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视频监控安保系统概述1.1 项目背景中国移动国际信息中心是中国移动公司建设的融合IT支撑、研发、交流为一体的生产研发基地,基地“服务全国,辐射全球”,将发展成为IT网络支撑、产品研发、产业集群推进、合作交流“四大中心”,全面服务于中国移动集中化管理和全球化发展两大战略思路。
信息港的安防监控,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安防设备和系统通过组成或者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而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基础,它保证了信息港内所有活动都在监控中心的可视范围内,同时又保证了出现相关事故后所有视频录像文件可供查证,因此,信息港的视频监控系统是信息港内安防的基础和保证。
但是一直以来,普通的安防监控系统都只能起到被动监视的作用,主要用于事后查证,无法起到预防、报警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降低,无法满足移动整个信息港园区智能安保的要求。
因此,建设基于移动信息港的智能安保系统将会大大提高整个园区建筑的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效率。
1.2 建设目标中国移动国际信息中心智能综合视频监控安保平台将采用采用全数字系统进行建设,通过专有IP网络系统组成信息港的监控平台。
本项目监控系统采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图像摄取范围为在主要出入口、地下车库、公共区域及电梯内设置摄像机。
监控终端设置于信息港监控中心,整个安保系统基于IP网络实现,通过IP网络提供完善的QoS保障手段,完全依托网络本身完成组播实时视频流的分发和IP-SAN存储流的端到端传输,系统并发性能不受传统架构中服务器的限制,扩展方便,时延低,满足高质量实时监控的需求,同时系统组成部分达到简单易扩容、易升级、易维护,在瞬间电源倒换时不死机,设备及板卡允许带电热插拔,监控操作程序应尽可能的简便,可设置网络数字视频录像存储设备,控制中心可任意调看任意画面。
1.3 建设内容信息港综合视频监控项目可以对视频内容提供智能识别及转码,以满足信息港监控和多终端访问需求,实现视频信息实时的转码、多终端监控、内容识别、智能分析、分级管理等需求,最终构建一个多级化分布式的综合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 视频监控通过系统平台的电子地图,可实时查看不同区域的视频监控情况;提供实时录像、多画面同时图像回放功能,可以对各个摄像机输入通道进行单独设置,可按录像时间、日期范围、站名等进行分类检索图像;提供实时监控、分组监控等。
➢ 智能分析、识别数字网络化监控将成为安防系统的主流,智能化是安防技术发展的目标。
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中,由于显示屏数量有限,对治安事件无法实时监控和预警。
长期观察监控视频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疲劳,从而不能及时发现治安隐患,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视频进行自动智能分析以及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 实时转码不同厂家的编码格式、手持终端不同,同时低带宽的条件下处理不了大量高清的监控信息。
针对上述现存弊端,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
根据用户客户端的不同需求,瞬时动态地调整视频分辨率,从而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网络带宽的消耗,从而支持更高的系统规模和多种平台的终端。
➢ 流媒体输出以标准视频流输出,支持多终端监控,包括电视墙、PC、移动终端等等。
并提高并发访问量。
➢ 数据大集中在链路带宽可以承载的前提下,使前端设备的数据相对集中化,在其之上进行大规模的智能分析,数据挖掘,以呈现更多的数据使用。
➢ 分级查看系统设置由信息港楼宇监控中心保安值班员管理的独立网络系统,系统预留扩展分控中心的能力。
用户可根据授权访问各站实时图像和历史图像,支持多用户同时浏览,各用户之间互不影响等。
二、综合安保平台设计2.1 需求分析2.1.1 业务需求分析智能综合安保系统解决了传统安保监控系统所固有的一些缺陷。
它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监控,是一种更智能的安保视频监控使用。
综合安保系统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智能综合安保系统实现了监控方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地对视频进行检测,自动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能够满足信息港对于安全的要求。
2.1.2 技术需求分析(1)接入需求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接口具备开放性,支持通过ONVIF协议和中国移动千里眼接第三方厂家的前端设备;同时提供独立的设备接入模块,可根据前端厂商的SDK或协议,定制化的对接第三方前端设备。
支持主流监控摄像机厂商,如华为、海康、大华、天地伟业等厂家摄像机。
平台支持《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规范,提供HTTP+XML方式的WebService二次开发接口协议,对外开放监控系统的所有业务能力。
(2)显示需求A、统一的访问入口,客户端同时集成监控业务和设备和用户管理功能。
业务管理配置界面: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等配置管理相关的界面操作;业务控制界面:主要包括实况浏览、云台控制、录像、回放等业务控制相关的界面操作。
可以根据用户不同权限展示不同功能操作入口,在工作台上呈现相应的功能界面,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界面Logo。
B、多级用户设置,细致的权限划分,可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显示不同界面,便于组织和人员管理。
C、客户端管理及业务功能项通过工作台方式展现,可以在客户端工作台上同时展开多个管理功能及业务功能页面,各业务功能开启及切换不影响其他正在使用的功能。
D、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点播回放监控系统录像,也可以将系统录像文件下载到本地PC机上,然后使用通用播放器进行回放。
E、支持云镜自动巡航,可以制订巡航计划任务;支持云镜锁定功能,系统可自动记录云台操作日志;F、支持实况及录像回放时图片连续抓拍,连续抓图的数量设置范围为可设。
