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第2节

第五章第2节



法律连接(续)


第三十六条(修订) 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 保险费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自保险人催告之日起超过三 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或者超过约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 险费的,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 险金额。 被保险人在前款规定期限内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按照 合同约定给付保险金,但可以扣减欠交的保险费。 第三十七条(修订) 合同效力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止的, 经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协议,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合同 效力恢复。但是,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满二年双方未达成协议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解除合同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 单的现金价值。
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被保险人谢冬三年前由母亲李女士为他投保 了某人寿保险,保额20000元,投保时指定母亲 李女士为受益人。 去年,谢冬的父母离婚,谢冬跟随母亲李女 士一起生活,父亲按月给付抚养费和教育费。离 婚后,李女士没有再婚,由于李女士的母亲早年 因病身故,父亲年岁已高,又无人照顾,于是李 女士便带着儿子与父亲一同生活,照顾儿子和父 亲的生活起居。
(2)投保人“逆选择”的普遍存在。
投保人未按时缴纳当期保险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就投保人的主观状态而言,可能出于故意或非故意。 对于出于非故意的失效保单在短期内申请复效,一般 逆选择的机会极小。但是,保险合同的失效是因投保 人的故意所为,还是非故意所为,在实务中很难区分, 而且似乎也没有区分的必要,因其与将来是否申请复 效,以及复效是否基于逆选择,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贷款条款
(一)保单贷款的形式
1.向保险人 人寿保险合同在保费缴纳一定时期后(一般为2 年),投保人可凭保单的现金价值为质押向保险人 申请贷款。保单的现金价值是投保人申请贷款的基础。 贷款本息不超过保单现金价值时,合同有效。贷款期 间,保险合同仍为有效。但保险事故发生或退保的提 出,并不免除投保人偿还债务的义务。

根据保险国际惯例,中止保险合同复效期间,均要求 投保人承担告知义务,有些国家或地区并将其法律化。 如根据美国的判例:投保人申请复效时,必须出具令 保险人满意的可保证明。而且大多数法院认为,可保 性是比“健康状况良好”更广泛的一个用语,它不仅 包括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包括诸如生活习惯、 职业、其他保险、财务状况等因素,就如同保险人在 签发新保单时要考虑的因素一样。 我国法律未要求投保人在复效期间承担告知义务, 显然是立法上的一个漏洞 .
(二)目的
为了防止非故意停效,维持保单的有效率。
五、不丧失价值任选条款
(一)条款含义 又称不没收条款。不丧失价值是保单的现金价 值,来源于超缴保费、利息和生存者利益,该条款 规定投保人可选择有利的方式来处置保单的现金价 值。
(二)处置方式

解约退保
减额缴清 展延定期保险


六、共同灾难条款

共同灾难,是指被保险人和第一受益人同死于 共同的意外事故而言。 共同灾难条款:只要第一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同 死于一次灾难中,不论谁先死、谁后死,还是 同时死亡(尤其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都认定 第一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 《保险法》修改后已做了相应的规定。P356
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费交纳非投保人的法定义务, 保险人不得以诉讼方式请求投保人支付。为避免因保险 费未及时交纳导致保险合同失效而给投保人造成损失, 法律设置合同复效制度对此进行补救。从保险人的角 度看也是为了维持保单的持续率。


1998年5月19日,陈某以自己为被保险人 向保险公司投保重大疾病险,保险金额 2.5 万 元,附加住院医疗险,保费采取分期支付的方 法。陈某支付了首期保险费后,超过规定的宽 限期仍未支付第二期保险费,导致合同效力的 中止。 1999年9 月 15 日,陈某到医院做B超检查, 证实其卵巢多囊结构; 9 月 28 日,陈某提出复 效申请,保险公司告知其如无特殊情况,并缴 纳所欠重疾保费 185 元,附加医疗险保费 240 元,即可复效; 10 月 5 日,陈某因“多囊卵巢 症”住院进行手术。出院后,陈某向保险公司 提出索赔,但保险公司经过审查后拒绝了陈某 的索赔。为此,双方产生了纠纷。

《保险法》(修订)第16条

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 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 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 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 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 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 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根据各国保险经营中积累的经验显示,在保险合同效 力中止期间,那些仍具可保条件的被保险人一般不易于申请 保单复效,反而是那些不可保的被保险人更倾向于申请复效。 就像本案中的陈某,正是在合同中止期间检查得知自己身体 健康状况的变化,才选择使失效的合同复效。如果不要求投 保人在这一期间承担告知义务,就会给投保人“逆选择”以 可乘之机。
复效的条件

