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机械制图知识_pdf分析

第一章机械制图知识_pdf分析

第一章机械制图知识一、零件的表示方法在生产实际中,有些简单的零件,往往只需要一个或两个视图并注上尺寸,就可以表达清楚了,而有些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用三个视图也往往难以清楚地表达它的内外结构。

因此要想把零件的形状表达得正确、完整,而图形又清晰、简练,以便于他人看图,只有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表达方法。

为此,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在图样画法中规定了视图、剖视、剖面、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等表达方式,供绘图时选用。

本章介绍的表达方法,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辅助视图1.局部视图将零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局部视图。

绘图时,在局部视图上方标出视图的名称“x 向”,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

如果局部视图的结构不完整,外形轮廓线又不封闭时,应用波浪线断开。

局部视图主要为了避免已知视图部分的重复表达,将需要表达的零件部分绘制出来,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如图1—1—1所示。

2.斜视图当零件上具有倾斜结构时,一般视图均不能反映出倾斜结构的真实形状。

为了使视图能反映出倾斜结构的真实形状,可设置与倾斜结构相平行的辅助投影面,用正投影法将倾斜结构投影到该辅助投影面上,将该视图旋转到与主视图同一平面上,反映出倾斜结构的实际视图。

零件向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斜视图。

画斜视图时,必须在相应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并注上字母“x”,在斜视图上方标出“x 向”;斜视图一般按投影关系配置,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的位置。

允许将图形旋转,在图形上方标注“x 向旋转”。

斜视图一般只表达零件倾斜结构的图形,其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表示(如图1—1—2)。

(二)剖视图1.剖视图的概念零件内部的结构(如孔、空腔和槽等),在视图中是用虚线表示的(图1—1—3),当零件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时,视图中就会出现较多的虚线,给看图带来困难。

为使原来在视图中不可见的部分转化为可见的,从而使虚线变为实线,以提高图形的清晰程度,也便于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零件(图1—l—4(a)),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图1—1—4(b))。

将图1—1—4(b) 与图1—1—3相比较,可以看出剖视图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比较清晰。

2.剖视图的种类按剖视图上被剖切的范围划分,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全剖视图:用剖切平面(一个或几个)完全地剖开零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如图1—1—4、图1—1—5主视图和左视图等)。

当零件的外形简单或零件的外形在其他视图中已表示清楚时,常采用全剖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

(2)半剖视图:当零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所得的图形,可以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视图,另一半画成剖视图,这种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图l一1—7)。

画半剖视图时应强调以下两点:①半个剖视图与半个视图应以点划线为界。

②零件的内部结构在半个剖视图中已表达清楚时,在另半个视图中不必画出虚线(图l 一1 —8)。

看半剖视图时,可根据半个视图想象出零件的外形,再根据半个剖视图想象出零件的内部结构。

由此可见,具有对称平面的零件,采用半剖视图来表达它的内外形状,是比较简便的。

当用两相交剖切平面或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都不能表达清楚零件的内部结构时,可采用复合剖。

采用这种方法画剖视图时,可用展开画法,此时应标注“x—x展开”(图1—1-21)。

(5)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用一个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剖开零件,再投影到与剖切平面平行的投影面上,这种剖视方法称为斜剖(图1—1-22)。

米用这种方法画剖视图时,剖视图最好配置在箭头所指的位置,在不致引起误解时,允许将图形旋转,其标注形式为“x—x旋转”(图1—1—22)。

(三)剖面图1.剖面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平面将零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并画上剖面符号,这样的图形称为剖面图图1—1-23、图1—1-24所示零件的轴上开有键槽,如用视图来表达键槽的深度,图形不够清晰。

虽然也可用剖视图来表达,但没有剖面图简便。

剖面图常用于表达零件上某部分的断面形状(如筋、轮幅、键槽等)以及各种型材的断面(图1—1-24)。

2.剖面图的种类剖面图按其配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移出剖面图和重合剖面图两种。

(1)移出剖面图:画在视图外面的剖面图,称为移出剖面图(图1—1-23至图1—1—30)。

移出剖面图应尽量配置在剖切符号或剖切平面迹线(剖切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用细点刚线表示)的延长线上(图1—1-25)。

当剖面图图形对称时,也可画在视图的中断处(图1—1-26)。

由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的移出剖面图,中间应断开(图1—1-27)。

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孔或凹坑的轴线时,这些结构按剖视图绘制(图1—1—28(a))。

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的两个剖面时,则此结构按剖视图绘制(图1—1—28(b))。

(2)重合剖面图:画在视图轮廓线里面的剖面图,称为重合剖面图。

重合剖面的轮廓线规定用细实线绘制,当视图中的轮廓线与剖面图中的图形重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断开(图1—1—29)。

3.剖面图的标注移出剖面图一般应在图的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剖视图的名称“x—x”,在相应的视图上,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平面的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并注上相同的字母(图1—1—30)。

配置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移出剖面图或重合剖面图可省略字母。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不对称移出剖面图或不配置在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对称移出削面图(图1—1—30)均可省略箭头。

二、零件图(一)零件图概述零件图就是单个零件的图样,用来表达单个零件在加工完毕后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和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的图样。

