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基础节能法制与能源管理基础河北省能源管理师培训课件节能法制与能源管理基础能源管理基础部分讲解主要内容:能源基础管理(第九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第十章)知识点:熟练掌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检定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的关系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能源标准及节能标准的编写和节能规划的编制节能培训和项目管理的评价重点用能设备、工序能耗监测企业能量平衡的指标计算能源审计程序能效对标工作的实施等。
能源管理基础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本章从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能源标准化、节能培训管理、节能规划和节能项目管理等七个方面(节)来分析用能单位能源基础管理工作。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一、概述二、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四、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五、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一)基本概念能源计量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流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
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是指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以下简称《通则》)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
(三)种类及范围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计量配备率要求单位: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按结构特点分类)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量块、砝码、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竹木直尺、线纹米尺等。
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等。
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如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一)(现金净流量)累计到与原始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年限即收回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年限。
Pt=KA主要考虑节能方案在投资和收益两方面的因素。
如果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则投资回收年限最小的那个项目应该是首选。
回收年限不大于年时可认为投资是合理的。
()相对投资回收期遇到需要在两个项目中选择较佳方案时要计算相对回收期。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投资节能率(节能量投资额)表示年节约能源的数量与投资的关系。
反映了单位投资的节能效果。
在方案比较时节能率越大越好。
吨标煤万元()节能投资率(投资额节能量)节能投资率反映节约每单位能源所需要的投资。
在项目比较时节能投资率越小越好。
万元吨标煤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由环评咨询机构来做。
内容包括: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
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
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研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时应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
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对环境治理过程中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应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节能项目节能评估通常由各地市节能监察中心进行评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节能审查。
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坚持合理利用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项目用能的合法性坚持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独立性和前置性节能评估和审查遵循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应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后评价。
节能评估分类规定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节能项目运行使空气、水质等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
节能项目运行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能源安全。
节能项目运行节省国内资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节能项目运行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节能项目运行所带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减少就业机会的增加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六、节能项目融资(一)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渠道股东直接投资股票融资政府投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融资租赁)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项目优惠的财税政策年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号)节能量门槛为吨标准煤运行时间为年以上。
奖励标准为东部地区元吨标煤中西部为元吨标煤。
年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废止。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年月《企业所得税法》开始施行该法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年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给予补贴。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用能管理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对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用能设备管理开展节能监测进行能量平衡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能效对标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第一节用能设备管理(制度、运行、经济指标)加强用能设备的制度管理是实施用能设备管理的重要保障一、通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用能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用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用能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用能设备点检和巡检管理制度.用能设备节能监测制度.用能设备经济运行评价制度.用能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二、主要通用用能设备经济运行(类)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燃煤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宜经常或长时间低于额定负荷的燃油、气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宜经常或长时间低于额定负荷的。
锅炉不超负荷运行。
锅炉配备燃料计量装置汽或水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能表明锅炉经济运行状态的仪器和仪表。
在用仪器、仪表按规定定期校准或检定。
经济运行指标参照《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热电联产机组经济运行定期对热电联产机组的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给水温度、主汽压力、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端差等运行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热电联产机组负荷率以及背压式汽轮机的单位供热量、发电量等考核指标。
经济运行指标热电联产机组经济运行按照热效率和热电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见标准《热电联产电厂热力产品》(DLT)。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对于kW及以上的电动机配备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测量表还应配备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
根据电动机容量大小与运行方式合理实施功率因数的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
电动机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采用更换或改造措施必须满足负载的要求使电动机运行的负载率接近综合经济负载率。
电动机更换或改造应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性检验。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经济运行指标电动机综合效率大于或等于额定综合效率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经济的电动机综合效率小于额定综合效率但大于额定综合效率的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基本合理的电动机综合效率小于额定综合效率的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不经济的。
经济运行判定具体内容参照《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规定。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风机经济运行采用风机多台联合运行时在满足工艺、安全及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应使输送单位容积介质电耗最低。
当流量变化幅度在以内对离心风机应采用进口导叶调节方式对轴流风机应采用改变动、静叶片安装角的调节方式。
当流量变化幅度小于或年运行时间小于h宜采用旁路分流、节流等流量调节方法。
负荷变化较大或运行时间较长的系统应根据通风机特性、系统结构特点及工艺运行要求等因素采用相应的调速方式。
计算系统额定工况点时绘制出管网总阻力特性曲线与通风机性能曲线使通风机运行在经济工作区内。
系统正常运行工况的通风机运行效率应不小于额定效率的。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经济运行指标实测风机机组运行效率与机组额定效率比值大于则机组运行经济比值在~之间则机组运行合理比值小于则机组运行不经济。
具体内容参照《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和《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GBT)。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水泵经济运行在装配多台机组时应采用高效泵类承担基本符合。
采用泵类多台联合运行时应使单位容积工质的耗电量最低。
对于变工况运行机组应采用合理的调节控制设备以实现机组的高效运行。
系统运行时水泵特性应与管网总阻力特性相匹配使水泵运行工况点在规定的经济运行范围内。
泵类正常工况的运行效率应不低于其额定效率的。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当流量变化幅度大于和年运行时间≥h 不宜采用旁路分流、截流等方法。
对压力、流量变化幅度较大或年运行总时间较长的系统在技术经济允许条件下采用调速装置和微机控制使其满足经济运行条件要求。
经济运行指标:实测水泵机组运行效率与机组额定效率比值大于则机组运行经济比值在~之间则机组运行合理比值小于则机组运行不经济。
具体内容参照《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GBT)和《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与旋涡泵系统经济运行》(GBT)。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空压站中的压缩空气流速不大于ms空压站后的主分配管路的压缩空气流速不大于ms主分配管路到使用点的压缩空气流速不大于ms。
从空压机出口到主分配管路最远点的压降不大于空压机排气压力的。
减少系统泄漏泄漏率不大于。
对只有一台空压机的系统应配备自动控制装置使机组适应负载变化。
不应采取限制空压机入口流速、开启排气阀调节方式。
对有多台空压机的系统低负荷运行的空压机不应超过两台。
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负荷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频繁的系统应采用适当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应首先合理安排负荷无法安排负荷时应采用机组联控等措施调节运行方式当改变运行方式不能满足负荷要求时宜采用变频、变容等技术措施。
经济运行指标压力和流量满负荷的条件下实测比功率小于或等于《容积式空气压缩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规定的节能评价值则机组运行经济实测比功率小于或等于GB规定的能效限定值则机组运行合理实测比功率大于GB规定的能效限定值则机组运行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