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土地生态评价

08土地生态评价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
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可维持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 人口数量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要素应包含资源要素、 环境要素及社会要素。 所以,某一区域的土地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 空间区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条件下,土 地生态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规模和强度的限度. 如果超出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 遭到摧残或归于毁灭。
(2) 脆弱土地生态系统是指那些受到外力作用后恢 复十分艰难的生态系统。它的特点是生物生产力 低,生态系统制约性外力强,或存在敏感的生态 因子并易受外力影响,使土地生态系统处于十分 不稳定的状态。这些生态系统有岛屿土地生态系 统、荒漠土地生态系统、高寒带土地生态系统以 及热带雨林土地生态系统等。
(2)农业土地生态系统
农业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按 照一定的要求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积极干 预改造下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以农作 物为主要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农业生态 系统的农作物有粮油作物、果树、茶…… 等。
农业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有:水资源、 水利、土壤质量、主要农产品、畜产品、 水产品、林产品等的种类、数量、结构, 化肥、农药、能源资源等的用量,从事农 业劳力状况等,是否有频繁的自然灾害影 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的现象,是否有人为 行为的不当而严重影响农业土地生态系统 的现象等。
调查方法: (1)收集现有资料
(2)现场调查
(3)最后,将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 分析,绘出各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图
2、土地生态评价指标选择 (1)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
影响农用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健 康的因素相当多。
表 农用地生态评价指标
指标分类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 温度 降水量 气象灾害
土壤条件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土壤污染 土壤侵蚀 土地退化
(3) 草原土地生态系统
草原土地生态系统是以草本植物为生物群 落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按地带、气候、 植被类型分,主要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和草丛、灌丛、稀树灌丛草地、 沼泽草地等18类、37个亚类、1100多个型。
草原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降水量、蒸 发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地表植被等; 是否有超载放牧、过量采食而导致草原退 化的现象;是否有开垦干旱草原而导致土 地沙化现象;是否有过量捕猎草原生物资 源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草原的生 态平衡等现象。
(4)对土地生态环境的退化、破坏程度或潜在危险进行 评价
2、作用 (1)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服务
(2)为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服务
(3)为国家各相关部门的决策制定、政策实 施提供重要的支持
二、土地生态登记与评价指标选择
1、土地生态登记 调查内容
土地生态登记就是根据土地生态研究的 目的,在选定的区域对土地生态因子进行调 查登记的过程
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登记 重点调查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
程度,如土地利用状况、大型建设工程状 况、各行各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等。
区域特殊保护项目调查登记
(1) 地方性敏感生态项目
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 地;水源地,水源林地与集水区等;各种特有自 然物,如温泉、火山口、溶洞等,地质遗迹、分 水岭、界域标志等;各种名木、寺庙、圣地圣物 等;特殊生物保护地,如动物园、植物园、果园、 育种地、农业特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特别 人群保护地,如学校、医院、疗养地、集中居民 区等。
7 土地生态评价
7.1 概述 一、概念: 土地生态评价就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功能、价值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1、内容
(1)着重进行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土地生态价 值的评价。 (2)在一般的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研究对象最有 意义的若干生态特性,进行专项评价
(3)尤其关注人类社会经济过程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i) 代表性:一个指标能代表或反映土地生态系统 的全部或至少一个方面的功能,或者一个指标能与 多个指标相关联。
(ii) 灵敏性:能灵敏地指示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 为变化,如粘土矿物类型对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行 为的变化不敏感,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
(iii) 通用性:一方面能适用于不同生态系统,另一 方面能适用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资源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资源 承载力是一个相对客观的量,目前有关资源承载力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领域,其中土地资源承载力 的研究较多。同时由于不同的侧重点和对象,出现了 水资源承载力、森林资源承载力等的多种承载力。
(iv) 经济性:测定或分析花费较少,测定过程简便快 速。如15N丰度需要质谱仪进行分析,过程复杂,分 析成本较高,因而不宜作为土地生态评价指标。