G、多终端支持:平台支持C/S、B/S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监控访问,包括大屏幕电视墙、PC终端、平板电脑终端、智能手持终端等,支持高并发的视频访问能力,并且根据客户端的不同处理能力,实时转码,瞬时动态调整视频的分辨率,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网络带宽的消耗。
H、智能分析平台可以在所有接入的前端视频监控设备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选择的摄像机进行动态识别和智能分析,如:楼宇中的人脸检测,对监控区域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区域预警等,并且保证后期功能的可扩展性。
2.2 系统概述系统采用信令流和数据流分离的方式,在标准服务器集群上部署存储、处理、调度等软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综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实现对现有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
采用先进存储和处理技术,有较高的扩展性和容错能力,解决服务器单点故障问题,降低升级和维护成本。
下图为系统逻辑框图,其核心内容是对接入的海量视频的实时处理分析。
应用层接口层资源层中心控制分发控制中心控制数据流控制信令流控制分布式计算架构内容识别视频转码存储业务资源接入视频流接入调度控制层数据分发接入层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层数据库系统逻辑框图系统以集群的形式共同对外服务。
以实现诸如视频内容识别、视频转码、智能分析等实时数据、动态伸缩等需求。
最后将处理好的图像信息以流媒体的形式输出,并提供给上层各类使用对应的接口。
资源层:包括摄像头、卡口等前端数据采集设备所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图像数据,以及响应业务信息。
接入层:整合数据资源、业务资源、存储资源,使其符合系统标准,实现不同资源的接入。
数据存储层: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以备历史数据的回看和处理。
数据处理层:提供高效的视频转码、内容识别等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分发:以流媒体服务器的形式提供标准的 RTSP 流媒体输出,可以支持高并发访问。
数据接口层:提供 API 接口,实现上层使用对底层资源的透明操作,提供业务使用的开发支持。
调度控制层:实现对以上各层的综合调度和控制,以实现整套系统机制。
使用层:主要包括实时监控、调阅查询、内容识别等视频相关使用,为用户提供友善的界面、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能够让用户简单高效的监控多个视频源。
2.3 设计原则中国移动国际信息中心智能安保监控平台采用智能型模块化设计思路,网络通讯采用国际流行的TCP/IP协议,系统服务器通过以太网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计算机支撑平台上,建立起整个区域的智能安保界面;后台采用统一的大型数据库结构;系统容量支持超大构架智能安保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统一的界面可以十分方便、简单的实现对被集成的各个子系统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1)易管理性✧系统的管理层次清晰明确,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管理。
系统的日常配置和操作通过工作站来完成,视频存储功能由磁盘阵列存储服务器来完成;✧主要设备的参数,如IP摄像机、视频解码器等,均可以结合权限管理进行远程统一配置、调整、修改;✧系统具有有效的带宽管理能力,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的进行带宽管理;✧系统同时支持控制键盘操作和计算机界面操作,通过键盘可方便进行摄像机切换/控制,录像回放/查询等功能;✧系统能对所有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存储和显示时都进行字符叠加,便于将来的查询和数据管理,叠加的字符包括:年、月、日、小时、分、秒、摄像机编号、其它如位置信息等字符;(2)兼容性✧系统内不同设备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主要设备在后期使用中升级后,应具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产品应和其他符合国际标准的设备之间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如控制软件和PTZ摄像机的PTZ协议兼容等;(3)可扩展性✧增加摄像机数量、工作站数量、存储容量等设备,系统均能很好的支持,并在增加过程中,不影响现有系统的运行。
(4)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如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均支持RAID备份功能,确保故障后的数据和任务备份切换操作;✧提供各主要设备完整的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密钥、密码等方式,进行操作权限(前端优先、用户优先等)、优先级等权限认证和管理;✧系统应能保证每天正常工作24小时,每年运转365天,所有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优良的性能。
2.4 系统组成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IP摄像机+安防专网传输+网络存储服务器+IP管理平台(包括操作、管理等)+解码器+电视墙显示的分布式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完成图像采集、传输、管理、存储、显示、回放等完整的视频监控功能。
配置的网络设备采用安防专用局域网。
摄像设备采用IP网络型摄像机(电梯监控除外)。
安装在现场,它包括摄像机、镜头、支架等,它的任务是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网络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TCP/IP通讯方式经专网传输数据。
2.5平台网络拓扑图2.6 系统工作原理前端接入层的音频、视频、报警信号通过传输线缆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上,进行转换压缩后上传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