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如何爱国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
简单地说,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但是,把这句话作为爱国主义的定义,就不一定准确。
因为,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感情,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或精神。
仅仅把爱国主义解释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感情,远远不能揭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爱国主义应当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最基本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第一,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就是为自己伟大的民族而光荣和自豪的精神。
民族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的民族必胜的精神。
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应该作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不受诋毁中华民族形象的言论及外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干扰,自强不息,抓住机遇,谋发展。
第二,抵御外敌侵略,积极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在外敌入侵、人民遭难的危难时刻,奋起抗敌,保家卫国,宁死不让寸土,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打击侵略者,创造了英勇豪迈的伟大史诗般的悲壮事迹,书写了爱国主义的光荣诗篇。
近年来,一些反华势力做出了损害祖国独立和主权完整的行为。
某些国家曾提出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第三,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祖国的力量所在,是祖国兴旺的标志,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保障。
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
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的历史上,国家的统一是长期的,民族的团结是悠久的。
面对外族入侵,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因此,在对待钩鱼岛的事件上,我们必须坚持立场不动摇,寸土必争。
第四,踏实奉献,推动祖国繁荣富强。
一切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腐朽的社会制度都是祖国进步发展的阻碍力量,危害着祖国和民族的利益。
同它们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前进,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落后就要挨打。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世代相承,开发自然资源,改造山山水水,发展科学文化,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种勤劳创造、推动祖国富强的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就把奉献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必须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用踏实奉献的精神呼唤着民族道德观念的进步,呼唤着人类的新文明的发展,呼唤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
二、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热爱祖国的生命激情的激励,离不开本民族成员忠诚祖国的生命理念的启迪和引导,离不开人们献身祖国的生命情操的自觉和持守,离不开人们建设祖国母亲的生命活动的推动。
这种流淌在民族文明长河的物质之躯、沉积在祖国发展历史的精神之体中的生命情结,是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祖国发展壮大的精神之本,也是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6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奋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赋予爱国主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未来前进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新时期应该如何爱国?
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就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
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书写爱国主义新篇章。
首先,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造辉煌。
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以自己正确的路线纲领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胜利地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在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创立了新的功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局势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广大人民群众更要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众志成城,团结一致。
其次,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
新中国60年,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硕果累累的60年。
经过60年奋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当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中国的果断决策和政策效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面对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国展现出的紧急应变能力、动员能力和众志成城的集体意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巨大威力。
我们必须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让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再次,始终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发展就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2003年,一场灾难突然袭来。
非典疫情肆虐,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在抗击非典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出现在疫情严重的广
东,出现在人民群众中。
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夺取了防治非典的重大胜利。
尽管受到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仍比上年增长了10%。
抗击非典的斗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错综复杂的世情、深刻变化的国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顽强奋斗,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整体形象。
中华民族一直是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
近日,日本右翼势力抛出购岛言论,激起了各地进行反日游行活动。
在日本政府作出侵犯中国主权行动时,我们表现出了坚决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爱国青年混杂在游行、抗议队伍中进行打砸抢等活动,严重扰乱了各地
治安和正常的抗议活动,对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表达爱国热情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只有理性爱国、奋力强国、精心治国,才能真正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结语
爱国主义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