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
两者相等
绝热压缩过程 外界输入功w 面积123041
绝热膨胀过程 膨胀机输出功we
面积3043
外界输给压缩机的 净功wc=w -we 面积12341
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能的指标: 制冷系数(COP)
c
q0 wc
T0 Tk T0
制冷系数仅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度有关,而 与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能无关。
三、回热制冷循环
制冷剂液体过冷和吸气过热,是利用流出蒸发器的 低温饱和蒸气与流出冷凝器的饱和液体通过热交换器 的传热过程而产生的。
T
Tk
3'
3
w
0
T0
4 4' q0
2 Pk 2'
P0 1' 1
q 0 ba
q0
dc
S
回热循环特别适用于增加吸气过热度能提 高其循环制冷系数、以及绝热指数较小, 绝热压缩后排气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如R12 (K = 1.136)、R22、R502。
对氨(K = 1.310)、R11等,因为绝热指数 较大,提高过热度后会降低其制冷系数, 所以不采用回热循环。
T
Tk
3'
3
w
0
T0
4 4' q0
q 0
ba
2'2 Pk
热交换器中的热量平衡 C(T3’ -T3)=C’(T1-T1’) 面积1’1cd1’等于面积44’ab4
P0 1' 1
q0 dc
适当增加吸气过热度能使润滑油较顺利地 返回压缩机,并能进一步防止在气缸中发 生液击现象。因此,即使对于吸气过热会 降低制冷系数的制冷剂,仍然应保持一定 的过热度。
对于增大吸气过热度会使制冷系数下降的 制冷剂,其过热度应控制在较小范围之内, 如氨一般控制在3~5℃;
对于增大吸气过热度能提高制冷系数的制 冷剂,其过热度范围可以大一些,如R12 等一般控制在10~40℃之内。
二、吸气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T
Pk 2' 2 T2
Tk
3'
w
w
P0
T0
0 4' q0
1' 1 T1
q04
b
ad
S
T1称为吸气过热温度; (T1-T0)称为过热度;
增加制冷量△q04; 增加压缩机耗功量△w;
制冷系数是否提高取决于 是否 q04 。q0
w w
有效过热:在蒸发器中发生,其增加的制冷量 为有效制冷量;
蒸气压缩式 制冷循环原理
第一节 逆向可逆循环
正
逆
向
向
循
循
环
环
—— ——
动
制
力
冷
循
循
环
环
可逆循环:是一种理想循环,它不考虑 工质在流动和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各种损 失。
不可逆循环:在工质循环过程中考虑了 上述各种损失。
不可逆损失主要是指制冷剂在流动和 状态变化时因内部摩擦、不平衡等因素引 起的内部不可逆损失,以及冷凝器、蒸发 器等换热器存在传热温差的外部不可逆损 失。
一、逆卡诺循环
实现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
(1)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 (2)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
无传热温差; (3)工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 (4)作为实现逆卡诺循环的必要设备是压缩机、
冷凝器、膨胀机和蒸发器。
逆卡诺循环示意图
T 绝热
膨胀 3 Tk
T0
4
等温 冷凝
0 0.498 405.4 433 249.7
5.64
C工况 40 1.53 -5 0.421 403.5 437 249.7
4.59
例1.2 过冷循环和吸气过热循环
A工况:tk=40℃,t0=0℃; B工况:tk=40℃,t0=0℃,
过冷温度t3=35℃; C工况:tk=40℃,t0=0℃,
吸气过热温度t1=5℃ 。
通过对εc分别求T0和Tk的偏导数,可以得 知T0和Tk对εc的影响是不等价的,并且T0 的影响大于Tk 。
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分别△Tk和△T0时
T
Tk
Tk 3
2
Tk'
3'
2'
T0'
4'
T0
T0 4
b
1' 1
a
S
c
'
T0 Tk T0
(Tk
T0 ' T0 ' T0 ') (Tk
3’ 3
4’ 4
2 2’
q0
1 1’
qk
例1.4 过冷过热循环
总制冷量 Q0=40kW 工况: tk=40℃,t0=5℃,
tu=40℃,t1=0℃; 制冷剂:R12、R22、R717。
tk=40℃,t0=5℃, tu=35℃, t1=10℃
2 3
4
q0
1
qk
第五节 制冷剂和载冷剂
基本要求:
1.制冷剂对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及运行经济 性有很大的影响,应从热力学、物理化学、安全性 等方面了解对制冷剂的要求。
为什么要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 代替之后有什么影响呢?
