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蜂胶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蜂胶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蜂胶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吕泽田(北京天恩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北京 100081)摘要:对蜂胶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对当前蜂胶应用研究的现状和需要进一步注意和研究的问题择要地进行了介绍,包括对祖大陆蜂胶的总体评价;蜂胶产品在加工技术、产品功能性和产品剂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市场的现状与展望,以及如何科学地对待蜂胶,注意解决蜂胶产品标准化,蜂胶过敏和假蜂胶等问题。

希望海峡两岸同仁展开密切合作。

关键词:蜂胶;应用研究;现状;问题;合作祖国大陆蜂胶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进入了比较系统的基础性研究,从90年代初至今,在蜂胶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蜂胶类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品种繁多,市场销售连年增长,形成了几乎无人不知蜂胶的蜂胶热。

2003年在祖国大陆出现了蜂胶原料供不应求、价格增幅达到50%以上的局面。

蜂胶产品的生产企业达到150多家,年产值已达到人民币5亿多元。

蜂胶市场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得益于蜂胶所具有的许多确切功效,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其次是蜂胶产品的品质、剂型和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以及蜂胶产品市场的不断规范,进一步持续地刺激和促进了消费。

从总体上讲,祖国大陆蜂胶产品的研发与经营是健康的,尤其在某些产品研发方面已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1 多年深入的基础研究奠定了今日蜂胶产品市场的繁荣20世纪70年代,现任国际蜂疗研究会会长房柱教授进行了蜂胶生产、蜂胶质量的初步分析和蜂胶的医疗效用等,为蜂胶在祖国大陆的应用开了先河。

1980年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徐景耀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尚天民先生的主持下,对蜂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进行了蜂胶抗菌试验,并对蜂胶黄酮进行了鉴定,分离出白杨素、桂皮酸、槲皮素等5种单体成分,得出了祖国大陆自己的分析结果。

1981年,现任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壬振山研究员,就蜂胶的采收方法,蜂胶的质量要求及验收方法进行研究,并率先研制出口服蜂胶露等产品,取得了具有异向性意义的成果。

198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杭州召开了蜂胶研讨会,重点对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与研讨。

这是祖国大陆较早时期的关于蜂胶方面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1987年始,本人在北京蜂产品研究所利用了两年时间,主持了蜂胶基础性研究和蜂胶抗菌试验,确定了蜂胶原料采集、基本成分分析、一般质量控制和蜂胶萃取提纯的基本技术。

同时,采用蜂胶水提取物和乙醇与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黄连素、磺胺粉、新诺明比较,对细菌、真菌、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蜂胶的抑制作用几乎涵盖了霉素类、磺胺类的抑菌范围,证实了蜂胶抑菌作用具有广谱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是其他抑菌类药物所不及的。

同时,发现蜂胶中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部分。

这些基础性的研究实践,为我们的产品研发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王秉极教授,也对蜂胶成分的提取进行了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今,祖国大陆学者和科技人员共发表有关蜂胶研究的论文200多篇。

通过众多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1996年,蜂胶研究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应该提及的是:在此期间作为该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课题组刘富海副研究员等,抓住契机,先声夺人,迅速将蜂胶液等产品由实验室推向市场,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蜂胶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为蜂胶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1999年蜂胶被国家“948”办公室列入重点产业化推广项目。

2001年,国家科技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蜂胶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课题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是蜂胶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在祖国大陆,蜂胶及应用研究受到国家的空前重视。

2 多样化的功能性产品研发促进了蜂胶产品市场的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始,在祖国大陆,蜂胶从以外用为主迅速向内服产品转变和发展。

外用产品主要是涂剂、喷剂、贴剂,以抗菌消炎为主,此外还有蜂胶洗发、护肤美容等产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分别和福州肥皂厂、北京日化研究所所研制的蜂胶药皂、蜂胶牙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通过了农业部等部门的鉴定。

内服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在剂型上有液、粉、片、喷剂、硬胶囊、软胶囊等,蜂胶的许多功效被进一步证实。

目前,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严格的卫生学评价、稳定性试验、功效成分鉴定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动物试验、人体临床试验,已验证批准的蜂胶类保健食品达30多种,确认的功效有:免疫调节、调节血糖、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抗疲劳、改善睡眠、清咽润喉、延缓衰老、润肠通便、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等。

被批准的蜂胶类药品2种,分别用于消炎止痛、复发性口腔炎、高血脂症和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

在产品研发技术方面,祖国大陆的许多科研机构和厂家越来越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蜂胶的提取方法不仅限于乙醇提取、水提取,超临界、膜技术、分子蒸馏等提取方法也开始出现。

蜂胶中水溶性物质的萃取受到重视。

产品剂型呈现多样化,更趋于增强效果、方便消费和适应于更广大的人群。

蜂胶与中国传统中药与中医学的结合形成了祖国大陆独特的复合型增效产品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这些工作在我所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已成功地将蜂胶与灵芝、香菇、黄芪、苦瓜、五味子、葛根、葡萄籽提取物等中药和有机硒、有机三价铬等结合组方,形成多个复方增效产品,其中具有辅助抑制肿瘤功能的《蜂灵宝胶囊》,具有免疫调节功效的《蜂胶黄芪软囊》已获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验证批准上市。

