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

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课题研究总结“十一五”期间,我们都亭初中申报了恩施州教科所规划办规划研究课题“社区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此课题已被列为省民宗委立项课题——“恩施州开掘运用本地德育资源,提高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一级子课题。

学校课题组在历时两年的研究工作中自始自终得到各级专家的指导,现已按课题实施方案完成各项内容,拟准备结题,现作如下总结:1研究的目的从初中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着手,认真开掘本地区的优良民族传统、革命传统、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社会信息(包括法制、纪律、社会公德)、学科教材等方面的德育因素,加以整合,用以开展对中学生的经常性、针对性的思想道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感悟道德理念,提高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研究,要调查、搜集、整合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本校德育管理制度,形成合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的论文、经验文集,形成研究实验报告。

2研究的重点整合城区文化场所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教场村委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城区旅游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市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整合处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

3研究的基础“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我校先后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研课题——“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中小学德育管理研究”、“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等德育研究课题任务,是全州德育研究实验基地学校。

通过研究,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水平,培育锻炼了一批德育师资队伍,营造了良好的德育研究氛围,形成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例谈》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运用本地德育资源相关问题已进行了一些探讨,将为社区德育的整合与运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王家庄长期从事德育研究工作,是全州学科带头人,对德育方针、政策熟悉,对本地德育资源也多有了解,且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是州德育研究会会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课题第二负责人张德淮是主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对德育工作多有研究、著述,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课题组组长张明政系都亭初中校长,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能调动人、财、物力集中组织研究。

我校长期承担省、州德育课题,具备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条件。

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为此项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4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施社区德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作用。

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5研究活动的开展与效果51整合处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

①经都亭初中与都亭办事处人武部决定,每年9月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一次国防教育。

通过国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树立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观念,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②经都亭初中与都亭法庭研究决定,每年10月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了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③学校与都亭派出所一起整治周边环境。

以整治周边秩序,改善周边环境,强化“我为都亭争光、我以都亭为荣”主人意识。

成立了都亭初中整顿治安秩序领导小组,在都亭初中各显要位置张贴都亭派出所电话和报警电话,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及黄、赌、毒现象,预防和减少了群体性事件及治安问题的发生。

52整合城区文化场所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

①整合影剧院的德育资源开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欣赏水准。

学校开展了让学生走进影剧院的活动,让优秀影片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影视活动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其形象、直观、生动、感染力强。

我们在影视教育中就注意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其特点,开展了影评、征文等系列活动,将影视教育与我校的德育、智育活动相渗透,做到了与环境建设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与时事政治相结合,让优秀影视陪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②整合运动场所的德育资源开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运动场是学生的活动场所,我校附近是利川市体育场,正是最佳活动之地。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运动会,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守法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③整合网络的德育资源开掘,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据调查,学生进网吧已成为目前学校和社会、家庭的一大障碍和症结。

为此,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和互联网面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了德育网站,设置了各种不同拦目,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如“血铸中华”、“新世纪”、“新利川”等栏目。

53整合城区旅游资源的开掘与应用研究。

①感悟大自然在奇山异水间陶冶情操,拓展胸怀。

利川地质属于喀斯特地形,多溶洞。

举世闻名的腾龙洞就在城区数公里之遥。

其它小溶洞,如:水莲洞、朝阳洞、玉龙洞等距城区也只有咫尺之遥。

有了奇洞,随之也就有了异水,悠悠清江河绕城而过,卧龙吞江更是气势磅礴。

学校让学生在假期和平常生活中领略这些景观,写出心得体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了高峻硬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意志,让他们内心由衷地产生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②感受古文化魅力,接受民族传统教育。

作为古巴国故地的利川,到处分布着珍贵的文化遗址,而土家文化又是源远流长。

“肉连响”声传南北。

《龙船调》唱响世界,首届《龙船调》艺术节更是让学生体会到利川的文化魅力;大水井的楹联文化,包含着勤俭持家的古训,也让人从中学会古人的谦和礼让;三元堂更是直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孝道。

