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料】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汇编

【资料】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研究汇编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污染病”的 “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 脆• 6弱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
• 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 • 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 •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 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 30%的耕地面积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 • 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 • 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 • 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研究
●本讲所要讲授的四方面内容:
▲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及其认识上的深化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在实践中的进展及其现存问题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几点对策性思考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及其认识上的深化
● 分
▲对工业化含义具有不同的界定


发展的过程


的 工业化: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9

前 提
▲不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按占主导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划分
※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英法美等) ※不完全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道路(德日等) ※高度集中体制下的工业化道路(前苏联等)
日本新干线
1765年英国人瓦 特改良的蒸汽机
苏联援建的长春
1964 年美元 1970 年美元
200—400
280—560
400—800
560—1120
800—1500
1120—2100
1500—2400
2100—3360
资料来源:根据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整理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挑战
三农 ▲偿还历史欠帐的压力 消费
结构
▲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压力 ▲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压力 ▲新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压力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 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
——党的十六大报告
两化关系 增长方式转变 以人为本 发挥比较优势
▲党的十七大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认识的提升
▲技术融合 ▲产品融合 ▲业务融合 ▲产业衍生
中与 国传 特统 色工 新业 型化 工道 业路 化的 道区 路别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克服传 统工业 化道路 的弊端
克服四个 “通病” 走出四个 “误区”
●世界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四个“通病”
▲“失业病” ▲“污染病” ▲“城市病” ▲“异化病”
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中 国
▲与信息化相融合、能够实现跨 ▲中国特
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色新型工业

化道路,实

▲坚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组

▲以人为本、能够充分发挥我国 成部分;是
业 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
科学发展观
化 道 路 的 涵
▲统筹兼顾、能够加快二元经济 结构转换的工业化道路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 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
在工业化模 式上的集中 体现;是工 业化一般规 律与中国工 业化实践的
义 得益彰的工业化道路
有机结合。
中与 国传 特统 色工 新业 型化 工道 业路 化的 道区 路别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克服传 统工业 化道路 的弊端
克服四个 “通病” 走出四个 “误区”
“增长极限论”、“零增长”等困惑和反思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失业病”的“致病基因”:人口基数 大
●我国工业化“通病”的特殊“致病基因”
▲“污染病”的 “致病基因”:自然禀赋较为 脆弱
目前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55%, 其中极度脆弱的占 9.7%,重度脆弱的占19.8%。我国耕 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支 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重要 矿产资源, 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1%, 4.5%,79%,42%。
迫切要 求探寻包 括新型工 业化道路 在内的发 展经济新 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 ▲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 “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 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经济实惠的新路子。” ▲1982年,党的十二大:要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实现“翻两番”、“物质文化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1987年,党的十三大:“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 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发展的战略。归根结底,就 是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1992年,党的十四大:“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 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 ▲1997年,党的十五大:“ 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 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进一步强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由“结合”到“融 合”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小结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 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也不是一 项 权宜之计,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 民根据形势的变化、经过长期探索所作 出的重要战略选择。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工业化进程与特殊的体制转换过程相伴随 ▲工业化在较低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强制性地推进 ▲工业化经历了特殊的原始积累过程 ▲完成工业化任务的时间被高度压缩
按照 H·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工业 化和收入水平增长有着很高的相关关系”。
工业化 的阶段
1 2 3
4
收入变动范围(人均 GDP)
1888年福州船政局设计 制造的“平远”号军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按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划分
※内源性工业化(英国等) ——主要依靠国内要素来推动
※外源性工业化(拉美国家等) ——主要依靠国外要素供给来推动
按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划分
※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国家等) ——用本国产品替代原先进口商品
※出口替代工业化(亚洲“四小”等) ——以鼓励出口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坚 实的基础,具备了与工业化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和更广范围相互促进的条件,迈入了与工业化进一 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我国工业化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迫 切需要通过信息化改善结构,提高竞争力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