申请复效的时间 申请复效应尽告知义务 应补缴停效期间的保险费及利息


(三)复效与重新投保的比较
复效:保险费与原合同一致,但要补缴停 效期间的保费和利息,原合同的权利义务不变 重新投保:首先终止原合同,重新投保则 要按照投保时的年龄计算,保费必然高于原合 同。
(四)复效的原因及目的
人身保险概述
人寿保险常用条款 人寿保险产品产品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节 人寿保险常用条款
一、宽限期条款
(一)内容
投保人如没有按时缴纳续期保险费,保险人给予一定 时间的宽限。在宽限期内,保险合同仍然有效,若保险事 故发生,保险人应按规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从 中扣除所欠缴的保险费连同利息。超过宽限期,仍未缴付 保险费,保险合同即告停效。 宽限期:允许欠缴续期保费而不受处罚的规定期间。 宽限期的时间:一般为31天,我国为60天。

宋某之子则认为该保险合同生效已超过两年, 应当适用保险的不可抗辨条款,保险公司不能 再以此来抗辩,保险公司应按保险合同的约定 支付保险金。对此,双方争执不下。宋某之子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按约支付 保险金。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支持了保险公司的意见,判 决驳回诉讼请求。 案例思考:该案例能否适用不可争条款?
(二)目的
避免合同的非故意失效。
二、复效条款
(一)条款内容
投保人在停效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有权申请恢复 保单效力,复效是对原合同法律效力的恢复,不改变 原合同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二)复效的条件
复效须经投保人提出复效申请,并与保险人达成 复效协议方可。为了防止逆选择,保险人对于申请复 效,一般都规定了条件。
2.向其它贷款人贷款
(二)目的 维持保单的继续率,解决投保人暂时的 资金紧张。
思考:1.保单贷款为何需付利息? 2.为何保险人可以从其支付的保险金中扣除 贷款和利息?
四、自动垫交保费贷款条款
(一)内容
投保人宽限期内未缴费,保险人可用保险现金价值自动 提供贷款来垫缴保费,使合同继续有效,直到累计的贷款本 息达到保单上的现金价值的数额为止。 保单的现金价值是自动垫交保费的基础。 自动垫交保费贷款的实施,以订约时投保人的书面同意 为条件。

投保人停交保费 年龄误告


永久完全残废,丧失工作能力
案例(保险法修改前)
1996年10月,宋某因患肺气肿病不能正常 工作办理了提前病退手续。1996年12月,某保 险公司业务员到宋某所在公司的员工宿舍推销 保险。宋某看了相关保险条款的内容后,在业 务员的动员下,为自己投保了简易人身保险, 当即填写了投保单,保险期限15年,每月保费 24 元,保险金额为 5000 元,保险期间从 1996 年12月18日开始,宋某还在健康询问栏中填写 了“健康”字样。此后,宋某按时交纳了保险 费。

年初,谢冬和母亲一起去郊游,没想到却发生 了交通意外,母子俩都丧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 灾难中。后经交通部门事故调查,最终认定, 谢冬先于母亲李女士在事故中身亡。 几乎同时,谢冬的父亲和外公去保险公司申 请身故保险金,遂引起争议。

问题:保险金如何处理?
案 例
王某投保了某意外伤害保险 , 指定受益人为其 妻张某,无第二受益人。夫妻婚后未育,王某之母健 在,张有一妹。在投保有效期内,王驾车与张一同 外出,途中发生车祸,两人均死于车祸。王母与张 妹均向保险公司申请索要保险金,产生纠纷 。
法律连接
《保险法》(修订前)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规定:

“合同约定分期支付保险费,投保人支付首期保险费后,除合同 另有约定外,投保人超过规定的期限六十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的, 合同效力中止,或者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减少保险金 额”。 “依照前条规定合同效力中止的,经保险人与投保人协商并达成 协议,在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后,合同效力恢复。但是,自合同效 力中止之日起二年内双方未达成协议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十、不否定条款
(一)内容
合同生效一定时期后(一般为2年)保险人 不得以投保人在投保时违反如实告之为理由解 除保险合同。 合同生效后的一定时间内(2年)为可争时 间,在此期间,保险人可对投保人违反如实告 之的情况行使解除权。
(二)条款产生的原因
防止保险人滥用权利,保护投保人的正当 权益。
(三)除外情况


《保险法》(修订)第四十二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 益人的。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 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