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技术要求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技术要求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技术要求一、基本规定1.1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能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产生裂缝或空鼓;(2)应能长期承受自重而不产生有害的变形;(3)应能承受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4)应与基层墙体有可靠连接,避免在地震时脱落。

1.2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防水、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山东省有关标准的要求。

在可能受到生物侵害(鼠害、虫害等)时,应具有防生物侵害性能。

1.3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应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1.4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规定。

1.5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年限应不少于25年。

二、系统及其组成材料性能要求1、系统性能要求1.1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1的规定。

2、2.1 聚氨酯装饰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1要求。

聚氨酯装饰板出厂成品应有提高粘贴性能的界面层。

2.2聚氨酯装饰板的允许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2规定。

2.3 粘结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3规定。

2.4 单个机械固定件技术性能应符合表2.4的规定。

2.5 硅酮建筑密封胶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2.5的规定。

2.6 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6的规定。

三、技术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设计不得更改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3.1.2 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限值,进行热工计算确定,并不小于20mm。

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3.1.3 外保温系统应进行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入保温层及基层。

3.1.4 建筑高度大于50m时宜选用面密度不大于10.0kg/㎡的聚氨酯装饰板。

3.1.5 防火隔离带应符合《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规定。

3.2 系统构造3.2.1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由墙体、水泥砂浆找平层、粘结砂浆、聚氨酯装饰板构成(图3.2.1)。

图3.2.1系统构造详图①――墙体;②――水泥砂浆找平层;③――粘结砂浆;④――硅酮建筑密封胶;⑤――背衬材;⑥――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⑦――机械固定件;⑧――聚氨酯装饰板3.2.2 聚氨酯装饰板与基层的有效粘结面积不得小于板材面积的40%,建筑高度大于50m时不得小于60%。

聚氨酯装饰板应用机械固定件辅助固定,机械固定件严禁连接在保温层上。

不同的基层应选用相应的机械固定件,其有效固定深度、数量等构造应满足:有效固定深度不小于25mm,每平方米机械固定件不少于5个且每块板不少于3个,建筑高度大于50m时,每平方米机械固定件不少于8个且每块板不少于4个;空心砌体基层宜选用打结机械固定件,并打结固定件的固定深度应保证打结完全。

3.2.3 墙体转角构造详图3.2.3:(a)非金属饰面层(b)金属饰面层阳角阴角图3.2.3墙体转角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2.4 门窗洞口外侧四周墙体板材应满贴(图3.2.4)。

(a)非金属饰面层图3.2.4门窗洞口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4――背衬材3.2.5 勒脚部位的外保温与室外地面散水间预留不小于20mm缝隙。

用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进行填缝,外口设置背衬材,并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堵(图3.2.5)。

(a)无地下室(b)有地下室图3.2.5勒脚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4--背衬材3.2.6 女儿墙做法详图3.2.6:图3.2.6女儿墙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2.7 雨蓬、空调板等外挑构件采用保温层全包覆做法(图3.2.7)。

(a)非金属饰面层(b)金属饰面层图3.2.7外挑构件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4――背衬材3.2.8 阳台、檐口做法详图3.2.8:(a)非金属饰面层(b)金属饰面层图3.2.8阳台、檐口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2.9 变形缝处应填充泡沫塑料,填塞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大于缝宽的3倍且不小于墙体厚度;金属盖板宜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图3.2.9)。

图3.2.9变形缝构造详图1――聚氨酯装饰板;2――硅酮建筑密封胶;3――金属盖板;4――水泥钉;5――泡沫塑料3.2.10 聚氨酯装饰板板的接缝宽度宜为8~15mm,用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进行填缝,外口设置背衬材,并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堵。

密封胶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图3.2.10)。

图3.2.10板缝构造详图1――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2――背衬材;3――硅酮建筑密封胶四、施工中的技术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承担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4.1.2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4.1.3 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或样板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4.1.4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施工应在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施工前外门窗洞口应通过验收,洞口尺寸、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

伸出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联结件应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4.1.5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应不低于0℃,平均气温不低于5℃。

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

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4.2 工艺流程4.2.1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按下列工序进行:基层检查、处理→弹线、挂线→配制粘结砂浆→粘贴聚氨酯装饰板→机械固定件固定→特殊部位处理→嵌缝处理、硅酮建筑密封胶勾缝→表面清理→交付验收。

4.3 施工要点4.3.1 墙体基层应坚实、平整,无脱层、空鼓、开裂。

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

4.3.2 弹出分格线、门窗洞口控制线和楼层水平线,外墙大角挂垂直基准线。

46.3.3 粘结砂浆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施工方案配制。

4.3.4 用条贴法或点框法将聚氨酯装饰板粘贴在墙体上。

粘结砂浆应均匀涂在聚氨酯装饰板背面,厚度为3~6mm,有效粘结面积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及时检查聚氨酯装饰板粘贴后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条贴法点框法图4.3.4粘贴方法示意图4.3.5 机械固定件应在聚氨酯装饰板粘贴24h后安装,有效固定深度、数量及型号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4.3.6 门窗洞口、阴阳角、勒脚、檐口、女儿墙、变形缝和板缝等保温构造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4.3.7 板缝处理应在聚氨酯装饰板粘贴24h后进行。

先用单组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进行填缝;再压入背衬材,背衬材应均匀直顺,直径或宽度为缝宽的1.3倍;最后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堵,密封胶应饱满、密实、连接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4.3.8 防火隔离带的施工应同步进行。

4.4 安全文明施工4.4.1 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应按有关规定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

4.4.2 脚手架搭设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吊篮应符合《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的规定。

操作平台应牢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维护。

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4.4.3 电器机具应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可操作,并由专人负责。

4.4.4 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应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严禁烟火,做好防潮、防雨、防晒措施。

4.4.5 施工过程中应有成品和半成品保护措施。

4.4.6 施工过程中宜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

4.4.7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垃圾,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在指定地点倒弃,严禁随意抛撒。

五、验收5.1 一般规定5.1.1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分项工程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批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与施工员参加;2分项工程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的质量检查员、施工员参加;必要时可邀请设计单位相关专业的人员参加。

5.1.2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2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3一般项目应合格。

采用计数检查时,检验结果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值)符合本规程合格质量标准的要求,且最大值不应超过允许偏差的1.2倍;4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

5.1.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合格;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5.1.4 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也为一个检验批。

2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5.1.5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应在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分项工程验收。

5.1.6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安全性和耐候性检验。

5.1.7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1聚氨酯装饰板附着的基层及其表面处理;2聚氨酯装饰板粘结、固定;3机械固定件;4墙体热桥部位处理;5被封闭的保温层厚度;6板缝及构造节点。

5.1.8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应遵守下列规定:1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2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审核,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品检验。

5.1.9 聚氨酯装饰板外保温系统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防火等保护措施。

5.2 主控项目5.2.1 保温层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