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程序
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程序
双侧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频率 100—120 次/分
幅度5—6厘米
按压/通气= 30 / 2
每个周期为5组30︰2的CPR,时间大约2分钟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11
按压姿势
• 地上采用跪姿,一侧膝外侧缘平病人肩部 • 床上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 • 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
• 按压位置:成年男性—两乳之间连线中点
•
肥胖或乳房下垂者—剑突上两横指,胸骨中下1/3交界
• 手法:掌根,中指指向患者乳头,双手重叠,手指翘起,手臂垂直 • 速率:每分钟100—1201 次。 • 深度:5—6 厘米。 • 比率:按压与放松为1/1,按压与呼吸30/2
• 注意:放松使胸骨要完全回弹
30
除颤仪使用注意
• 1.电极板放置位置:
• (1)心底部(STERNVM):电极板上缘 右侧锁骨下缘,左侧缘胸骨右缘
• (2)心尖部(APEX):电极板上缘左侧乳 头延长线,中线位于左侧腋前线。 • 2.单相波除颤仪两电极板位置不可互换 • 3. CPR患者选择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 4.除颤时电极板要紧贴患者胸部皮肤 • 5.使用非AED除颤时电极板上要涂导电糊, 无导电糊可用盐水纱布,不可以涂酒精。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32
高质量心肺复苏要求
• 1.心外按压速率应为100—120次/分
• 2.心外按压幅度应为5—6厘米 •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廊完全回弹 • 4.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 5.避免过度通气。
4
1.确认救援现场环境安全
2.判断反应
•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 作或声音刺激,观察 患者有无反应 。
•轻拍患者双肩并呼叫: “喂,你怎么 了!” 注意:轻拍重唤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6
3.检查呼吸及脉搏
•方法:一只手压患者额
头,一只手触动脉,眼睛 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成人应触诊颈动脉,婴 儿触肱动脉。 •方法:示指、中指指腹 触及喉结,然后向外侧 轻轻滑动 2-3厘米
17
仰头提颏法 成人病员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地面成90度, 提颏的食指与中指要 提在患者下颌的骨性部
位,不要提下颏的中点
怀疑颈椎外伤用 推举下颌法
18
打开气道的方法
• 1.打开气道: • (1)仰头提颏法 • (2)有颈部损伤者使用
推举下颌法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 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
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12
•双肩在双手正上方,借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往下按压
垂直压下
双臂伸直 双手掌根互 贴,接触胸 壁的一只手 手指翘起
13
以髋关节 作支点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26
心肺复苏要点
• 1. 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
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同时检查脉搏时间不 应超过 10 秒,如果 10 秒内没有明确观察到呼吸及触摸
到脉搏
• 2. 立即启动紧急反应系统
• 3.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施救者应在
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A-B-C)。 通过从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以按压开始以通气结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9
6.胸外心脏按压
胸 外 按 压
是通过增加胸腔内压力和(或 )直接按压心脏驱动血流,有 效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 动脉压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10
心脏按压方法
部位——胸骨中下1/3处
B人工通气方法
• 1.通气量:500-600ml(6-8ml/kg)
•
•
2.使用:口对口通气,一只捏住患者的鼻子,一只手抬起患者下颏/并保
持头部后仰姿势气道打开,术者用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向内吹气 3.吹气速度:要慢,持续1秒钟,间隔1秒钟后送第二口气。
•
• •
4.要求:每次要看到患者胸廓起伏
5.次数:连续送两口气 6.比率:30/2(按压30次送气两次/成人或儿童单人心肺复苏。婴儿双人 心肺复苏比率为15/2)
31
成人心肺复苏口诀
• 1.病人硬地平卧,轻拍重唤双侧,检查呼吸脉搏,报警不要耽 搁; • 2.乳头连线中点,剑上横放两指,掌根紧贴胸壁,手指紧扣翘 起; • 3.双臂手肘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体重按压,深度5至6厘 米 • 4.胸部充分回弹,掌根不离胸壁,每分按压百贰,30比2呼吸 • 5. 清除气道异物,仰头抬颏捏鼻,包口缓慢吹气,松口松鼻呼 气