具有调节血糖和保肝功效的产品正在临床验证。

此外,我们还研发了5种蜂胶宠物专用产品,进一步扩大了蜂胶应用领域。

鉴于蜂胶脂溶性强、水溶性差的特点,我们率先利用天然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囊材,以蜂胶作材,经微囊化包埋技术形成蜂胶微囊和蜂胶脂质体。

蜂胶微囊与蜂胶脂质体具有缓释、延效、掩盖蜂胶气味和颜色、提高生物利用度、味道好、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等优点。

蜂胶微囊和蜂胶脂质体除可作粉剂产品外,可用于糕点、饮料、糖果等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扩大了蜂胶的应用领域。

我所利用蜂胶脂质体制成的《蜂胶泡腾片》比起蜂胶液来服用更加方便,效果更好。

将一片《蜂胶泡腾片》投入到一杯水中,即泡腾溶解成可口的蜂胶饮料。

本产品受到不少商家的青睐,在第七届国家蜂产品保健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

目前,我们已成功地从蜂胶中分离出槲皮素、白杨素、桂皮酸等5种黄酮类单体,为将蜂胶整体作为功效成分逐步转变为以其功能因子作为功效成分,使蜂胶产品更具对症性,更具效果,并向药品转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我们正在对蜂胶超临界萃取技术进行技术验证与经济评估,以给超临界技术萃取蜂胶一个科学的定位。

可以说近10年来,随着祖国大陆蜂胶产品的不断深入研究,其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药化学、药剂学等多种学科被涉及;除蜂产品行业外,食品、制药、日用化工等行业的协同参与,正在开始形成一个跨门类、跨学科的蜂胶产品研发体系,蜂胶产品的研发与经营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样化的蜂胶类产品和所呈现出的确切功效以及天然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使近10年来祖国大陆的蜂胶类产品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并仍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 中国蜂胶的优良品质具有国际市场潜力与竞争力祖国大陆的胶源植物以杨柳科、松科、柏科、桦木科等树种为主,此外还有橡胶、桉树、桃、杏、李、栗、向日葵等。

经多年大量的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祖国大陆的蜂胶质量总体上是优良的。

以蜂胶的核心指标黄酮类化合物为例,我所对不同产地、不同树种的蜂胶提取物40样份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14.62%。

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蜂胶不如巴西蜂胶,国内一些商家以此进行商业妙作。

这种情况盖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巴西产的蜂胶中提取的双萜类物质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其含有的桂皮酸诱导体被认为是抗菌活性物质等被陆续报道;同时,随着蜂胶提取技术的研究,多种有效成分被发现,这一时期的主要原料是巴西产的蜂胶,作为研究材料也多偏于巴西产的蜂胶。

这就形成了人们普遍认为巴西产的蜂胶品质优良的背景。

为此,我们将原产地为巴西的3份蜂胶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析,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8.925%。

此外,王振山、颜志立等也对巴西蜂胶进行过分析,其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与我们的检测结果基本相似。

通过下表可以看出,中国产蜂胶与巴西产蜂胶的总黄酮及主要单体黄酮特质含量的差别。

表1 中国蜂胶与巴西蜂胶质量的一般对比分析样品名称分析项目及结果(g/100g)芦丁杨梅酮槲皮素莰菲醇芹菜素松鼠素柯因高良姜素其他总黄酮巴西蜂胶 1.695 0.052 0.029 0.124 0.042 0.440 0.100 0.146 6.297 8.925中国蜂胶 0.892 0.874 1.158 0.170 0.060 2.429 3.633 1.674 3.931 14.623有些国家进口蜂胶,规定槲皮素、柯因和高良姜素的含量要达到6%。

从以上分析结果看,中国蜂胶样品的三项指标之和为6.465%;有的则要求槲皮素、柯因、高良姜素和松鼠素的含量之和应达到总黄酮含量的50%,中国蜂胶样品的四项指标之和为8.894%,为总黄酮含量的60.822%。

而巴西蜂胶三项指标之和仅为0.275%;四项指标之和也仅为0.715%,仅占总黄酮含量的8.011%。

即使在国外,随着植物起源研究以及品质标准化的进展,已认识到以巴西为代表的胶源植物(Bac-charis dracunculifolia)的蜂胶是以含黄酮类量低为特征的。

随着黄酮类物质日益被作为蜂胶的核心指标,而将蜂胶中含黄酮类量高为特征,已成为评价蜂胶质量的重要依据。

因此,即使是从巴西产蜂胶其构成成分也有很大差异之一事实出发,国外,包括巴西在内,对于蜂胶的研究应用也已扩大到巴西以外地域生产的蜂胶。

当前,祖国大陆对蜂胶抗肿瘤功效成分的研究,已超出了当时巴西产的蜂胶中提取的双萜类物质。

研究与临床证实,蜂胶中黄酮类中的槲皮素、高良姜素、鼠李素等均有抗肿瘤作用。

巴西产的蜂胶含有的桂皮酸也已被我所徐景耀研究员成功地从祖国大陆蜂胶中分离出来。

此外,还有一个公众关心的祖国大陆蜂胶的铅含量问题。

其实,铅含量问题不是蜂胶所特有的,所有的食品、药品、化妆品都有铅含量问题。

目前对于铅含量的控制,一是从源头抓起,即用尼龙网代替铁纱网采集蜂胶;二是在加工环节对铅含量超标的蜂胶进行除铅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