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儒、道、释三家思想和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融汇,造就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温泉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分支,作为中国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泉因为众多帝王及文人墨客的偏爱,凝聚了中华三教文化的许多精髓。
天沐温泉和中国旅游报合作开办这个“温泉文化”专栏,旨在深入挖掘温泉文化中所蕴含的各种思想精髓,让广大游客能在沐浴温泉的同时,得到中华文化的自我印证和导引。
温泉添加剂商家知道程树德先生《论语集释?自序》里有一段话:“夫文化者国家之生命,思想者人民之倾向,教育者立国之根本。
凡爱其国者,未有不爱其国之文化。
思想之鹄,教育之程,皆以是为准。
反之,而毁灭其文化,移易其风思想,变更其教育,则必不利于其国者也。
”这个专栏的开办,在“二十一世纪是休闲旅游的新世纪”的今天,正是适应了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融健康养生、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温泉旅游热的潮流,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温泉文化和温泉旅游。
温泉文化的由来及发展过程,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部分。
从根本上说,追问历史的本质与意义,探究历史的变因与动力,在不断与自己的历史进行对话过程中,在从对自己历史的重新体验与反思中,获得对自我本质与特征、自我存在与现实的真切认识,乃是人类源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永恒的精神需求。
了解温泉发展的历史亦然,在体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从温泉历史的变迁中走出温泉养生休闲的新路子,是我们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温泉从帝王开始。
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国家之一,又是温泉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灿烂辉煌,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这是中国温泉文化有别于外国温泉文化最为重要的特点。
温泉添加剂商家知道帝王泡温泉的最早记载,可能要数黄帝。
在安徽的黄山,有处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相望,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羽化升天的。
据民间传说:轩辕黄帝在黄山温泉洗过澡,头发由白变黑,返老还童,黄帝极为高兴,便称黄山温泉为“灵泉”。
从此,温泉闻名四海,向来有我国东南名泉之称。
唐代诗人贾岛曾发出“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的感慨。
与帝王渊源最深的,应该是陕西的华清池。
华清池是国内有文字记载开发利用最早的温泉,恐怕也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温泉”之称。
秦始皇、唐太宗、唐玄宗等杰出帝王,都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华清池位于临潼县南骊山西北麓,距西安市30公里。
古时,这里已是长安附近的旅游胜地。
“骊山温泉自三代末显于世”(见《临潼县志》),2800年前骊山温泉就被发现,西周时,这里的温泉已被名为“星辰汤”。
幽王曾在此建有离宫,秦始皇当上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的时候,又在这里修筑离宫,引泉入室,起名“骊山汤”。
又名“骊山汤”。
汉武帝时再度扩建了离宫。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5年)在骊山又营建了许多宫阁,如“汤泉宫”等。
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又在此大兴土木,就山势兴建行宫,改名为“华清宫”,规模更为宏伟、富丽,有二阁、四门、四楼、五汤、十殿。
唐玄宗每年冬天携杨贵妃来此游宴、沐浴。
诗人白居易曾在名诗《长恨歌》中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随着玄宗的频繁巡幸,华清宫周围商贾云集,里闾纵横,形成了京城东侧的新型城市。
往下,则有康熙、乾隆的沐汤故事。
清朝皇帝每次去清东陵必先去沐浴“汤泉”,康熙帝曾做诗赞美道:“汤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踪峥”,一边泡温泉,一边批奏折,“工作”、“休闲”两不误。
温泉添加剂知道乾隆帝也曾留下了行宫听政的故事。
在这水气蒸腾氤氲中,水温缓缓地渗入肌肤,全身心都能在这温水中得到最大的放松。
温泉因帝王而闻名,帝王因温泉而更神爽气清,温泉与帝王
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温泉文化的主流。
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少著名的温泉被发现,被利用。
但是,温泉文化的兴衰必然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着发生变化,沿着中国的政治发展史推进,从而演绎出两条发展脉络:其一是由中原发达地区向南北发散推进的过程,其二是由庙堂帝王向江湖百姓扩张的过程。
庙堂文化为一脉,江湖文化为一脉,二者时而交错缠绕,时而各自渊流,而文人骚客又穿插其中,演绎出温泉文化的精彩与寂寥!
倘若说华清池几属帝王之专有,而庐山温泉便可以说集两者之大成,兼而有之,成为温泉文化发展的极好例证。
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发散的过程,一般都以从中原向南北扩散推进的形式,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文化。
温泉文化也有这样的一个历程。
唐宋期间,温泉的开发利用,基本还是集中在中原及长江中下游区域。
其他区域固然发现了很多数量的温泉,但因政治经济的影响,都没能产生丰富的文化。
元代时期,温泉文化才开始扩散到最北边。
内蒙古的敖汉温泉、克什克腾旗温泉已经开发利用,史载元世祖曾于克什克腾旗温泉驻跸。
温泉补充剂商家发现明清时代是中国温泉的又一个大发展时代,温泉文化基本普及到了全国各个区域。
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云南安宁温泉,云南腾冲县热海温泉都是这个时期由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和大学者杨慎亲自实地考察发现的。
辽宁小汤山温泉因满族的兴起,成为帝王宸游禁地,建起了汤泉行宫;承德热河温泉也开发出来——“吐玉喷珠飨佳宾,寒来最是见精神,冰封塞外三千里,泉水独留一段春。
”后人评价很高。
那么,温泉为什么能得到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一致追捧呢?这就得从中国养生文化上寻找原因。
前面说到,中国温泉文化每一个篇章中都留有皇家的烙印,而帝王养生也是中华温泉养生文化的精髓。
温泉补充剂知道秦始皇为治疗疮伤而建“骊山汤”,由此开中国温泉养生之先河。
汉朝皇帝喜欢将西域进贡的香料煮成香水倒入温泉池中,以沐香汤。
隋唐皇家大兴土木,扩建华清池,还设有温泉监一官职,专门负责皇家沐汤事务。
唐皇于温泉养生十分讲究,温泉养生的器物用品大多采用玉器、桃木等辟邪之物,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浴池中用白玉雕镌的鱼龙凫雁竟能随水流而展翼,有若活物。
唐明皇沐浴前后的饮食都由随行太医特别调备,并有详细记录在案,甚至连入浴的时间都有要求。
如是这些,除了史料的零星记载,大多已不可考。
但都说明了在中国养生文化中,人们把沐浴温泉当成了疗养身体、释放心灵甚至是灵魂皈依的一种养生途径,倍为尊崇。
时代的发展使普通人可以享受只有帝王才能享受的东西,比如天沐温泉的温泉养生。
人们发现身处环境幽雅的真山水温泉,品味着个性化的手法,享受着沐汤礼仪九步六法的尊贵独有,在山水自然中调養生息,穿过千年的水气氤氲,寻一方天地,体会自心本性,达到身、心、魂合一的人生至境,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