损失膨胀功 we=h3-h4’’ 面积34”03
减少制冷量 △q01=h4-h4” 面积4”4bc4”
T
Tk
3
T'k
3'
we
T0'
4'
T0 0 4" 4
q 01 cb
2 Pk
2" 5
2'
wb
1'
P0
1
1"
q02
da
S
因为绝热节流过程前、后焓值不变,即
+5
10
10
- 4.87 0.61
10
5
- 5.46 0.69
二、变温热源的逆向循环
冷却介质 被冷却介质
图1.4 恒温热源逆向循环
冷却介质 被冷却介质
图1.5 变温热源逆向循环
单一物质制冷剂无法实现变温逆向循环,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可以实现。
三、热泵的应用
逆向循环可以用来制冷,也可以用来供 热,或者冷、热同时使用。
由于液体比热C总大 于气体比热C’,所以 液体温度的降低总小 于吸气温度的提高。
S
第四节 理论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一、制冷剂的压-焓图(lgP-h图)
lgP
t
过冷液 体区 P
饱和液 体线
x x=0
0
c s
湿蒸 气区
v
干饱和 蒸气线
过热蒸 气区
t x=1
h
等压线 等焓线 等温线 等比容线 等熵线 等干度线
T0 )
c
表明具有传热温差的不可逆循环的制冷 系数,总小于相同冷热源温度时的逆卡 诺循环制冷系数,而且随传热温差△T0和 △Tk的增大而降低。
蒸发器传热温差△T0对制冷系数的影响大 于冷凝器传热温差△Tk 。
相同冷热源温度时,实际循环和逆卡诺 循环制冷系数的比值,可用来表示实际 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Tk-T0)取决于制冷循环工况 饱和液体线的斜率取决于液态制冷剂的物性
比热
制冷剂节流后的干度取决于其潜热
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后,增加了we,损失了 △q01,这使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下降。
二、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后的饱和损失
为什么要用干压缩代替湿压缩
在制冷压缩机的实际运行中,若气缸吸入 湿蒸气,会引起液击现象,损坏压缩机的 阀片和其他零部件。
用来制冷的逆向循环装置,称为制冷装 置;用来供热时则称为热泵装置。
供热系数:
c
qk wc
wc q0 wc
1 c
Tk Tk T0
1
例:
有一台冷暖两用的热泵型空调器,假设 其按照逆卡诺循环运行,压缩机的净功 率是1030W,夏季的制冷量为3200W, 问制冷系数为多少?在冬季运行时,制 热量和供热系数各为多少?
c ' 1 c
高、低温热源温度和传热温差对 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影响
高温热 源温度
tk’ 30 40 40
40
低温热 源温度
t0’
-5
冷凝器 △tk
蒸发器 △t0
逆卡诺 循环
有温差 的逆卡 诺循环
热力完 善度
0
0
7.66 -
1
-5
0
0 5.96 -
1
+5
0
0
7.94 -
1
5
5
- 6.07 0.76
具有温差的逆 卡诺循环 1”2”34”1”
理论制冷循环 12341
S
理论制冷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理想制冷 循环)的区别:
1.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制冷剂按等压过 程循环,而且具有传热温差;
2.制冷剂用膨胀阀绝热节流,而非膨胀机 绝热膨胀;
3.压缩机吸入饱和蒸气,而不是湿蒸气。
一、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后的节流损失
有害过热:在压缩机吸气管中因吸收环境空气 中的热量而产生的吸气过热,其必使制冷系数 下降;
因此压缩机的吸气管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尽量减少制冷剂的有害过热。
吸气过热度增加,排气温度也随之上升, 这将使润滑油的粘度变稀,影响摩擦件的 润滑,损坏机件,并使润滑油炭化,阀片 表面积炭,影响阀片的启闭和压缩机的正 常运行。因此,吸气过热即使对制冷系数 有利的制冷剂,它的过热度也应控制在一 定范围之内。
5.64
B工况 40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