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微型课题立项申请书样本
榆林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
负责人
张建荣
工作
单位
靖边县第九小学
联系电话
主要
参加者
姓 名
职 称
学 历
工 作 单 位
张建荣
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
靖边县第九小学
赵春霞
一级教师
大学本科
靖边县第二中学
课 题
名 称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问题导学应用研究
选
题
缘
由
研
究
设
想
单位
审查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 区)
意 见
3、 研究假设
经过研究逐步积累并整理相关的材料, 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进一步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总结出初中数学问题导学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模式,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 使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 使教学过程科学化, 合理化、 高效化。实现人的解放, 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研究价值
要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 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探究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 学生的探究始于问题, 并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相关活动, 因此”问题”的创设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 对于”问题” 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课堂问题的设计有待进一步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教学理念正扎实有效地实施于教学实践中,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 尽量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优质的探讨问题, 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实施。
国内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专题研究虽然比国外起步晚, 但研究内容与国外的研究基本相似, 只是在具体表现形式 上有所区别。它主要集中于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教师行为的结构、 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等问题上, 且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与国外的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有着很大的重合之处, 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行为的效率,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研究则与国外的教师角色行为研究有异曲同工之处。
( 二) 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堂模式实施的前提是: 备好课, 才能上好课。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自学, 学生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 设计哪些质疑和讨论的问题, 哪些例题、 习题有探究的空间, 设计哪些训练题组, 重点难点如何处理, 选用何种课堂教学手段、 策略等。
(四)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品味。在新课标的理念下, 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时间、 课堂空间、 提问的权力、 评议的权力、 学习的过程都还给学生, 要体现启发式、 参与式、 研究式、 案例式教学,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经过不断探索和研讨, 结合实际, 集思广益, 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法”。 ”展标设疑——自主学习——探究拓展——训练提升——达标应用”, 问题引领, 学生自学,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 1)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 3) 教会学生生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2、 课题研究的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 效果差、 效益小的问题, 提出”以问题为载体, 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措施。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把学习知识的过程, 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 ”再创造”的过程, 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效果和效益。
课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字内)
一、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课题申报前, 我们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 发现了关于”高效课堂”, 国内外专家专著并没有明晰的定位和阐述, 比较多的是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点呈现。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师行为标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不少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宏观管理层面而没有深入课堂, 不少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因而, 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
2、 选题意义
( 一) 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教学负担。经过问题引领, 学生自学,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漫无目的,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针对性, 学生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解决大部分问题, 解决不了的再由小组合作解决, 轻松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 思维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 让学生解决问题, 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 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适应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是形成教学质量, 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那么, 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工作者聚焦的话题。布鲁姆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 学生不应是被动的、 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而应是主动的、 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因此, 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国外关于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1)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 2) 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教师角色行为置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 角色背景、 角色一致和角色冲突等常见的角色观念下进行的, 而且这些研究几年都是与教学效能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学者对师生互动行为的研究, 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级
审查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 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 含课题负责人) , 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正文宋体小4号, 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登记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注意事项: 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 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 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