(v) 稳定性:要选择那些较长时间影响土地生态质量 或适宜性的不易改变的稳定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如坡 度、土壤质地、有效土层、侵蚀状况、盐碱化及改良 条件、排水性能等;而不应选择随机性比较大的指标 来作为参评因素,如选择一个冰雹次数,在实际量化 时会发现很难获取理想的数据。
7.3 土地生态承载力
承载力最初被引进生态学时,其含义是在某种环境条件下, 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的最大数量的潜力,在实践中的最初 应用领域是畜牧业。随着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承载力概念 发展并应用到自然——社会系统中,提出了土地资源承载 力概念。20年代70年代以后,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 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区域性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 要因素,这些问题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
(1) 水土流失,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
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也是一 种以风力作用为主的土地退化过程。
(3) 自然灾害,是一种生态环境极度退化的结果,也是 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表征。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 灾害、气候灾害、生物灾害,以及污染灾害等。
土地生态承载力的主要表现在废物消纳能力和净化能力
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分析

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集中体现 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平衡之间 的协调与矛盾关系,受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等直接影响, 由此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转化为研究建设用地的生态适 宜量,
指标属性
辐射强度、季节分布、日照天数、日均辐射时间 年积温、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温度、年际变化 年均降水量、季节分配、年变率 风沙、暴雨、霜冻、冰雹等
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盈亏,年、季变化,有效N、P、K 颗粒组成、孔隙度、透水性、持水性 污染面积、污染强度、污染趋势 侵蚀面积、强度、变化趋势 沙化、盐碱化的面积强度和过程
7.2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评价
7.2.1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
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该系统组成、结构、 功能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 其组成成份及其数量应该长期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或在某一水平上下略有波动,而大起大落的系统 则缺乏稳定性,不能认为是可持续的。
另外,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方式宜保持稳定不变。由于 系统内外自然、社会、经济诸条件都是动态的,
区,年降水量小于250mm,其水分不足以支 持建立一层完整的草被而形成以草木疏落、 地面裸露为特征的不稳定土地生态系统。
这类生态系统主要调查内容有日照时数、 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植被类型、 土壤质地等;是否有上游用水量增加而导 致下游缺水、老绿洲萎缩的现象;是否有 改变河流水量分配而加剧部分地区荒漠化 发展的现象;是否有破坏森林资源而加剧 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是否有过度放牧而加 剧植被退化和荒漠化进程的现象等。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近20年来资源、人口、生态环 境等许多领域的热点问题。它是继上世纪60~70 年代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以及人口爆炸等人类面 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之后,所开展的一项务实的研 究工作。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和 一定生活水平下,一定土地资源能养活的最多人 口数。但是,许多学者将水文、植被、气候等因 素纳入了土地资源的概念中,所以易将土地资源 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等概念混淆。
(4)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 改造和建设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工生态系 统。其组成除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外,还包 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通过人类的生 产、消费过程,实现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 流动和转化Biblioteka 从而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 统一整体。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调查内容主要有:静态 及动态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能耗密度、 物耗密度、土地条件、建筑密度、交通强 度、地表植被、水资源、气象条件、环境 质量状况等:土地是否有生产和生活活动 严重污染城市环境的现象等。
(3)土地生态安全区 有些土地生态系统对广大的区域有重要的生态安
全防护作用,一旦受到破坏,常会招致区域性巨 大的生态灾难,因而对这些生态安全区需加以特 殊保护。这种起着土地生态安全作用的生态系统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江河源头区,一类是对城市 或人口经济集中区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地区。
(4) 重要生境。重要生境是指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 生境或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生存的生境。属于这类 重要生境的生态系统有:热带森林、原始森林、 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甚少的荒野地、珊瑚 礁、红树林等。
量分布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优势种、破碎度、隔离度等
(2)建设用地的宜人性评价指标 以下是从适于人类生存,建立生态文明的人
居环境角度,提出建设用地的生态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