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放射 性元素通过自身的衰变而放射出 α、β 粒子和 γ量 子 (通称为 α、β 和 γ 射线)。这些元素可以由多种 途径进入人体,它们发出的射线会破坏机体内的大 分子结构,甚至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结构,给人体 造成损伤。高强度射线会灼伤皮肤,引发白血病和 各种癌症,破坏人的生殖机能,严重的能在短期内 致死。少量累积照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 官、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受到损 害,发病过程往往延续几十年。此外放射性辐射还 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在妊娠期间受到照射极易使 胚胎死亡或形成畸胎。
1.2 放射性污染的物理性质
铀金属是一种软的银白色金属,具有延展性,可 以制成铀合金。铀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四价或者六价例 子与其他元素化合存在。不论是金属态还是化合态的 铀都是具有强放射性。铀的氧化物不溶于水;大部分 铀裂变产物的氯化物是不挥发的,铀的氯产物UCl4具 有挥发性;UOCl2易溶于水;硝酸铀酰UO2(NO3)2易 溶于水。
3.2 放射性监测方法
测量水中放射性污染的方法有: 化学提取法、闪烁液体法、 直接测量法、蒸发法.
各种方法的比较:化学提取法比较灵敏, 但必需知道侧量 对象, 操作较麻烦. 闪烁液体法主要是用于侧量低能放射性同 位素H 3 和C1 4 . 值接测量法灵敏度较低, 但可以很快得出拮果, 当浓度较大而同位素的性质已知时, 采用这种方法是适宜的. 蒸发法是最先采用的方法, 精确度较差, 不能连续工作和很快 得出拮果, 但所需设备简单, 并可普遍解决问题(挥发性物质除 外) , 灵敏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 故目前还很广泛的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演讲人: 专 业: 马传净 环境科学
主要内容
1 放射性污染的概述
定义:放射性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水 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者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放射性 污染物主要是各种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与化学状 态无关,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放射出一定能量的射 线。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 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 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 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 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3)蒸发浓缩法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处理放射性废 水, 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数种元素吸附在吸附剂的表 面上, 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在对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中,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高岭土、膨润土、 黏土等。其中沸石价格低廉, 安全易得, 与其他无机 吸附剂相比, 沸石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和较好的净化 效果,并兼有离子交换剂和过滤剂的作用。
(1)絮凝沉淀法
离子交换剂与废水接触时, 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与离子交 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转移到离子交换剂上, 从而使 废水达到净化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主要的离子交换剂, 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 种, 属于有机离子交换剂。此外, 还有无机 离子交换剂, 如沸石、磺化、硅酸铁凝胶、磷酸锆等, 它们大 都具有耐辐照、价格低廉的优点。 优缺点:优点是能去除离子态的放射性核素,净化效率高。 缺点是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必须很小,放射性核素必须是可交 换的(离子态),非放射性常量杂质离子的竞争吸附,处理成 本高。
(4)吸附法
4.2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膜处理法是借助选择性透过的薄膜, 以压力差、温度差、 电位差等为动力, 对放射性液体混合物实现分离。 膜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分离技术, 它具有物料无相变、 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放射性废 水处理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是21 世纪初最有发展前途的 高技术之一。对于中、低浓度放射性废水, 经2级反渗透净化, 一般都能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外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采用的膜技术主要有微滤 ( MF) 、超滤( UF) 、反渗透( RO) 、纳滤( NF) 、电渗析( ED) 、 膜蒸馏( MD) 等方法。该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未达到工业应 用。
(2)铀污染物的配合反应
U3+是一种强还原剂,它容易被氧化为正四价和 正六价。U3+与谁作用可缓慢放出氢气: 2U3++2H2O → 2U4++H2+2OHUO2+很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歧化反 应,生成U4+和UO22+: UO2+ +4H+ → U4++ UO22+ +2H2O UO22+是铀化合物中最稳定的价态,它与还原剂 作用生成U4+: UO22++4H++2e- → U4++2H2O