7.有心跳无呼吸:10-12次/min(成人)或15-20次/min(儿童)速度送气 8.口诀:慢送气,适量送,要起伏。
23
CPR全程图解演示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24
心脏按压有效的指征 • 可触到大动脉搏动;
• 收缩压60mmHg;
• 呼末二氧化碳(PetCO2)逐渐增加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7
4.启动EMSS
高声呼救
• 如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 “来人呐!帮助我!!” • “快拨打120” • 让来人准备急救药品及除 颤仪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8
5.摆放体位
• 摆放为仰卧位 • 直接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 • 脊椎外伤整体翻转 • 身体平直无扭曲 • 重点保护头颈
按压深度
• 胸骨下陷 5—6 cm,因人而异 • 成人需要25~30kg的力量按压 产生60~80mmHg动脉收缩压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 松开的时间与按下基本相同 • 胸外按压心搏出量为正常1/3至1/4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14
心外按压技术
• 能量选择:“共识会议”建议,BTE首次电
击能量成人为150~200 J,RBW为120 J; 后续电击选择相同或递增的能量水平
29
单相波除颤仪
• 单相波除颤仪分为单相衰减正弦波型(MDS)和单相
切角指数波型(MTE)。
• 单相波除颤仪主要有两个缺点: • (1)除颤需要的能量水平比较高,电流峰值比较大,
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 (2)对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特别 是对高经胸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
• 能量选择: 使用MDS除颤仪对成人实施电除颤时,以
往采用的是能量递增方案,但是“2005国际心肺复苏 与心血管急救科学推荐治疗共识会议” 建议,无论是
首次还是后续电击一律采用360 J
201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程序与要点
天津市急救中心—刘向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生命支 持程序(卫生从业人员)
• (1)确认救援环境安全 • (2)确认意识:拍患者双肩,大声呼叫患者(轻拍重唤) • (3)确认呼吸、脉搏:观察患者胸廓、触摸患者颈动脉 • (4)打120呼救 • (5)放置患者为救生体位(硬质平面、仰卧位) • (6)开始心外按压30次 • (7)打开气道,给予两次人工通气。 • (8)2分钟共做五组,复检,或除颤。
• 口唇、甲床、颜面色泽转红;
• 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 自主呼吸恢复。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25
CPR终止条件
•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
•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有专业(院内医务人员)接替抢救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CPR时间,如触电、一氧化 碳中毒、溺水、特别是溺入冰水中(延长至45min)
19
人工呼吸
•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为的方法,将气体送入 呼吸骤停者肺内,使其通过被动式呼吸,获 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最基础的生命 需要。
•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 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 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是国际心肺复苏指 南倡导的人工通气方式。
口对口人工通气的方法• 除颤器的种类 • 1.AED:可以自动分析与判断可除颤性心律(室 颤或无脉性室速),并且通过语音提示和(或) 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击。鉴于 双相波的优越性,现代的AED一般采用的是双 相波除颤技术。 可以由非专业人员在现场使用AED,对室颤 (或无脉性室速)性心搏骤停实施电除颤。
心脏骤停急救生存链
3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突然意识丧失或抽搐,发生于心室停搏后15s内 ; •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叹息样呼吸或呼吸停止伴紫绀,发生于心室停搏后
20-30s内;
• 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
• 瞳孔散大,多出现于心室停搏后 45s 后, 1~2 分钟 后瞳孔固定。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 中断时间:每次换人或除颤停止按压时间应少于10s
• 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15
按压部位及方法图片展示
Here comes your footer Page ‹#›
16
7.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一手掌 用力压前额,另只手 中、食指向上向前抬 高下颌,两手合力头 后仰 • 首先清理口腔,将病人的头侧向 一边,用 手指抠出口腔内的异物 (如果口内有异物的话,没有不 可盲目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