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新篇
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学第一附属小学四年三班尹程晗伟大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艰难与困苦,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进入了新的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伟大祖国一天一个样,我为生在这个伟大年代而感到非常幸运。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塞罕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原意是“美丽的高岭”,在很久以前,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就在这里。
浩瀚的森林,遍地的野花,坐在门口就会有梅花鹿跑过来向你打招呼,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森林都被砍伐,慢慢的塞罕坝变成了沙漠。
为减少京津冀地区的风沙危害,国家成立了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塞罕坝人开始了艰难的造林之路。
72岁的张云才回忆起当年造林时的艰难,仍然历历在目。
成立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他和总场的同事一起进行规划调查。
坝上的天气让人琢磨不透,风吹雨淋,风餐露宿,倾盆大雨说到就到,连个避雨的地方也找不到,最终被浇成了落汤鸡;每次大风吹来,风声卷着细沙,打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当时的林场都没有住房,只能住在坝上的地窨(yìn)子里,夏季来临时,经常是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面下小雨。
冬天大雪封山,压得屋顶咯吱直响,特别担心房子被大雪淹没。
在塞罕坝纪念馆中,保留着当年工人穿过的“毡疙瘩”,就是用毡做成的高腰鞋子,在寒冷的天气里,工人们在野外穿上“毡疙瘩”
以防脚被冻伤。
在荒凉的塞罕坝上,林场的所有人凭着一颗爱国之心和昂扬的斗志通过几十年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营造起“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塞罕坝恢复了她原来的美貌,美丽的高岭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面前。
如今的塞罕坝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林场总面积140万亩,2017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时代,我应该更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添一份力,祝福我的祖国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