(1)铀污染物的酸碱反应
各种嘉泰铀的配合能力不同,其配合能力顺序与水解次序 一致: U4+>UO22+>U3+>UO2+ UO22+形成配合物的倾向比较强,它能与很多无机和有机 的配位体作用。在各种配位体中,以含氧配位体为最强,含氮、 硫配位体次之。 UO22+还能与有机配位体,如EDTA、DTPA、酒石酸、柠 檬酸等形成配合物或者螯合物。 U4+具有较高的电荷和较小的离子半径(0.0929nm),它 不能与各种配位体形成配合离子,而且容易发生水解。
(1)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天然来源是由于岩石、土壤
在此只讨论环境中主要的放射性污染物代表:铀 (239U)的环境污染化学。因为其他的放射性元素如 镭(226Ra)、铅(214Pb、212Pb)等是铀蜕变的产物。 对于放射性同位素例如131I、133I,45Ca,40K等来说,他 们与稳定同位素之间不存在很大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而且周期表中同族元素行为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90Sr、140Ba、226Ra、45Ca与钙稳定同位素的行为相 近,所以就稳定同位素环境化学行为所得的结果一般 可使用与其相应的放射性同位素。
4 处理方法
4.1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
絮凝沉降法依靠絮凝剂使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 颗粒凝聚为大的絮凝体,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向废水中投放一 定量的絮凝剂( 如硫酸钾铝、铝酸钠、硫酸铁、氯化铁等) , 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电中和等物理化学作用与废液中微 量放射性核素及其他有害元素发生共沉淀, 或凝聚成细小的可 沉淀的颗粒, 并与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为疏松绒粒,从而吸附水 中的放射性核素。 优缺点:絮凝沉淀的优点是费用低廉,对大多数放射性 核素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设备和技术成熟。缺点是所需 设备体积庞大,去除效率低,出水大多不能直接达标排放。
3 水中放射性污染的检测
3.1 检测的对象与内容
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①α 放射性核素,即239Pu、 226Ra、224Ra、222Rn、210Po、222Th、234U 和235U;②β 放射 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 和60Co。这些 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 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 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1.3 放射性污染的化学性质
铀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能与除惰性气体以 外的所有元素反应,包括氢气、氮气、卤素等。 铀的氧化态有+3、+4、+5、+6,其中以+6价最 为稳定。 金属铀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的氧化,生成黑 色的氧化膜,此氧化层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粉末状的铀在空气中能自燃。
铀与谁在常温下会缓慢反应生成毒性较大的二氧化铀: 7U+6H2O→3UO2+4UH3 铀能溶解在硝酸中形成硝酸铀酰UO2(NO3)2,也能溶于 盐酸生成三氯化铀UCl3和黑色的羟基氢化物:HO-UH-OH。 铀通常不与碱反应。 U4+最容易水解:
(3)铀的氧化还原反应
2 放射性废水的分类及危害
放 射 废水中总 α中放废水 放射性 性 最高允许排放活度 废 为 1 Bq/L,总 β 放 水 射性最高允许排放
活度为 10 Bq/L 低放废水 高放废水
主要来源于核燃料后处理中。 由于其放射性强度高,一般直 接固化封存
中放废水和低放废水主要来源于放 射性核素工作场所和使用的仪器、 设备,在使用和废弃前进行严格去 污所产生的大量清洗液。而这两种 废水则首先经过分离浓缩,使得废 物体积大大减小后,再固化封存, 以降低储存费用。处理后的废水中 剩余的放射性很少,其活度低于允 许排放标准时,可以安全排放至环 境
生物处理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复是指利 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 物的一种新的原位治理技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适用于植 物修复技术的低放核素主要有137Cs,90Sr,3H,238Pu, 239Pu,240Pu,241Pu及U 的放射性核素,适用的生物修复 技术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萃取技术、 植物固化技术、植物蒸发技术。几乎水体中所有的铀都能富集 于植物的根部。
1.1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污染源和分布
以及大气相互作用而带入水体的。由于放射性矿物质和岩 石的浸析和溶解过程,地面水包含了铀(239U)、镭 (226Ra)、氡(220Rn)、40K等放射性元素。天然江水和 大气的另外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水中落入了宇宙放射 性产物如14C、10Be、3H等。 (2)人工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①天然铀矿的开采 和选矿、精炼厂、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时产生的废水,尤其 是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反应堆设施的废水、核武器制造和核 试验污染以及各种放射性核废料等。②对铀矿的加工中, 矿石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沉淀法和萃取法从容液中有选 择地提取铀,铀衰变的放射性产物基本上随着矿石化学处 理后的废液流失夹带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