽略了社会方言,或者说把方言同地域方言画等号,割裂了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
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①方言—地域方言②社会方言我们赞同叶蜚声-徐通锵先生、胡明扬先生的论述,即把因地域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地域方言,因社会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社会方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不应仅指狭义上的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它还涵盖社会因素,诸如言语社团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阶层等因素,也就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因此谈到方言,第一层面应把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相区别开来,即方言不仅指地域方言,也包括社会方言。
如下:语言的分化→方言→ (1)地域方言—语言的地域分化(如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2)社会方言—语言的社群分化(如阶层用语、行业用语)“义位的意义不等于其成分加和意义。
义位的组合意义,指两种现象:一指义位内部的语素组合意义,二指义位之间的组合意义,后一种也叫义位搭配意义,其表层现象就是词语搭配义。
”(张志毅、张庆云,2005:197)。
义位组合具有规则性,依据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可分为选择规则和序列规则。
(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义位内部词素间的组合,存在着普方差异和方言之间的差异。
如,表示雌雄这一概念时,会有差异。
解海江(2001)在其论文《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中曾分析过不同方言存在的这种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也反映在济宁方言内部。
普通话中表示雌雄,有属性词“公、母”“雌雄”等,在济宁方言中不同的动物选择搭配不同。
如:普通话方言词语方言公马/母马公牛/母牛公羊/母羊公驴/母驴公猪/母猪公狗/母狗公猫/母猫公鸡/母鸡公鸭/母鸭市中区儿马/骒马牤牛/牸牛羯虎,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任城区儿马/骒马牤牛/牸牛羯虎,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兖州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子,臊胡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曲阜儿马/女儿马牤牛/氏牛公羊/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泗水儿马/骒马牤牛/氏牛公羊/母羊叫驴/草驴牙瓜/老美儿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邹城儿马/骒马牤牛,犍子/氏牛羯子/母羊叫驴/母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母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微山儿马/骒马牤牛,犍子/氏牛臊虎子,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渔)/母猪牙狗/母狗儿猫、男猫(渔)/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鱼台公马/骒马牤牛,老犍/牸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金乡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嘉祥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汶上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子/母子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草鸭梁山儿马/骒马牤牛/氏牛臊虎/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普通话中表示雌雄的词素,如,“草”:<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①“儿”:雄性的;“叫”:雄性的;“牡”:雄性的;“牝”:雌性的;“骒”:雌性的。
济宁方言中一般都具有这些词素,除此之外,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如:“女”/“女儿”:表示雌性的(动物),如,“女儿马”(曲阜),“女猫”/“女儿猫”(济宁12县市区),可与词素“马”“猫”组合;“男”:表示雄性的(动物),“男猫”(微山),只能与词素“猫”组合。
由于两种成分间结合的紧密,我们认为“女”“女儿”“男”在这些词中都是词素。
“鸣”表示雄性的,如,“鸣鸭”(中区、任城区、微山、鱼台、金乡、嘉祥),与词素“鸭”组合;“牙”:雄性的,古汉语中“牙”具有此义,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在济宁方言中,“牙”作为此词素义,还经常使用。
如,“牙狗”“牙猪”(济宁12县市区),与词素“狗”“猪”组合。
(二)义位搭配的方言差异义位搭配的差异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越是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义位搭配越会有差异,从而能够体现两者的特点。
如: “喝”在普通话中常指“将液体或流食咽下去”,通常的搭配有“喝水”“喝茶”“喝酒”“喝粥”等等。
在济宁方言中“喝”还可以搭配“西瓜”和“面条”等。
在微山县,一些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可以说“喝饭”。
“杀”在普通话中指“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弄死”,如“杀虫”“杀鸡”“杀敌”等。
在济宁方言中,汶上、金乡、鱼台等地,“杀”可以搭配植物,如,“杀树”“杀白菜”“杀芝麻”等。
微山地区“杀”只可以搭配“树”,梁山、嘉祥地区“杀”只可以搭配“西瓜”。
义位“打”,可以和很多词进行搭配,济宁方言中和普通话相同的,如:打白条、打摆子、打板子、打边鼓、打喳喳、打场子、打吵子、打冲锋、打出手、打底子、打嘟噜、打官腔、打官司、打哈欠、打寒颤、打呼噜、打抱不平罗昕如(2006:762~766)《湘方言“打”类词语的研究》发现了湘方言“打”类词语搭配的特别之处。
济宁方言“打”的有些搭配是特有的,我们分为与名词、形容词、动词搭配。
“打”和名词搭配,组成动宾关系,这类词语在方言中出现最多。
如:打信/打钱:表示“寄信、寄钱”。
“打”表示“寄”。
打坟:表示“挖坟”。
“打”表示“挖”。
打墨水:表示“吸墨水”。
“打”表示“吸”。
打班/打级:表示“留级”。
“打”表示“留、停留”。
打牙巴骨:表示“因寒冷或恐惧引起的上下齿不停地磕碰”。
“打”表示“磕碰”。
打洋车轱辘儿/打车轮滚儿:表示“做侧手翻、侧手翻跟头”。
“打”表示“做”。
打瓦:表示“一种体育游戏,把铁块儿立在地上,在一定距离用东西(多用瓦片)掷倒它”。
“打”表示“工具,用瓦打”。
打人情:表示“送礼”。
“打”表示“打点”。
打腰:表示“两正餐之间的加餐”。
“打”表示“吃”。
“打”和形容词搭配。
如:打馋:表示“解馋”。
“打”表示“解决”。
打艮:在济宁某些方言地区,如金乡,表示“犹豫、迟疑”。
“艮”作为方言词表示“性子直、说话生硬”。
“打”表示“解决”。
在汶上、鱼台等地,表示“说话停顿,不连贯”,“打”表示这种状态的进行,意义虚化。
“打”和动词搭配。
如:打离婚:表示“进行离婚”。
“打”表示动作的进行,意义虚化。
打怯场/打怵:表示“胆怯、畏缩”。
“打”的意义虚化。
打舒身:表示“伸懒腰”。
“打”表示动作的进行,意义虚化。
打挤擦眼:表示“打盹儿”。
“打”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
打赖拐:表示“不承认自己的责任或错误,抵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