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盘基础知识详解

硬盘基础知识详解

– 磁头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GMR(Gaint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磁头 技术,使存储密度更上一层楼。
– 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从而把
。 硬盘的容量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
硬盘的发展历史
• 1997-2007
– IDE走了,SATA来了
(2) SATA硬盘
优点: 支持热插拔、传输速度快 、执行效率高、布线简洁与更
长的信号 传输距离( 1m\45cm )等 。
(3)SCSI硬盘
优点:应用面广、多任务、宽带宽以及少CPU占用率。
(4)其它接口盘:SAS;光纤盘。。。
不同盘径硬盘
1.8英寸盘
2.5英寸盘
3.5英寸盘
不同的硬盘接口--IDE
薄膜磁头硬盘
硬盘的发展历史
• 1987-1996
– 首先是1987年,当时的一家硬盘设计生产商PrairieTek推出了第一款2.5英寸的 硬盘产品,该产品的容量为10MB
– 1991年,IBM推出了第一款容量为1GB的3.5英寸硬盘。这款编号为0663-E12 的硬盘的出现,标志着硬盘存储进入GB时代, 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得普通 电脑用户使用的硬盘容量首次达到了1GB。
• 它指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 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 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持续传输率,它 硬盘磁头从缓存中读写数据的速度
• 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使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 硬盘的旋转速度
硬盘的发展历史 硬盘的分类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拆块硬盘来看看 硬盘分区 硬盘格式
硬盘的分类
1、盘径:
5.25in、3.5in、2.5in和1.8in。
2、安装位置: 内置式与外置式。
3、接口类型:
(1) IDE硬盘
采用Ultra ATA设计规范。如Ultra ATA/100、Ultra ATA/133。
硬盘的发展历史 硬盘的分类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拆块硬盘来看看 硬盘分区 硬盘格式
硬盘容量发展表
硬盘容量发展表
时间 1956年9月 70年代 80年代初 1991年 2001年 2007年 2008年
容量 5M 5M-10M 10M 达1G 具备80G 跨入1TB大关 2TB
不同的硬盘接口--SATA
IDE外部接口
硬盘的发展历史 硬盘的分类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拆块硬盘来看看 硬盘分区 硬盘格式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 单碟容量
– 单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定 程度上决定着硬盘的档次高低
– 提高硬盘工作的稳定性 – 在相同转速的情况下,硬盘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硬盘正面的9个安装螺丝拆卸下来。 外围的7个螺丝 标签下面隐藏有2个螺丝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转速
– 硬盘的主轴转速指的是硬盘的碟片每分钟的转数,用rpm来表示 (Round Per Minute,转/分钟),一般硬盘的主轴转速为 3600rpm~7200rom,高级硬盘转速更高。
– 高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硬盘在相同的 时间内可以读写更多的内容),从而提高硬盘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硬盘的发展历史
• 1977-1986
– 首先是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该技术为进一步减小硬 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 几年后IBM公司发明了MR磁阻,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 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20MB/每英寸
提高数十倍。
1977-1986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到盘 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越小,硬盘的运行速度 也就越快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平均等待
• 平均等待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 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
标志事件 IBM 350 RAMAC
IBM编号0663-E12的硬盘的出现
硬盘的发展历史
• 1956-1966
– 世界上的第一款硬盘是由IBM于1956年设计并制造的。 – 这款名为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的硬盘产品体积十分庞大,但容量仅 为5MB
IBM 350 RAMAC
总共使用了50张24英寸的碟片,只有一 个磁头,存储密度=2000bit/平方英 寸 ,数据处理能力为1.1KB/s
硬盘的发展历史
• 1967-1976
– 1968年,硬盘发展史中的第一个历史性突破由IBM公司完成— IBM研发成功了“温盘”技术,即Winchester技术。
– Winchester技术主要针对硬盘的物理结构提出了更多的改进。 简单概括为: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 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 接触
现代硬盘之父 ——IBM 3340硬盘(1973年)
十公斤重, 容量是60M, 存储密度=1.7MB /每平方英寸
• 平均等待时间通常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平均访问时间
• 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
• 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 (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硬盘的缓存
• 由于硬盘磁头和盘片之间的读写是机械动作,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硬盘通过将数据暂存在一个比磁盘速度快得多的缓冲区, 即硬盘上的缓存
• 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数据比从磁盘中直接读取要快得多,所以缓 存对大幅度提高硬盘的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理论上,缓存的 容量越大越好
硬盘的发展历史 硬盘的分类 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拆块硬盘来看看 硬盘分区 硬盘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