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花果扦插

无花果扦插

无花果硬枝扦插无花果硬枝扦插一般在3-4月,日均温度达15℃以上时进行。

塑料大棚中扦插可在3月上旬。

1 、种条的选择与贮存在休眠期修剪时,选用充分成熟的一二年生枝条,剪取长30-60cm已充分木质化的枝段,捆成长捆埋入地窖或室外土坑里,用湿沙埋藏越冬。

调查分析表明,无花果插条直径达1.5-3.0cm的,扦插成活率在80%以上。

2 、插前处理扦插前,取出冬藏的枝条,剪成15cm长含二三个饱满芽的插条。

剪插条时,在枝条上端离芽1cm处剪成平口。

下端剪成斜口,以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有利于生根,又便于识别插条的上下端,以免倒插。

为促进插条生根,将剪好的插条进行分级,尽量把长短粗细一致的捆在一起,每捆50根,使下端对齐,放入清水中浸泡12-24h。

浸泡时间长短,根据插条失水程度而定,剪口较鲜绿的失水少,浸泡时间可短些,剪口发白的失水多,浸泡时间可长些。

然后用萘乙酸200-800mg/L浸泡插条基部2-4cm,3min。

取出阴干,待插。

3 、苗床处理苗圃地的土壤,以砂质土为宜,应提前施入基肥约5 000kg/666.7m2,加过磷酸钙50kg/666.7m2,翻耕,灌足水,以免扦插后浇水次数过多,影响土壤温度上升。

捡净地里的砖头、作物根茬、杂草、废弃的地膜等杂物。

缺铁的地区施入适量的硫酸亚铁。

做畦高15cm,宽50cm,长10m。

畦间距30cm,上覆宽90cm的地膜,在畦两端及两侧开小沟,将地膜拉紧压严(杂草多的可在覆膜前喷施除草剂)。

插前浇足底水。

4 、扦插将插条斜插(60度)入土,上芽露出。

株距15cm,行距20-25cm为宜,每公顷育苗株数为9万-15万株。

插完后浇透水。

为减少上端失水,可将上剪口涂漆。

5 、插后管理无花果插条虽易生根,但愈伤组织形成对温度要求较高,应及时提高地温。

可采用双膜覆盖,加强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

生根后期长出大量的毛根,此时气温逐渐升高,达到22-24℃,应注意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潮湿要少浇或不浇,土壤干旱要多浇水,要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

无花果幼苗不耐寒,在初霜来临之前,及时将苗木出圃。

当幼苗进入营养生长期后,坚持每个月轻施一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每666.7m2用量5kg。

随着幼苗长大可逐渐增加,并随着苗根系的增深,以深沟施效果为好,但要避免伤根。

为促进枝条成熟,在立秋前后对苗木摘心,并每隔15d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这样,当年苗高可达1.2-1.5m,并可结果。

无花果树几时嫁接为宜?扦插: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露地硬枝扦插,应随剪随插,插入深度约为穗条的1/3,上部第一个芽应露出地面。

扦插前插穗下端可用50mg/kg~250mg/kg的生根粉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行扦插,以提高扦插成活率;也可在6月上中旬枝条达半木质化时进行绿枝扦插,将叶片剪去半片,扦插深度以留下的叶片露出地面为准。

扦插株行距为20cm×20~30cm。

2、压条:可在冬季修剪时将靠近地面的枝条压上土,于来年6月取出生根的压条;也可在4月中下旬进行低主干压条,在落叶后挖开土层,取出压条,还可于5月中下旬进行萌发新枝压条,7月中旬切断枝条,使其脱离母体。

3、分株和嫁接:分株在6月中下旬左右,取其根蘖苗进行分株培植;嫁接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无花果萌芽前进行。

无花果适应性强,可成片栽种,在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也可秋季种植,但因无花果小苗抗寒性较弱,所以以春季种植为好。

一般株行距为2m×3m,建园初期密度可大一些,以提高早期产量,以后再移栽。

挖穴栽植,酌情施足基肥,浇足水。

无花果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最好,即将当年栽植的树苗剪留20cm左右,从茎部长出新梢,来年再从中留4~5根轻短截,其余剪掉。

