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台。在服务过程中, 企业除了 (上接 %& 页) 完成基本的服务提供外,完全可以有意 识地向顾客传递他们所看重的体验。利 (!$%&’%()*+ ",-%. #’%,)/0(,) 为顾 用 !"# 客提供有关产品、 公司的情况, 引发那些 随意浏览者的兴趣,帮助有目的的顾客 迅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获得常见 “个性化的 问题的答案。 通过 1234/* 发送 信件” , 亦即信件中大量收件人特定的信 息, 如收件人的姓名、 称谓、 电子邮箱地 址和公司名称等。 体验营销者把 !"通过广告传播体验。 广告看作传达体验的有力工具,强调广 告文案的体验诉求。广告中的体验不仅 能有效吸引目标受众的眼球,也为产品 的销售和使用打下感性基础,即在产品 被使用或消费之前就增加了其体验价 为了使顾 值。 以 5621+%70 滴眼剂为例, 合的广告攻 势, 驱使人们访问公司网站, 接受公司产 品。 #" 让 品 牌 凝 聚 体 验 。 在 企 业 开 展 体 验营销的过程中, 品牌是不可或缺的。 品 牌表面上是产品或服务的标志,代表着
012312456%726
知识丛林
与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小康
!张

邓小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 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 “三 步 走 ” 的战略部署, 为中国人民设计 了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的宏伟蓝图。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 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 平。党的十六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 一步具体化,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 经之路。 一、 全面小康的内涵及标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大约 二十年,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步入第三 个战略阶段以后具有初始性、奠基性的 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就是要 在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着现代化目 标继续迈进。 因此, 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应以现代化目标 为参照,看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小 康社会是什么。而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 进的动态范畴, 其标准不断在提高, 内涵 不断在拓展, 因此我们目前 “全 面 小 康 ” 的标准也应相应提高和有所超前,内涵 要适当拓宽,要以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作 为 “全面小康” 的目标。全面小康不仅包 括小康生活在不同地区、 不同城市、 不同 乡村、不同群体都能普遍地、全面地实 现, 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康社会的覆盖面, 包括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 高, 而且应当包括重要的政治、 文化及社 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涵。如人们的精 神生活、 所享受的民主权利, 以及环境的 改善等方面的提高。从目前来看, “ 全面 小康” 的内涵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一是经济指标和经济增长方式。人 平均工资水平、 人均住房面积以 均 %&’、 及家庭机动车拥有量等指标大幅提高, 居民个人的金融资源等非劳动收入部分 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会有所增加;经济增 长动力和质量会有所变化,工业化指数 下降, 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高新技术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动力。以牺 牲环境消耗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 模式, 将为经济、 人口、 资源、 环境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模式取代, “ 全面小康”之路 应当是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 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是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指 标。生活水平的改善将更多表现为发展 需要的满足, 百姓的消费理念、 消费方式 和消费结构会发生根本变化,从追求物 质产品的消费转向同时追求服务消费和 精神享受,从满足人民基本生存需要转 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重视工作环境 转向同时注重生活环境的改善, 汽车、 信 息、 旅游、 个性化住宅等消费成为多数人 的需要, 信用消费大大增加。 同时更加注 重健康、 休闲、 提高文化水平、 掌握更多 社会竞争技能、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实 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等。人口素质大幅提 高, 平均预期寿命增加。 三是公平和社会保障指标。社会差 别会得到有效遏制, 城乡差别、 贫富差别 有所减少, 一个稳定的、 富有的、 数量较 大的中产阶层会逐步形成;各方面发展 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更大程度的调整; 社 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将获得更完善 的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一个同经济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政治法律制度指标。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将更趋完善,市场机制将 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主法制将更加健全, 社会腐败指数下降, 政府廉洁高效, 市民 素质明显提高,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蔚然 成风, 建设美好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成为 自觉行为。 考虑到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 指标体系和我国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基本标准应包括这样十个方面: ( () 人均 %&’ 超 过 )""" 美 元 ; (! ) 城镇居民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 万元 (!""" 年不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变价, 下同) ; () ) 入 $""" 元 ; (+ ) 恩 格 尔 系 数 低 于 +", ; (- )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 平方 米; (. ) 城镇化率达到 -", ; (# ) 居民家庭 计 算 机 普 及 率 !", ; ($ ) 大 学 入 学 率 (/ ) 每千人医生数 !*$ 人; ((" ) 城镇 !",;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以上。 二、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关系 在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战略 的第一步、 第二步目标, 人民生活总体上 达到小康水平后,我国面临着更加艰巨 的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目标,即在二十 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十 六大报告指出, 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 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 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 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 再继 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 现代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 标是: 第一步, !"