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详解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详解


调节血脂特点:
➢ LDL-R↑→LDL↓→TC↓↓ 强 ➢ LDL↓ VLDL ↓→TG ↓ TC↓
有剂量依赖性 弱
LDL↓IDL↓→ TG ↓ TC↓ ➢ HDL↑ (VLDL代谢↑) → TC↓
临床应用
Ⅱa、Ⅱb高Ch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Ⅱ型糖尿病及肾病综合症所致高Ch血症 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预防心脑血管急性 事件及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血清总胆固醇(TC)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 脂蛋白(a)增高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病呈正相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高则与As发病呈负相关。
HDL/TC的降低为评价增加AS危险的有效指标: HDL/TC(正常男性0.37±0.08,女性0.38±0.09)
他汀类药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HMG-CoA)
HMG-CoA还原酶
甲羟戊酸(MVA)
促进LDL受体的转录 肝
cell表面LDL- R , LDL向肝
内转移 ,
LDL↓、Ch
↓ ,VLDL代谢加速 VLDL↓
内源性胆固醇酶
抑制肝内ApoB-100合成↓, VLDL合成↓,TG↓ IDL↓
LDL VLDL、
LDL
IDL
VLDL CM、 VLDL
血脂变化
TG↑↑↑、 TC↑
TC↑↑ TG↑↑、
TC↑↑ TG↑↑、
TC↑↑
TG↑↑ TG↑↑、
TC↑
脂质来源 致AS的作用
外源 内源 内源 内源 内源 内源和外源
无关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不明
Ⅲ.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HDL过低的一种全身性脂质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
原发性血脂异常
继发性血脂异常
遗传
饮食
生活 方式
因素
因素
不良
药物性
糖 尿 病
甲状腺 机能 减低
肾病
肝胆疾病 胰腺炎
长期 过量饮酒
β 阻滞剂 利尿剂 糖皮质 激素
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类型
临床分型
I IIa IIb III IV V
脂蛋白升高 的种类
CM
血压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易患因素。
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中60%~70%有高血压,而 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者较血压正常者
高3~4倍
男性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 不吸烟者高1.6倍;心肌梗死的发病 率高2.3倍。
吸烟如与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血症同时 存在,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4~6倍,如 三者同时存在则达到16倍之多。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 硬化的药物治疗
主要内容
Ⅰ.血脂与高脂血症 Ⅱ.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 Ⅲ.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发生机制 Ⅳ.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防治及其
研究概况
Ⅰ. 血脂与脂蛋白
指血中“中性脂肪”和“类脂质”,包括 血脂 胆固醇 、甘油三脂、磷脂、游离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和固醇类激素。
载脂蛋白( apo )
LDL↓
他汀类药的非调血脂作用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的增殖和迁移,促进 VSMCs凋亡 ➢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形成,使AS斑块稳定和 缩小; ➢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性反应 ➢抑制单核细胞一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分泌功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溶活性,抗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而重要的类型,为一种进展 缓慢的慢性动脉疾病,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病因。 动脉硬化的特点是病变主要局限于动脉内膜。
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 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 病变常累及弹力型和大、中等肌型动脉,多呈偏心性分布, 如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此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 缺血或坏死。
乳糜微粒转运外源性TG和 CH到肝脏及外周的主要形式
VLDL转运肝脏合成TG进入 血液循环
LDL富含CH及CE,转运TG到 全身各处细胞 HDL含蛋白质最多,将内源性CH 从组织往肝脏的逆向转运,有保 护血管作用,是抗AS的因子,俗 称“血管清道夫”。
Ⅱ .高脂血症及其原因
高脂血症
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LDL过高(或)血清
ApoB-100↓
HDL↑ 代谢加速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
他汀类
抑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洛伐他汀 (lovastatin)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 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瑞舒伐他汀 (rusuvastain)
Ⅳ. 防治高脂血症和AS的药物
调血脂药
降TC/降TC及兼降TG
✓ 他汀类(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 树脂(胆酸螯合物) ✓ 甲亚油酰胺
主要降TG,兼降TC
✓ 贝特类 ✓ 烟酸及其衍生物
调脂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阻止胆酸或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从粪便排出。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转化。 促进LDL受体表达,加速脂蛋白分解。 激活脂蛋白代谢酶类,促进甘油三酯水解。 阻止其他脂质的合成,促进其他脂质的代谢。
他汀类药物的比较
品种
脂蛋白
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脂蛋白的形态结构
吸烟
糖尿病 冠状动脉硬化被认为是胰岛素依赖性和
非依赖性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作为主要的易患因 素,但如在童年即开始避免其他易患因素, 则老年期患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可降低。
年龄
性别
男性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 防治原则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戒酒 心态平衡
调节饮食:限制热量摄取;低胆固醇、低饱和动物脂肪和相 对多的植物油摄取; 加强运动,增强机体活力,促进脂肪代谢; 戒烟、戒酒; 服用调脂药和抗AS药,一般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 反应; 外科手术治疗,血浆置换和体外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