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新编版)

浅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浅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新编版)浅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新编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

新《安全生产法》从18个方面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了最大篇幅的修改,凸显出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真正内涵是什么。

只有在充分认识其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研究、寻找落实企业责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全面、有效地落实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什么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新《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紧接着第四条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条从法律层面定位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第四条解释、明确了什么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于第四条条款内容可以作以下解析:1.从安全生产大的层面来讲,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守法守规,这是一个广义的主体责任;从安全生产具体的层面来讲,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章立制,必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这是一个具体层面的主体责任。

2.从安全生产结果的层面来讲,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确保安全生产,这是主体责任;从安全生产过程的层面来讲,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条件,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条件指标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这是主体责任。

3.从安全生产发展的层面来讲,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原地踏步,应该随着社会、经济、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而使安全生产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也是主体责任。

通过以上几个层面的分析,结合新《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其他条款内容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转化并建立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据此开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使其各项安全生产条件、各种安全生产状态符合安全生产有关规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企业各种不可承受的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及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按照这样的理解,如果从更核心的角度来概括,可以将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应具体条款内容确定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自觉、主动依法做好安全生产、依法开展生产经营,这是基本的、核心的安全思想,其内涵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安、依法治国的理念。

二、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如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可从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建立完整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及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等3个方面来进行思考。

1.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转化成企业的规章制度。

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转化成企业的规章制度,这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前提条件。

1)识别、获取适用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将落实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应具体条款内容确定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识别、获取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及与企业所属行业(或专业)安全生产有关的标准、规范,并确定其适用的具体条款内容,这应该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首要任务。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企业识别的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重点体现在对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上,重点包括对人的行为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作业行为)要求,对生产过程、生产环节的要求,以及对人、机、物、环所处状态的要求。

因此,只要完整识别了这些安全生产条件要求的具体条款内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这项工作才能有标准、有依据,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标、有序、有效的开展。

2)转化、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

企业转化并制定规章制度,并依据规章制度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充分体现依规管理的要求,这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依法治安要求的具体落实。

企业转化并制定规章制度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充分体现符合性,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即满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这是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前提,也是一项原则性的要求;二是充分体现适用性,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该适用于具体的某家企业,主要体现3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针对性,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或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规章制度;其二是有效性,即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充分的、有效的依据,企业能依据规章制度开展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其三是落地性,即可操作性,规章制度不是摆设,不是表面文章,更不能夸夸其谈,而应该达到可操作、可实施、可落实运行的实际效果。

2.建立完整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备条件。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实现层层分解传递,才能体现一级给一级担当,才能使主体责任内容得到有效落地。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完整的管理架构。

要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架构。

所谓完整的管理框架,就纵向而言,应有决策层(高层)、管理层(中层)、执行层(基层)等管理层级,并由此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责任主线。

决策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宏观的重视、决策与布置,管理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决策出谋划策、制定制度、监督检查、抽查考核等日常管理,执行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执行、日常遵章守纪、自我管理、自我意识提高等;就横向而言,管理架构应覆盖所有的职能部门及分厂、车间等。

纵向及横向的融合即形成一个立体式的管理架构,为主体责任的落实与传递提供一个完整、可靠的运行通道,并将这个运行通道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的要求。

2)明确的岗位职责。

明确岗位职责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基础,是一个关键环节,是支撑企业安全发展的根本。

岗位职责主要应体现岗位有人承担,人员有其职责,并明确一岗一责,同时,自上而下的每个纵向岗位职责以及左右之间的横向岗位职责应实现无缝衔接,避免出现安全责任的真空地带。

岗位职责应依据企业的相关制度来制定,并达到明确、针对、有效、完整的要求。

3)系统的责任传递。

责任传递主要应体现在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给一级担当。

由此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并通过这根链条达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最终落地的目的。

责任传递一般采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加以落实(即上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不能千人一面,每个人的岗位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安全风险不尽相同;职权不同,对于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也不一样。

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时,必须根据每个人所处岗位环境及职责权限,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相应条文。

责任书内容与岗位安全风险的特点、与个人职责权限大小相匹配,增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3.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

企业对各岗位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障。

1)有效的考核标准。

要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体现具体性与有效性。

企业应依据岗位职责内容制定出详细、具体的考核标准,也即根据岗位职责履职情况确定具体奖惩内容,体现考核标准的具体性;同时,考核标准应能实现通过这样的考核有效推动每个岗位人员的自觉履职,调动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考核标准的有效性。

2)严格的过程考核。

新《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因此,考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岗位人员的自觉履职,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

考核应体现过程性与严格性。

考核应在责任制实施过程中进行,每季、每月、每周甚至每班开展,充分体现过程性;同时,考核应认真、严格的开展,只有认真严格才能触动非履职人员的利益,保护履职人员的积极性,最终使每个岗位都能自觉、认真、有效的履职。

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几项保障措施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实施主体来讲,必须所有部门参与,所有岗位参与,所有人员参与;就实施空间来讲,必须全方位开展,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带;从实施时间来讲,必须长抓不懈。

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来确保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

1.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正常持续运行。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现阶段安全生产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实施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了人们对安全生产新的认识,提高了安全生产绩效,有效落实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为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的十分有效的途径,解决了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方法及手段。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使企业明白安全生产如何管、管什么,标准的具体条款内容就是安全生产管理内容,使企业从传统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上升为标准化的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运行为主体责任的落实提供了一种新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2)为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了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要管好,必须建设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无缝衔接和传递。

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持续运行,能够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转,从而使主体责任的各项内容实现全面、有效的落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