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抗原抗体的调节 免疫细胞的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小结
免疫应答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比较,速度加快了, 作用更强更持久了。
第六节 抗感染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学习目标
掌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 点 熟悉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因素及其作用,特 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感染的特 点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因素的抗感染作用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述 抗原 免疫球蛋白 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学习目标
掌握免疫的概念 熟悉免疫的功能 了解学习免疫学的目的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
免疫监视:清除DNA突变的细胞,即清除 变异细胞(抗肿瘤)。
反应过强,也会清除正常细胞,产生自身 免疫性疾病;反应过弱,变异细胞不能及 时被清除,部分发展成为肿瘤细胞,肿瘤 细胞迅速生长、形成肿瘤。
小结
免疫通常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 也可造成机体伤害。 运用免疫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相应免 疫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IgG:含量最多;半衰期(在体内存在时间) 最长;作用最广泛;唯一能通过胎盘保护 胎儿的抗体。 IgM:分子量最大;胎儿唯一能自己合成的 抗体;体内最早产生的抗体。 SIgA:保护消化道、呼吸道粘膜 IgD: IgE:与I型超敏反应有关;抗寄生虫感染
小结
免疫防御:清除外来的抗原性异物,即抗 感染作用。
反应过强,引起机体组织损伤,则出现超 敏反应(变态反应);反应过弱,对外来 的抗原性异物无反应,则出现病原生物的 反复感染。
免疫稳定:清除机体内部衰老、损伤、变 性、死亡的组织和细胞。
反应过强,清除以上细胞的同时,把机体 正常组织细胞也清除了,则出现自身免疫 性疾病;反应过弱,以上细胞不能及时被 清除,新鲜的组织细胞不能产生、有毒代 谢产物堆积,也会对机体产生损害。
二、体液免疫
主要针对体液中(细胞外)的抗原物质或直接针对 抗原细胞。 体液成分包括血清(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外 分泌液(唾液、乳汁)等。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区别 抗体产生规律的临床意义 生物学效应: 中和作用:外毒素、病毒感染、细菌吸附 调理作用:增强吞噬作用 ADCC作用、激活补体:杀伤、溶解抗原细胞
免疫系统是免疫功能产生的物质基础,由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细胞发生、发育பைடு நூலகம்成熟的场所,包 括骨髓(bone marrow)和胸腺(thymus) ;
2)外周(周围)~:免疫细胞定居、发挥效应的场 所,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概念、种类 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抗体有五类,各自有其重要的抗感染功能。
第四节 免疫系统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 三、免疫分子
学习目标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 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T细胞和B细胞 的功能 了解T细胞的表面受体及分类、其他免疫细 胞的功能、免疫分子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
疫监视。 表3-1 免疫功能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一般情况下,机体在40岁前,免疫功能保持在一 个比较稳定的状态;40岁后,免疫功能开始出现 衰退。故40岁后,机体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 比较容易发生疾病、产生感染和肿瘤。 由于现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使免疫功能的衰退呈 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在免疫学中,如无特别说明,抗原指的就 是完全抗原。
特异性=专一性=针对性=严格选择性, 是免疫应答最基本的特点。 抗原决定基(表位)
二、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异物性:一般情况下,凡是在胚胎发育前三 个月免疫系统未曾接触过的物质,免疫系统 都会把它判断为异物。 理化性状: 1.分子大小和化学组成:蛋白质最符合条件, 故异种蛋白为最常见的抗原。 2.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如果受某些条件影响, 蛋白质结构出现变化,表位种类随之发生变 化,免疫原性也会出现变化。
第二节 抗原
一、概念和特性 二、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四、佐剂(略)
学习目标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抗原的特性
熟悉抗原的特异性、影响抗原免疫原 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了解佐剂的作用
一、概念和特性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 反应性。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
小结
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系统完成的。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 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 定和免疫监视。
第五节 免疫应答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二、体液免疫 三、细胞免疫 四、免疫耐受 五、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抗体产生的一般规 律
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识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物质的判断。一般 情况下,凡是在胚胎发育前三个月免疫系 统未曾接触过的物质,免疫系统都会把它 判断为抗原性异物。
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会在识别出抗 原后,把抗原物质清除(杀死、破坏)后 排出体外,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
免疫的功能
免疫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
小结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协同完成机体 的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具有互补 性和相互促进性。
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和=失去效 用 动物免疫血清:注射前应做皮试
异嗜性抗原:与同种不同种无关的共 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溶血反应;排斥反应 自身抗原:隐蔽;修饰 肿瘤抗原:特异性;相关
小结
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应答的最重要 的特点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 分子中的抗原决定基 异物性是抗原的重要性质
三、细胞免疫
主要针对细胞内的抗原物质或直接针对抗 原细胞。
局部组织形成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在清除抗原的 同时也损伤了组织。 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损伤作用
四、免疫耐受
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 与免疫抑制(缺陷)的区别 人工诱导免疫耐受的意义
五、免疫调节
熟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的效应 了解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 过程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是人为地 被分为三个阶段(感应、反应、效应)。 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周围免疫器官。 感应阶段:免疫系统识别抗原阶段 反应阶段:免疫系统自身准备阶段 效应阶段:免疫系统清除抗原阶段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学习目标
掌握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各类免疫 球蛋白的功能
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 各功能区的功能及水解片段的功能 了解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一、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国际会议决定,将具有抗体活性及不具有抗 体活性但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 称为免疫球蛋白。 在免疫学中,如无特别说明,免疫球蛋白指 的就是抗体。
一、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结构:皮肤黏膜、血-脑、胎盘 吞噬细胞:完全吞噬和不完全吞噬 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补体:即抗体的补充成分 表3-3 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比较 表3-4 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溶菌酶:破坏细菌细胞壁,引起细菌死亡 干扰素:特异性抗病毒感染
二、特异性免疫
“水土不服”的原因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水解片段。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1)Fab段的功能:中和作用(术语,=避免感 染细胞作用) 中和病毒作用与中和外毒素作用机制类似。 2)Fc段的功能: 调理作用:术语,=增强吞噬作用。 ADCC:P36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