(" 年 实 现 %&’ 比 !""" 年翻一番,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 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 !"!" 年 实 现 %&’ 比 !"(" 年 再 翻一番,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三步, !"-" 年 实 现 %&’ 比 !"!" 年 再 翻 两 番 , 基本实现现代化。因 通过 )" 年的奋斗, 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 标的中期目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具体 蓝图,使现代化建设有了一个可操作的 方案, 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 从本质上看,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与实现现代化是一个总体目标下两个不 同阶段的概念。现代化作为一个从传统 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其通过经 济、 技术、 知识、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根 本性变革,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更高 级阶段。 从发展方向看, 现代化所追求的 目标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文明 进步、 制度的公平民主、 教育文化的昌盛 发达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最终 达到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 发展。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一个现代化的社 会绝不可能在广大人民贫困落后的状态 下实现。 三、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 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范 畴, 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目标。现代化的内涵和外 延也是动态的。 由于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 历史进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可以赋
统计与决策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知识丛林 H5IJ5IKLM:NIM
予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化的第三个发 展台阶代表的是一定时期世界现代化的 先进形态。因此, 实现发达现代化, 应达 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其标准也是相 对的和动态的。 当前, 世界现代化的发达 形态主要以欧美国家的高度工业化、 信 息化、 知识经济或知识文明为标志。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但现代化的内涵远比工业化宽泛。现代 化的内涵具有的特征,虽然什么是基本 实现或完全实现现代化,目前还没有一 个定论,但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 涵义是: 其一, 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即实 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 其二, 这个现 代化的实现程度还是初步的, 基本的, 或 中等发达的。从工业化开始到基本实现 现代化, 还有漫长的历史进程。 根据有关研究,现在衡量现代化的 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化动力 标准, 即发展能力及其可持续性, 具体表 工业化指数 征是随着人均 :;8 的 增 加 , 呈下降趋势; 二是现代化公平标准, 即共 同富裕程度及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 的克服程度,具体表征是随着人均财富 的增长, 贫富差异呈下降趋势; 三是现代 化质量标准,即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及 其对于理性需求 (包括经济、 政治和精神 的需求) 的相对差距, 具体表征是随着人 均财富的增长, 其自然、 经济、 政治、 社会 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呈逐渐变好的趋势。 国家计委宏观研究院 “现代化标准 研究” 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到 <= 世纪中叶 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评价指标体 系, 这个指标体系由三个大类 => 个指标 构成。 第一类:经济发展,主要有 ? 个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 标: (=) @AAA 美 元; (<) 农 业 产 值 占 :;8 的 比 重 =AB 以 下; (?) 第 三 产 业 占 :;8 的 比 重 CAB 以 上。 第二类:社会进步,主要有 > 个指 标: (= ) 非 农 业 劳 动 力 占 总 劳 动 力 比 重 (< ) 城 市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比 重 9AB 以 上 ; (? ) 人 均 收 入 E<AAA 元 ; (E ) 基尼系 D>B ; (> ) 信息化综合指数 CAB。 数 AF<> ; 第三类; 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 主要 有 D 项指标: (= ) 人 口 自 然 增 长 率 D" ; 识 字 人 口 比 重 @AB ; (? ) 适龄人口中 (< ) 大 学 生 比 重 <AB ; (E )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D> 岁; (> ) 每 名 医 护 人 员 服 务 的 人 数 >AA 人; (C ) 恩格尔系数 EAB; (D ) 环境质量综 合指数 9AB。 四、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虽然现代化的内涵愈来愈宽广, 但 其经济指标仍然是最重要的指标, 其中 又 以 人 均 :;8 为 中 心 指 标 。 当 人 均 其它指 :;8 达 到 现 代 化 的 某 种 标 准 时 , 标也可达到或基本达到相应的现代化 标准。 我国经济 先看 :;8 总 量 。 据 预 测 , 在 本 世 纪 头 <A 年 仍 将 保 持 较 快 增 长 , 从 <A<= 年 G<A>A :;8 总 量 可 以 翻 两 番 ; 年的 ?A 年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 但仍处在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平台, 即 <A>A 年我国的经 :;8 总量再翻两番, 济总量将可达到 <AAA 年的 =C 倍。具体 来说,在 <AA=G<A=A 年,年均增长率为 在 <A==G<A<A 年 , 年均增长率为 DFD>B ; CFD>B , 在 <A<=G<A?A 年 , 年 均 增 长 率 >FD>B ; 在 <A?=G<AEA 年 , 年 均 增 长 率 EFD>B ; 在 <AE=G<A>A 年 , 年 均 增 长 率 ?FD>B 。 由 此 可 以 测 算 出 我 国 <A=A 、 <A<A 、 <A?A 、 <AEA 、 <A>A 年的 :;8 总量分 别 为 =99>@> 亿 元 、 ?C<E=D 亿 元 、 C??999 亿元、 =AA9<=E 亿元、 =E>C@=? 亿元。 再看人均 :;8。人均经济指标的发 展趋势与人口变动密切相关。从人口变 动趋势分析,我国的人口增长将是一个 逐步减缓的过程, 人 口 峰 值 可 能 在 <A<A 年前后达到。预计 <A<A 年和 <A>A 年 我 (峰 值 ) 和 国 大 陆 人 口 分 别 为 =?FCC 亿 人 ==FD> 亿 人 。 根 据 以 上 人 口 数 , 计 算 出 <A<A 年和 <A>A 年人均 :;8 为 <C>?= 元 和 =<?@@? 元, 按当前价格和汇率测算分 即大约 在 别为 ?<A9 美元和 =E@@? 美元, 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达到现代化的 第三个发展台阶。 (作者单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 刘智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