③感受先烈风采,争做时代骄子。

利川地处川鄂湘交汇之处,属于革命老区,留下很多先烈遗迹。

贺龙元帅在这里留下过许多革命传奇,由此上溯太平天国也曾在此留下遗迹,如城区西部太平塘摩崖石刻。

经过近几年市内的投资,烈士陵园已具有詹仰和娱乐双重功能。

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到陵园扫墓,去太平塘探幽,至汪家营揭开贺龙元帅智取神兵之秘。

同学们在日记中都纷纷下决心,不辜负先烈,认真学习,努力拼搏,争做新时期的骄子。

④共创优秀旅游城市,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008年,利川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利川的建设和发展,全面开展了争创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

我校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了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加强主人翁意识,从自我做起。

二是强化行为习惯地养成,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现利川已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优秀旅游城市。

54整合教场村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

利用丰富的教场村德育资源,进行各类专题教育。

①利用教场村中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了解英雄事迹,同学们受到深深的震撼,这种教育是极其深刻和深远的。

②利用教场村文明小区,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围绕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的研究策略,我们从教场村内丰富的小康社会建设资源入手,形成了“走访小康社会——看变化、谈感受——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德育模式。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到小康示范组里参观,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吃、穿、住、行、用的变化,于是深深懂得了社会主义不仅能够救中国,更能够发展中国的深刻道理。

③从教场村名人资源和文化资源入手,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民族的教育。

我们从学生了解社区名人、文化入手,形成了“搜集社会名人、文化资源——整理社区名人、文化资源——展示社区名人、文化资源——走访社区名人、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民族情感”的德育模式。

④利用社区内正在修建的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要是引导学生到工地走访和请铁路、高速公路工程师给学生作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科学知识讲座,了解“两路”建设所采用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等生产工具以及遂洞开挖、桥梁架设的情况,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

形成了“走访工地——聆听报告——感受变化——热爱科学”的德育模式。

⑤从教场村丰富的网络资源和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上网的情况入手,搭建网络科学探究平台,设置网络探究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健康上网教育。

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对网吧分布和网吧营业以及学生上网吧的危害、对策等开展调查。

调查发现,在本社区多处有网吧,条件不尽一致,大部分网吧都存在超长时间营业和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违规情况。

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再引导学生对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让所有学生谈体会。

大家深情并茂地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纷纷表示要远离网吧、健康上网、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我们成功地研究出了“调查模底——分析利弊——提高认识——积极倡导——健康上网”的德育模式,让学生在健康上网中受到了教育。

5整合市直部门德育资源的开掘与运用研究充分利用相关社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优势,并互相配合和协调,安排教育人员,开展教育活动,努力实现社区共建,使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市直单位部门众多,各条战线工作重心也各不相同,各单位所拥有的资源从功能上也各不相同,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资源或活动中挖掘德育素材,为学校德育教育服务。

一是安全为主,德育为先。

如5·12汶川地震后,我校在市公安消防大队的支持下,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火灾”消防知识讲座,并播放了火灾实物录相,学生还走进警营,在消防大队现场举行消防实践活动,参观消防官兵训练。

在市禁毒大队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功申请成为禁毒宣传示范学校。

多次举办“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专题讲座及宣传墙报,每个学生都写出了心得体会,从而使禁毒深入人心,宣传到千家万户。

二是文娱体育,百花齐放。

如我校两校区因条件限制,学校没有大型运动场和礼堂。

多年来,在市文体局的关注和重视下,田径运动会一直在市清源体育场举行,文娱晚会一直在市剧场举办。

这些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为学生的德育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形式,进而推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6研究的实践成果通过本课题实施,我们感到学生、教师、学校得以和谐发展。

61学生发展。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高,从学生的体验小论文中充分地反映了他们了解利川,认识利川,畅想利川的过程和收获,洋溢了他们热爱家乡的热情,充分反映了实力利川、活力利川、魅力利川的战略和思想。

62教师发展。

开展课题以来,全校90%以上教师围绕研究课题进行实验,人人写出了经验文章,有九十篇以上论文获奖,全校教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在省说课、优质课比赛中,都亭初中开始榜上有名了。

63学校发展。

我校在学校发展上坚持走办学特色之路,明确提出“科研强校”。

近年来,我校成功创建了利川市质量管理学校、恩施州德育示范学校、共青团恩施州“五四”红旗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