零件图用于指导零件的生产。

从图1—1—31中可以看出,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包括下列内容:第一,一组视图。

包括基本视图,辅助视图、剖视图、剖面图和其他表达方法,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各部分结构、形状。

第二,全部尺寸。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零件制造、检验中需要的全部尺寸。

用以表达零件的大小、各部分的尺寸及其相对位置。

第三,技术要求。

用规定的符号,数字文字表达出零件在制造和检验时,应达到的技术质量要求,如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和表面处理要求和其他附加条件等。

第四,标题栏。

在标题栏中写明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重量、图号、单位名称、设计者、校核者姓名及日期等。

(二)视图的选择对各种零件选择恰当的视图,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是画好零件图的首要问题。

1.主视图的选择主视图是零件图的核心,它选择的恰当与否将影响到其他视图的位置、数量的确定,以及看图、绘图是否方便。

主视图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原则:表现形体特征、表现加工位置、表现工作位置。

2.视图数量和各种表达方法的选择主视图确定后,应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在能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的前提下,配置别的视图,尽量用较少的视图,表达精练的方案,便于画图和看图。

在决定视图数量和运用各种表达方法时要注意处理以下三种关系:(1)表达内形和表达外形的关系。

根据零件内、外形状的复杂程度各部分结构间的相互位置是否有对称、平行等条件,恰当地选择各种剖视方法和其他表达方法,既要保证内部结构的充分表达,又不影响外部形状的基本完整。

(2)虚线的省略和保留的关系。

视图中虚线太多、会造成图形的杂乱,对绘制图、标注尺寸和看图带来困难,对于在采用了剖视、剖面等方法后,已能完全表达内部形状,应不再用虚线表示。

(3)视图的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为了保证图面的规整,便于了解零件各部分结构间的联系,采用各种局部表达方法力求排列整齐或适当结合起来。

(三)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指所注尺寸既符合设计要求,又满足工艺要求。

下面讨论合理标注尺寸的一般原则和要求。

1.从基准出发标注尺寸这里主要讨论如何正确选择基准的问题。

尺寸基准一般都是零件上的一些面和线。

图1—1—32(a)所示轴承座其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安装面,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对称中心,这些都是面基准;图1—1—32(b)所示小轴,其径向(即高、宽方向)的尺寸基准为轴线,这是线基准。

标注尺寸时面基准一般选择零件上的主要加工面、两零件的结合面、零件的对称中心面、端面、轴肩等;线基准一般选择轴、孔的轴心线、对称中心等。

2.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如图1—1—34阶梯轴,除了对全长尺寸进行了标注,又对轴上各组成段一个接一个地标注了尺寸,这就形成了封闭的尺寸链。

如按这种方式标注尺寸,轴上各种尺寸可以得到保证,而总长尺寸则可能得不到保证。

因为加工时,各段尺寸的误差累计起来,最后都集中反映到总长尺寸上,为此,在注尺寸时,应将次要的轴段空出不标(称为开口环),如图1—1—35,这段尺寸是零件在加工至最后时自然形成的,其他各段加工的误差都积累到这个不要求检验的尺寸上,而全长及主要轴段的尺寸则因此得到保证5.零件上常见结构尺寸的规定标注法零件土—常见的光孔、螺孔、倒角、退刀槽等结构的尺寸注法均有具体规定。

可参照表1—1—1示例进行标注。

表中的“一般注法”和“旁注法”,为同一种结构的两种注写形式。

在际注尺寸时,可根据图形情况及注尺寸的地位加以选用。

总之,标注尺寸就是要根据零件结构及工艺的要求,尽可能做到完整、清晰、合理。

即:(1)尺寸应标注在反映形状特征的视图上,同一结构形状的尺寸,应尽可能地标注在同一观图上;(2)尺寸应尽量标注在视图之外,并尽量注在两视图之间;(3)平行尺寸不能重复标注,不能标注“封闭”尺寸。

(四)技术要求的编写方法从图1—1—38泵盖零件图可以看到,零件图上除了图形和尺寸外,还对零件表面粗糙度、公差和配合、表面形状和位置公差等技术要求,分别用代(符)号和文字加以说明。

以下就有关技术要求及其注写方法作简要介绍。

1.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及其注法图1—1—38的主视图上,对孔批6所注的,以及图样的右上角注写的“其余”等标记,这是表明对零件表面的某种要求——零件表面微观不平整。

其中符号:是表示用去除材料(如车、铣、磨等)的方法而获得的表面的符号,可称为加工符号。

是表示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如铸、锻、轧制等)或者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的符号,可成为毛坯符号。

符号反映了对零件表面的不同要求。

如在符号的横线外侧,注写数值,如则该标记称为表面粗糙度代号。

其中数值1.6(单位:),它表明零件在加工后,表面应达到的光滑程度。

该数值越小,光滑程度越高,反之则光滑程度低。

该数值是国家标准为检验零件表面粗糙度提出的指标之一,以只。

表示。

国家标准对表面粗糙度Ra作了规定,不同数值所反映的表面粗糙度,以及获得该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参见表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