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吸水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4 课《它们吸水吗》【教材分析】本课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
这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
教科书用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
第三部分:造一张纸。
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
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找浆——抄纸——压平晒干。
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光滑程度不同)等。
【学情分析】学生是在研究了生命世界(植物、动物)内容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本单元的内容——物质世界,并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质——纸作为研究物质世界的切入点。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三年级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
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但在语言表达上还存在着表达不准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的特性是与它们构造相关联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设计理念】纸是最常见的重要物质,但对于学生来说,纸虽然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同时也最容易被忽略,因此纸的研究主题能够引起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关注。
教学中,将引导学生继续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估测、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多纬度地来认识纸的基本性质,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作好铺垫。
【教学资源或材料】多媒体电脑、电脑动画课件、配套实验用具。
【教法】电教多媒体法、讨论法、比较法、引导探究法相结合。
【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每小组):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铅画纸)、塑料膜、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透明杯子、水。
老师1、古代造纸的录像,现代造纸的工艺录像制作好教学课件。
2、电熨斗【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科学课的口号是什么吗?生:记得!师:让我们大声地把它说出来!师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探究奥秘!耶!师: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发现之旅吧!(宣布:上课)师:首先老师想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师出示图片)小魔术:水到哪里去了?教师出示两个杯子,在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毛巾和塑料,然后在倒入同样多的水,分别从两个杯子里取出毛巾和塑料,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了?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生1 :我看到了装有毛巾的烧杯里水没有了,而装有塑料的烧杯里的水却没有什么变化。
生2 :一个烧杯里有水,而另一个没有水。
师: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生:水可能被毛巾吸走了。
师: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
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师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谁更容易吸水师:瞧!每个小组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大小、厚度基本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各一片,请你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呢?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指名说。
)生1 :我猜一定是纸片最容易吸水。
生2 :我猜也是纸片最容易吸水。
师: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请你们小组合作,研究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生1 :我们小组把红墨水分别滴在这四种材料上,然后观察,看看哪一种材料的吸水快。
生2 :我们小组把红墨水分别滴在这四种材料上之后,滴的墨水量是相同的,然后观察这四种材料遇水之后的变化,还要观察水滴的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出示实验要求)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如材料的吸水速度、材料浸润面的大小、材料上水滴的形状等。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生1:我们小组观察后发现:在这四种材料中,纸片的吸水速度最快,木片也能吸水,只是没有纸片那么快,而塑料和铁片却没有什么变化。
生2:我们小组和上一小组的结果是一样的。
生3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师:完善板书(二)纸的观察师: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餐巾纸和素描纸。
师: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生1 :可以用手折一折生2 :可以用手撕一撕,还可以用手揉一揉生3 :用放大镜看,还可以放到水里泡一泡……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应该怎样做到更为科学合理呢?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在操作。
小组观察后汇报生1 :餐巾纸非常好折,好撕,而且表面上能看到缝隙,而素描纸相比之下就不那么容易折、撕起来也比较费力。
生2 :餐巾纸非常揉软,而素描纸非常硬。
生3:用放大镜一看,餐巾纸能看到很大的缝隙,还有许多条纹,而素描纸却看不到那么大的缝隙,也有许多条纹。
师:那些条纹就是纸的纤维。
我们在素描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
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师板书:纤维结构(三)介绍造纸术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
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最早在兽骨上刻字,后来在丝绸上记录,直到发明了纸,书写和印刷才大大地方便了起来。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课件出示)师: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师:谁能说一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纸都有纤维。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自己来造一张纸呢?师:出示造纸方法(课件演示)师: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造一张纸。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师:观察一下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师: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生:能三、深化理解内化新知师:通过对纸的研究,你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生:与材料的结构有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红果果和绿泡泡我们永恒不变的好朋友听说我们今天在这里上一节科学课,特意赶到这里想与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师:可是她们俩有一个条件,让我们比一比,哪一个小组能写出我们知道的各种各样的纸,并说说它们都利用了纸的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
师:下面开始计时,在一分钟之内。
生:小组汇报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其实纸有很多种比如在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课件出示)师:那同学们想一想,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生1 :把用过的纸送到回收站。
生2 :用过的纸不要随便丢掉,要保护环境。
生3 :我们要节约能源,我们使过的本,可以用另一面做验算。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师:同学们,请你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1 :为什么有的纸有颜色,究竟是怎么染上去的?生2 :现代造纸业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生3:……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探究了材料的吸水性。
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对水的渗透能力是不同的,这与它们内部的纤维和结构有关。
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一张纸,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智慧,我们中国人真的很了不起!通过小组合作我们还知道了原来纸还有很多种,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有关纸方面的知识,老师真诚希望你们每一位同学在不久的将来,小小的科学家都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最后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纸的多样性和现代的造纸工艺吧。
(课件出示)师: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继续搜集不同的材料,看看它们的吸水能力有什么不同,课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交流。
2、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制造出一张精美的纸书签送给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