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充实自己”9月思想汇报范文“不断充实自己”9月思想汇报范文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下面是为您的一篇9月,望对您有所启发!敬爱的党组织:岁月若一指流沙,转瞬间,流沙逝于指尖。
无意中,我的入党之路于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三个春夏秋冬。
细细回想,慢慢品味,一路辛酸,一路欢歌。
三年的生活从惊喜而又惶恐的大一开始,经历了一路充满欢声笑语的大二,再到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万般感慨的大三。
历经三年风雨的洗礼,自己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上都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
大一,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于懵懂中我满怀激情地递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当自己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那一刻,自己竟感到莫名的欣喜,而在欣喜之余又夹杂着几分惶恐。
那时的我认为党是那么的陌生,离我很远。
只能在书本中、理论中去感知她的存在,感受她的平凡与伟大。
当然,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不仅意味着自己需要那种人生无时不在搏的精神,更在于敢为人先,勇担重任。
因此,在学习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学习中取得一些硕果也验证了天道酬勤的箴言。
虽然在大一,我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是在大二的生活中,自己猛然发现了许多未曾改进的缺点过于注重学习理论知识,未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
在认识自己的缺点后,我认真分析原因,重新计划了自己的大二生活。
为了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于单调,头脑思维过于僵硬,而成为十足的书呆子,自己积极参加了一些校园活动象棋比赛,一二九晚会,房地产知识竞赛,数学建模等。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我也加入了大学生心理发展委员会。
在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里,我感受到心与心的距离不再那么遥远,,真正体会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奉献之美。
经过大二一年的锻炼,在平常的一些小事中,于无形中,我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在外公的诉说中,在抗日剧中,我总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就应该时刻准备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但是,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能不需要冒着枪林弹雨去保卫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不能违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反省自己,不断发扬和继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于小事中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开始入党之前,我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
基于这一点,我浑浑噩噩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经过三年入党之路的洗礼,猛然觉得那时的自己是那么可笑与自私。
经过一系列谈话以及思想教育,我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你能从党中获得什么利益,更是你能为党、为人民带来什么。
想想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用血肉之躯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我呢?又能为党和人民做什么呢?现在的我深深明白: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政方针下,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将所习得的知识用于实践,真正为人民谋幸福。
在考核中,我不断改变着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真正的入党是思想上的入党,唯有在思想上入党,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才不会在人生之路上感到心力交瘁,才能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为祖国,为人民谋利益,创幸福。
现在的我将蜕变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向党看齐,不断充实自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添瓦!此致敬礼!!申请人这篇9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请继续关注我们!附送:“专家进校园”活动心得体会“专家进校园”活动心得体会最近,一个九岁的美国小女孩火了。
因为她做了一件特别牛逼的事儿,以一己之力,喂饱了附近所有的流浪汉。
具体来说,就是她觉得流浪汉挺可怜,想要帮助他们,于是就自己在菜园里种菜,把菜分给流浪汉,让他们不再饿肚子。
然后她又建了很多小木屋,供流浪汉居住。
她的这一壮举,不仅真的帮到了流浪汉,还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跑到她的菜园里帮忙。
现在,这个只有九岁的女孩已经红到中国来了,照片上,她一脸自信的笑,还发出豪言壮语:我相信任何渺小的举动都能改变世界! 张口就是改变世界,这让那些天天想着怎么改变孩子的父母情何以堪啊!面对别人家的孩子,父母们除了围观和羡慕,其实也应该想一想,自己怎么才能教出这种敢想敢做敢于改变世界的牛逼孩子呢? 别觉得这话太大,其实,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往往就在不经意的一些小细节:一,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小女孩之所以萌生种菜的想法,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看到妈妈买三明治给流浪汉吃,很受触动,所以也想像妈妈那样帮助到别人。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妈妈去帮助流浪汉,她可能也想不到要去帮助他们,自然就不可能有后面那些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
一个每天抱怨个不停的妈妈,不可能教出自信满满的孩子。
一个遇到事情就退缩,不敢勇敢去面对的妈妈,只能教出一个懦弱的孩子。
一个言语粗暴毫无教养的妈妈,也不可能教出绅士淑女。
身边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总是一遍遍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你要讲礼貌有公德心,遇到不公平的事要勇于反抗,不要向权贵低头,不要被金钱诱惑,要勇敢要大胆。
可是,孩子们在父母身上根本看不到这些品质,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模棱两可,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父母天天打麻将,得过且过,毫无斗志,却希望孩子好好努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只能说,这是画饼充饥。