以后修剪时以树势平衡、枝条分布均匀为原则。

一般每年在春、秋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弱枝、衰老枝和来年不结果的副枝条,以及过密的结果母枝,以利于防风、果实成熟和采收。

水肥管理各种土杂肥、有机肥和化肥均可施用。

待苗成活后,可施少量的淡粪水或尿素液,以后视墒情合理施肥。

成龄树每株年需氮10~15g,磷15g~20g,钾15g~25g,在落叶前后施入。

在果实膨大着色初期应重施磷钾肥、轻施氮肥,以提高果品质量。

在无花果幼树生长期,如基肥不足则应追肥。

方法是在离主根40cm左右处,株施腐熟的土杂肥5kg左右,成龄树株施15kg左右,于落叶前后施入。

追肥以在新梢旺长期及果实迅速膨大期为好。

无花果是较耐肥的果树,但应偏重磷钾肥,一般氮磷钾的比例为0.5∶1∶1。

因无花果耐旱不耐涝,新梢生长及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但长期受渍或积水重的环境,易造成落花、落果、落叶,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做好排涝工作。

无花果栽培技术一、无花果的生物特性无花果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投资少、见效快、病虫害极少,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小杂果中极具开发前途的果品。

无花果又称寿果、明日果、密果,在中国古笈中被称为“七利果”、“文仙果”。

原产于西亚沙特阿拉伯、也门一带的沙漠绿洲里。

我国无花果栽培始于唐代,当时从中亚引入,到明代才有无花果名称出现。

无花果为桑科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或灌木。

树高3~4m,在适宜条件下树体可达10~12m。

树冠开张,圆形或广圆形。

树皮光滑,灰白色。

根系发达,根、茎、枝、叶均有乳管,能分泌出白色乳汁。

叶片大,单叶,表面粗糙,全缘或具3~7裂刻。

雌雄异花,埋藏在隐头花序中,可食部分为花托肥大而成的聚花果;雌花发育成的果实埋生于花托内部,因外观只见果而不见花,故名“无花果”。

其树长势旺盛,枝条年生长达2m以上,一年内多次分枝形成树冠,几乎所有的枝条都具有生长和结果双重功能。

可1年育苗见果,2年投资见效,无大小年之分。

无花果每年结果2次,可分为夏果和秋果,凡在上一年生枝的腋芽上长出的果实,一般在6~7月份成熟,果实较大而结果量少,产量低,称为夏果;凡在当年抽生枝条的腋芽上长出的果实,一般在8月份开始成熟,边抽枝边结果,可延至11月份霜冻来临前停止生长,果实较小,结果时间长,产量高,称为秋果。

果实有扁圆形、球形、洋梨形,果皮有绿、黄、红、紫红色,果肉呈黄、淡红、深红色,果重为35~150g。

无花果当年栽植,当年结果,果实在每年6月下旬至10月陆续成熟,寿命达100年以上,是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宝贵资源。

无花果为亚热带落叶果树,喜温暖稍干燥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5℃,夏季平均最高气温达20℃、冬季平均最低8℃,5℃以上的积温为4800℃的地区,最适于其生长和结果。

抗寒性弱,冬季气温在-12℃时新梢顶端开始受冻,-18℃~-16℃时枝、干严重受冻,-22℃~-20℃时地上部受冻致死。

无花果其实并不是无花就结果。

在它的叶腋刚长出小无花果时,摘下一个就可看见:它的顶端有一个小疤痕,细看还有一个小孔。

用刀把它切成两瓣,就能见到在它里面长着很多小花,并且还是两种样子,那就是雌雄不同的花。

这些花在一个总花托里开花,彼此授粉,然后结实。

不过,这些花隐藏在囊状总花托里,掩盖于枝叶的腋窝中,不容易看见。

每个无花果果内约有2000朵花,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热量的碱性食品。

二、栽培技术(一)种苗的繁殖1、扦插: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露地硬枝扦插,应随剪随插,插入深度约为穗条的1/3,上部第一个芽应露出地面。

