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全面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全面

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全面
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各中心中小学、实验学校,区直各学校:
现将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盐教发〔2014〕24号)转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落实。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一是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了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宋金洪同志任组长,沈德成同志任副组长,普教科、办公室、规财科、体卫艺科、教研室、学前办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各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全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是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课程体系。

要确保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做到有计划、有备课、有检查、有效果。

要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三是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特色。

特此通知。

原文下载:
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
2014年10月10日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广泛宣传和彰显盐城天蓝、地绿、水清和“秀美城市、田园乡村”的地域特色,培养具有强烈生态环保意识和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新一代盐城人,为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的美丽盐城作出积极贡献,现就全面加强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和幼儿园,下同)生态文明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等文件为指导,以全市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全市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

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

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

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基色和城乡最靓丽的名
片,充分彰显新一代盐城人的气质魅力。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

各地、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

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

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

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每年创建一批省、市级节水型学校;扎实推进“无烟校园”创建活动。

4.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有效发挥。

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师资、设备、教材、课时“四到位”。

依托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展览馆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中小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实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

市、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处(科)室共同参与,做好协同推进工作。

建立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环境保护等部门为指导,以培训、
教研、科研为主体的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机制,推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强化督查考核,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地、各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督查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推动全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造浓宣传氛围。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联合环保、规划、建设、城管、农业、海洋、卫生等部门,各中小学要主动联系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站等宣传平台,运用板报、橱窗、画廊、绘画、动漫、视频、微信、微电影、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及时汇总、上报本地、本学校的经验做法和动态信息,不断造浓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

3.开展系列活动。

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植树节”、“中国水周”深入开展宣传,深化活动成效。

近期,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双‘六个一’”活动,即:学校开展一次“我为美丽盐城献一策”征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团队会)、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创意设计比赛、举办一次手工制作成果展“六个一”活动;个人开展多植一棵树、节省一粒粮、少扔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家长少开一次车“六个一”活动,坚持一月一主题,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与学校评先评优、学生入团入队和雏鹰争章、评星定级
有机结合,确保取得实效。

4.健全课程体系。

根据《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规划。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渗透进各学科的教学当中。

实行分类指导,区分学校类别,分年级分学段制定出台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标准,鼓励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精心编制生态文明教育校本教材,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市教育局将定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展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评选。

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题研究和中小学教师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探索更加科学、更有成效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

进一步拓展各地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生态文明课程项目,不断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

5.打造特色亮点。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盐城实际,努力创造盐城特色。

各地各学校要充分依托、利用本地区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在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动融入盐城“红色老区、银色海盐、绿色湿地、蓝色海洋”的“四色”底蕴,全面展示盐城黄金海岸、滩涂湿地、仙鹤飞舞、神鹿驰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方风韵,着力创建更多的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评选一批生态、低碳、环保、节能校园,不断提升和扩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影响力。

盐城市教育局
2014年9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