他们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一厢情愿地做梦。
你想让孩子敢想敢做,那么,你自己得敢想敢做。
古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几千年一代又一代人的验证,绝对是真理。
二,让孩子尽情去尝试不靠谱的事儿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要靠一己之力,种菜给流浪汉吃,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她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好吧。
孩子想做的很多事儿,在大人眼里都显得特别不靠谱。
比如我家孩子三岁时天天哭着闹着要洗碗,我弟弟家的孩子想在狗窝里种花,邻居家的孩子路都走不太稳想学滑冰。
这种时候,很多父母的反应就是冲孩子嚷:哎呀,这事儿你做不了,等你长大了再做! 长大了再做,似乎看上去更靠谱一些。
但真的长大了,他们还会去做吗?一次又一次被大人阻拦后,他们已经学会了缩小阵地,明白做越少的事,越不会犯错。
但是,这个美国小女孩的父母没有阻拦她,默许了她在自家菜园里种菜,随便她怎么鼓捣,结果,人家就种出意想不到的惊喜了。
我也遇到过一些特别开明的家长,无论孩子要做什么,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儿,不影响到别人,又不是太危险,他们都会纵容孩子胡闹。
甚至,有些家长还会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平时很少做的事,比如与陌生人搭讪,去发传单做义工。
这种家长教出来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特别有想法,特别有主见,胆子也特别大,勇于尝试任何事,不怕失败。
这样的孩子,或许学习成绩不那么好,但都是非常有趣非常有个性的孩子。
让孩子尽情去尝试那些不靠谱的事儿吧,万一有惊喜呢?不管成功与否,对孩子来说,都是可贵的经验。
三,允许孩子自己动手这个美国小女孩自从决定种菜起,所有的事情都是她自己动手做的,松土、播种、浇水、施肥、拔草、收割。
甚至连小木屋也是她自己动手一点点盖起来的。
电钻、钉枪这些只有大人才会使用的工具,她用得特别熟,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木工。
这在很多父母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估计很多人还会腹诽:她父母太没有责任心了,一点都不会照看小孩! 在我们身边,看到的是十岁的小孩还不会系鞋带,九岁的小孩需要父母帮忙盛饭,八岁的小孩从来没有择过一次菜,七岁的小孩连内衣也不会换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做不好,无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尝试,而是事事亲为,提前做好。
有些父母是对孩子极尽挑剔,无论孩子做什么,总能挑出毛病来,渐渐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自信与乐趣。
有些父母心疼孩子,觉得他们上学已经很累了,怎么能干杂事呢?不行不行!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受伤,明令禁止他们做一切可能让自己受伤的事情。
看过最离谱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女孩二十多岁了,都已经结婚了,连双袜子也不会穿,依然要父母代劳。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身边的小事都做不好,想改变世界?那不是痴人说梦吗?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能干,有些事情,或许他第一次做不好,但十次八次呢?熟能生巧嘛。
我身边就有很多小孩子,修遥控器换灯泡比大人还厉害,大人落了下风,往往要说一句:小孩子学东西快。
这倒是句实话,小孩子正是学东西的时候,无论他要做什么,只要不是特别危险的事,让他自己动手去做吧。
不要代替他做,不要阻止他,不要讽刺他,要知道,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会在未来得到更多的机会。
再说,这个过程,对他自信心的塑造也非常有益。
四,适当给予孩子帮助和鼓励美国那个小女孩做这一切也并不顺利,她也曾经遇到过几乎迈不过去的坎。
比如盖房子这事儿,那得多少钱啊,她一个小女孩,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嘛。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妈妈帮她争取到了一家非营利性组织的资助,有了这些资助,小女孩的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
再牛逼的小孩也毕竟是小孩,很多事情,都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
这时候,父母要学会引导他们找办法解决,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不计条件地帮助孩子。
这不但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家长容易陷入误区,要么凡事帮孩子搞定,不让孩子操一点心,要么完全放手,对孩子做的事不闻不问。
前者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后者又让孩子孤立无援。
如果孩子太孤立,遇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可能他就无法坚持下去,不得不半途而废。
而如果父母能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一些帮助和鼓励,孩子就会更有信心做下去。
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耐性,让他做事有始有终,不轻言放弃。
遇到困难积极解决,不抛弃不放弃,正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基石啊。
如果父母做到了以上这些,也许,并不能保证你的孩子敢想敢做敢于改变世界,但是至少,他不会是一个怂孩子。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
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样的精心的准备,听课老师总会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听课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现有的老师教案设计很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也没有多大的批评,但总感觉在授课过程中有点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
这究竟为什么?是哪方面出了问题?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做到教学过程的精细化。
所谓课堂教学的精细化,是指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内化,看这一课有哪几个知识点,即就是小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碰到什么碰撞,可能产生哪些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有充足的准备,通过对所授课文的知识点具体而细致分析和探讨来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课过程中出现刻板、枯燥之感,是因为教学过程过严,出现有点放任自由的倾向,是因为教学过程过宽,只有精细化才能不会出现哪些现象,我们常说人家老师上课,真奇怪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就是因为该老师授课达到了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