扦插前插穗下端可用50mg/kg~250mg/kg的生根粉溶液浸泡10分钟,取出晾干后再行扦插,以提高扦插成活率;也可在6月上中旬枝条达半木质化时进行绿枝扦插,将叶片剪去半片,扦插深度以留下的叶片露出地面为准。

扦插株行距为20cm×20~30cm。

2、压条:可在冬季修剪时将靠近地面的枝条压上土,于来年6月取出生根的压条;也可在4月中下旬进行低主干压条,在落叶后挖开土层,取出压条,还可于5月中下旬进行萌发新枝压条,7月中旬切断枝条,使其脱离母体。

3、分株和嫁接:分株在6月中下旬左右,取其根蘖苗进行分株培植;嫁接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无花果萌芽前进行。

(二)栽植无花果适应性强,可成片栽种,在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定植,也可秋季种植,但因无花果小苗抗寒性较弱,所以以春季种植为好。

一般株行距为2m×3m,建园初期密度可大一些,以提高早期产量,以后再移栽。

挖穴栽植,酌情施足基肥,浇足水。

(三)修剪树形以自然开心形为最好,即将当年栽植的树苗剪留20cm左右,从茎部长出新梢,来年再从中留4~5根轻短截,其余剪掉。

以后修剪时以树势平衡、枝条分布均匀为原则。

一般每年在春、秋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弱枝、衰老枝和来年不结果的副枝条,以及过密的结果母枝,以利于防风、果实成熟和采收。

(四)水肥管理各种土杂肥、有机肥和化肥均可施用。

待苗成活后,可施少量的淡粪水或尿素液,以后视墒情合理施肥。

成龄树每株年需氮10~15g,磷15g~20g,钾15g~25g,在落叶前后施入。

在果实膨大着色初期应重施磷钾肥、轻施氮肥,以提高果品质量。

在无花果幼树生长期,如基肥不足则应追肥。

方法是在离主根40cm左右处,株施腐熟的土杂肥5kg左右,成龄树株施15kg左右,于落叶前后施入。

追肥以在新梢旺长期及果实迅速膨大期为好。

无花果是较耐肥的果树,但应偏重磷钾肥,一般氮磷钾的比例为0.5∶1∶1。

因无花果耐旱不耐涝,新梢生长及果实膨大期需水量较大,但长期受渍或积水重的环境,易造成落花、落果、落叶,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做好排涝工作。

(五)间作套种大田栽种最忌与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间作,可与瓜、菜间作,如早春间作甜瓜、西瓜,收后种大白菜、萝卜等,亩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间作草莓效益最高,每亩栽植1.4~1.8万株,于9月中旬栽植,冬季覆盖地膜,第二年4月见果,亩收鲜草莓1000~1500公斤。

与甜叶菊、地瓜间作效果也较好,但应增加无花果的施肥量,一般增加1倍左右。

(六)采收无花果的成熟期较长,应分批采收。

充分成熟的无花果的标志是:果顶上小孔渐渐裂开,果皮上的网纹明显易见。

外运的应稍微提前采收。

(七)病虫害防治无花果很少有病虫害发生,偶有桑天牛和地老虎等害虫。

1、6~7月份是成虫发生盛期,可采用人工捕杀,找出虫卵,杀死成虫和虫卵。

也可用50倍敌敌畏,用兽用注射器,或药棉球塞入粪孔内,将孔内的幼虫杀死。

2.越冬期在树干上涂石灰水或波尔多液,枝干包草、培土,以保护树体安全越冬。

3、在4~5月间,每667平方米用5%辛硫磷颗粒剂250g均匀地撒在树干周围0.3~1.0m范围内,然后划锄使之与土混匀,达到消灭地下害虫的目的。

月季怎样扦插容易成活月季的繁殖方法很多,既可播种,又可压条、嫁接和扦插,大量繁殖常用扦插法,因为它简单易行,成活率高,又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