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解读(直接打印版)

2012年公务员面试名言警句解读(直接打印版)

对名言警句的解读1—401.有人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1)这种观点的要害就是,有一部分人心里所想的是“抓住时机,以权谋私”。

(2)作为人民的公务员,必须明确指导,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好人民的公仆。

虽然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一些公务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做了一些有损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的公务员还是在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

(3)不管我是否会通过这次考试,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

我都会珍惜时间、明确职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2.请结合自己以及这次招考的实际,谈一谈对“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的理解?【参考答案】(1)此语的意思是无才的人得到晋升重用,那么有才之士就无法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联系招考的实际,说明人才的重要性,人才选择的重要性及公务员公开招录的意义。

4.现在有个别公务员在外执行公务的时候,喜欢自作主张,还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对这句活,你是怎么理解的?【参考答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古代由于信息交通不发达,现实突变无法与君王命令相符合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交通、信息都十分发达,当有突然情况发生时,必须要向领导请示的。

领导公务在身,日理万机,不可能每件事都亲临现场进行解决,所以更要求执行任务的公务员随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随时针对现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当然,在情况危急,但又联系不上领导的情况下,执行公务的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自行作出一些决策也是可以允许的,但处理完事情后一定要及时向领导汇报,以便得到领导的指正。

如果我成为了一名公务员,那么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多向领导请示,以便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

5.有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如何看这一观点?【参考答案】我觉得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回,我们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要做一个走在实践前头的人。

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时间,就比别人多一分胜算的可能性。

二是人生短暂,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己所能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果我能在这次录用考试中赢得胜利,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珍惜时间,多为人们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6.在工作中,有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也有人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参考答案】(1)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2)第一种是讲全局与局部辩证关系中全局对局部的决定意义;第二种是讲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对全局成败的重要作用;(3)树立全局观念,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学会抓关键环节的工作方法。

7.古语言“难得糊涂。

”那么究竟什么是糊涂?对现在的公务员来说,糊涂的真谛是什么?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参考答案】(1)所谓糊涂,其实质就是认识到智慧也有局限性,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而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

(2)糊涂的最高真谛不是糊涂,而是大智慧。

只有具有真智慧的人,才能真糊涂,超越糊涂,而不拘泥于糊涂。

(3)公务员应该大事不糊涂,在原则问题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而对日常生活中一些营头小利要学一点糊涂,不要过分计较。

公务员只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就可以突破自己,少一些糊涂。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1)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为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更新,今天看起来是最新的知识,到了明天它就会变得陈旧而不合时宜,甚至完全被淘汰。

而掌握了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就会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和思考,因此,才会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潮流。

(2)如何学习知识是学会一种方法,学会知识本身只是掌握一种技能。

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掌握了方法,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不断地征服世界,改造世界,而掌握一种技能,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这是两种不同的理念。

(3)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满足于追逐日新月异的知识,教育和培训出来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巨人”,却是素质教育的“侏儒”。

(4)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提出要大力培养和弘扬创新精神,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更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0.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人挪活,树挪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它对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人挪活”比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经历中锻炼自己,才能不断求得发展、进步,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是没有出息的;而“树挪死”则告诫人们,要想成为参天大树,就必须有适宜的土壤和稳定深入的根基,不能见异思迁,这两者虽然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讲的都是生存与发展中的深刻道理。

考生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对这句话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挥,甚至可以提出质疑,但要为自己的观点提供充足的论据,要言之成理。

考生还应结合现实谈淡自己的观点,例如与个人的求学、求职、做人等问题联系起来,从中可以了解考生的自我期望和做人态度。

11.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拿破仑却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你怎样看待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观点?【参考答案】(1)_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其实二者是一致的;(2)青年要立志做大事,做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之事;一个士兵,不断在战争中磨砺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得到提升,从而能指挥统率千军万马。

两者表明,一个有为的青年,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3)一心追求做大官,就会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会发生扭曲,就会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一个立志做大事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他(她)始终不渝,就一定能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较大贡献。

12.一位科学院院士说,他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在成为院士前,而不是成为院士后。

你对这句话有何看法?【参考答案】(1)院士是我国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它是我国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才能获得的荣誉。

这位院士在科学上取得杰出成就,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后,国家给予这个称号以表示对他的社会的贡献,这也是社会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

(2)成为院士之后,本着对科学的热爱,对国家的责任,他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奋斗,因为其本身起点已经很高,想在更高层次取得突破相当困难。

所以这位科学院士认为自己在成为院士以前对社会的贡献比成为院士后更大些。

13.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观点的感想?【参考答案】(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极为重视孝道。

当然,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其精华部分在于强调赡养、敬爱、委婉规劝等等,当予继承。

至于糟粕,自应摒弃。

(2)孝道是首要的伦理关系,是为人立身之本。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对双亲尽孝,是修身的首要内容。

如果置血缘亲情、抚育之恩于不顾,不能善待父母,那就无异于禽兽。

不能修身,当然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三讲”以“讲正气”为根本。

只有“讲孝道”,才能进而“讲正气”。

(4)家风,特别是孝道,应成为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如果能够早日发现大贪官胡长清每月仅给母亲100元赡养费,便可判定此人道德早已沦丧。

14.丘吉尔说:“伟大的人,做伟大的事,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对此你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从权力与责任对等方面来说,权责对等,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第一,约束权力,促使更好地行使权力;第二,有效地防止滋生腐败、渎职等犯罪;第三,有利于整个公务员队伍责任意识的提高,增强队伍战斗力;第四,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党的自身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

(2)我国现在所实行的各种责任追究制度,目的就是要使得有权之人承担相应的责任,用责任意识和机制约束其正确地行使权力。

15.有人说,人的一生中能有一个好的父母,好的老师,好的领导对自己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你怎么看?【参考答案】首先肯定父母、老师和领导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教会自己如何做人,养育我们;老师传授我们知识、学习的能力、做人的道理;领导在工作中给我们指导,让我们接受锻炼。

有了这么好的成长环境,就是外因起促进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内因的能动性,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成才。

16.请问“积水成渊“这个成语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荀子·劝学》,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知识要靠积累才能丰富;(2)成语揭示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运用哲学思想提炼观点;(3)联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反面事理,展现自己的联想对比能力;(4)畅谈启示:一是在完善自我方面,要注意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强学习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在干部监督方面,注意考察细节,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谐0”请你从公务员日常工作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1)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论述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互相排斥体现了事物自身的片面性,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全面性;(2)从美学角度看,和谐产生于差异和比较;(3)从工作角度看,不同意见能够互补并遏制片面性,是正确决策必备的前提。

所以,作为公务员,要集思广益,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取长补短,协调配合,形成共识。

18.有人说“要使组织气氛和谐,领导就要讲民主;要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还是专断点好”。

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1)这两句话并不矛盾。

(2)谋在于众,断在于独。

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光讲民主,不讲集中,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效率低下,影响目标的实现;光讲集中,不讲民主,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也会出现气氛压抑,影响下属积极性的发挥。

(3)民主并不会降低工作效率。

民主的过程是正确决策的必需过程,是集中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而这些都是能提高工作效率的。

相反,如果不讲民主,决策就有可能失误,如果决策失误那也就谈不上效率。

(4)专断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如果不走必要的民主程序,就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就会造成决策者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形不成合力,这就会在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降低效率。

(5)民主的过程绝不能议而不决,泛泛而谈,如果议而不决,必定会降低工作效率。

20.你是如何理解“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源泉,实践出真知。

人类只能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前进;(2)从实践到认识,只是走完了认识过程的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实践要上升到理论,去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