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综述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综述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监 测 结 果 计 算
将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等效声级采用路段长度加权算术 平均法,计算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
路段长度
等效声级
道 路 交 通 监 测 评 价
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划分
等级 一级 昼间平均等效声级(Ld)≤68.0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Ln)≤58.0 对应评价 好 二级 68.1-70.0 58.1-60.0 较好 三级 70.1-72.0 60.1-62.0 一般 四级 72.1-74.0 62.1-64.0 较差 五级 >74.0 >64.0 差
点 位 设 置
选点位置
监测点位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测 量 时 间 每个监测点位每次 连续监测24 小时 记录小时等效声级Leq、 小时累积百分声级L10、L 50、L90、Lmax、Lmin 和 标准偏差(SD)。
监测点位数量:巨大、特大城市≥100 个;大城市 ≥80 个;中等城市≥50 个;小城市≥20 个。
如城市规模小,不具备最低布设点 位要求的,点位数量可相应减少。
选点位置
测点选在路段两路口之间,距任一路口的距离大于 50 m,路段不足100 m 的选路段中点,测点位于人 行道上距路面(含慢车道)20 cm 处,监测点位高 度距地面为1.2~6.0 m。测点应避开非道路交通源 的干扰,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禁区、马路车道。 一般户外的要求:
测点位置要 符合GB3096 中测点选择 一般户外的 要求。
距反射物3.5米以外, 距地面高1.2米以上必 要时可置高层建筑以 上;使用车量可固定在 车顶部1.2米处.
敏感建筑物户外: 距墙壁或窗户1米处,距 地面1.2米以上.
测 量 时 间
记录累积百分声级L10、L 50、L90、Lmax、Lmin 和 标准偏差(SD)。
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 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 至 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 ,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 保持不变。
对于0、1、2、3 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 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 、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 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 值处,其位置应能避开 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 声源;4类声环境功能 区监测点设于4类区内 第一排噪声敏感建筑物 户外交通噪声空间垂直 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
L50: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 Leq: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均值。 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噪声计中的频率计权网络有A、B、C三种标准计权网络。A网络是模拟人耳对等响曲 线中40方纯音的响应。B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C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 方纯音的响应。声级计经过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根据所使用的计 权网不同,分别称为A声级、B声级和C声级,单位记作dB(A)、dB(B)和dB(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监 测 时 间
分别测量昼间和夜间时段。监测工 作应安排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每个 城市监测日期应相对固定,监测应 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敏感建筑物室内: 距墙面和其它反射面至少 1米,距窗1.5米,距地面1. 2-1.5米
区域声环境监测
监 测 结 果 计 算 区 域 监 测 评 价 计算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将整个城市全部网格 测点测得的等效声级分昼间和夜间,进行算术平均运算, 所得到的昼间平均等效声级Sd和夜间平均等效声级Sn, 代表该城市昼间和夜间的环境噪声总体水平。
计算目的: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划分
等级 一级 昼间平均等效声级(Sd)≤50.0 夜间平均等效声级(Sn)≤40.0 对应评价 好 二级 50.1-55.0 40.1-45.0 较好 三级 55.1-60.0 45.1-50.0 一般 四级 60.1-65.0 50.1-55.0 较差 五级 >65.0 >55.0 差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HJ 640-2012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1 2 3 4 5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区域声环境监测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适用范围
• 本标准自2013 年3 月1 日起实施。 •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 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及质 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说清楚后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城市声环境状况的年度变化规律和趋势。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反映城市建成区内各类道路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各类道路:城市快车道;主、次干道;轨道、高速公路。 选点原则
反映不同道路特点交通噪声排放特征。
点 位 设 置
不同道路特点考虑车辆类型、车流量、车辆速度、 路面结构、道路宽度、敏感建筑物分布等。
例行监测:为掌握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环保部门所开展的区域、交通、功能区声 环境监测。 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楚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楚潜在的环境风险
•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与评价城市声 环境质量状况所开展的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乡 村地区声环境监测可参照执行。
区域声环境监测
点 位 设 置 将整个城市建成区划 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 形网格,整个城市建 成区有效网格总数应 多于100 个。 每个监测点位测 量10 min 的等效 连续A 声级Leq 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 布设1 个监测点位。 或将监测点位移到距 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 量位置。 不宜测量:水面、
功能区监测采用GB 3096 附录B 中定点监测法。 能满足监测仪器测试条件安全可靠。 监测点位能保持长期稳定。 能避开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声源。 监测点位应兼顾行政区划分。 4 类声环境功能区选择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 监测点位数量:巨大、特大城市≥20 个;大城市 ≥15 个;中等城市≥10 个;小城市≥7 个。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测 量 时 间 每个监测点位测量 20 min 的等效连 续A 声级Leq 记录累积百分声级L10、L 50、L90、Lmax、Lmin 和 标准偏差(SD);分类记 录车流量。
L10:在测量时间内有10%的时间A声级超过 的值,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监 测 时 间
每个城市监测日期应相对 固定,监测应避开节假日 和非正常工作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