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建设实施方案————————————————————————————————作者:————————————————————————————————日期:目录一、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 (4)1. 社会发展背景 (4)2. 行业发展背景 (5)3.人才需求背景 (6)二、本专业发展现状 (8)1. 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8)2. 存在问题 (8)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9)1. 指导思想 (9)2. 发展目标 (10)四、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10)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2.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11)3. 师资队伍建设 (13)4.实训基地建设 (13)5. 社会服务 (14)6.学生发展规模 (15)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5)1.凝聚人才,打造精英队伍 (15)2.推行奖励机制,提高科研热情 (15)3.扩大对外交流,实行纵横合作 (15)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建设方案汽车运用技术是我院的一个特色专业,被教育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之一,不仅得到地方财政支持,而且还得到社会各界和多方企业的热心参与。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拟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方面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新能源汽车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检测诊断以及和专业相关的汽车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方面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落实我院《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性质和办学条件,针对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建设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规划如下:一、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1. 社会发展背景上海作为中国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汽车工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上海汽车后服务业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汽车后服务企业提供商机。
随着上海市民人均GDP跃上6600美元台阶,汽车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预示私家车将成为消费热点。
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消耗,70%左右用于交通运输,其中汽车占了30%以上。
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一类企业为骨干,二类企业为基础,三类业户为补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质量保证,各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汽车维修网络和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营运车辆和社会车辆的维修需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我国汽车企业的动态来看,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在计划之中,有力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发展。
在我国部分本土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及规划中,混合动力汽车均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8大汽车集团的6家(上汽、一汽、奇瑞汽车、重庆长安汽车、比亚迪汽车、东风汽车)已经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发展战略中,把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
国家从笼统扶持到试点补贴,先从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始,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都使用的新能源零排放的公交车。
目前,国内部分大城市开始使用纯电动汽车作为出租车进行试点工作。
2011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全球各大汽车企业都推荐出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为主。
其中,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推向量产,本届车展上亮相的多款混合动力车型都将在明年量产下线。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也在积极建设电桩,为电动汽车做好产业配套。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积极备战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充电设施的零部件。
2. 行业发展背景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
据统计,我国的能源消耗,70%左右用于交通运输,其中汽车占了30%以上。
传统能源汽车向来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表明,一辆轿车年排出有害废气高达自身重量的4倍。
我国已有10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而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严峻的现实,迫使汽车产业向节约能源的绿色汽车业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于新能源汽车,欧美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了,并进行了相关探索,在氢燃料、生物燃料等技术方面也已经有产品推出。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如日本、美国、意大利,近些年内,混合动力汽车均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广车型,并逐步实现商业化发展,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我国作为起步较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应借鉴成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适合我国消费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1年4月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世界汽车组织共同举办的全球汽车界领袖盛会“2011OICA中国论坛”上,科技部领导指出,发展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应对能源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中国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选择。
根据各大汽车公司发布的产品计划,明后两年将有更多的电动汽车产品推向市场。
截至今年3月,25个试点城市共推广各类节能汽车超过一万辆,累计运行里程超过2.5万公里,已建成充电站51座,换电站9座,充电桩2000多个,基本满足现有示范车辆运行的需要,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科研研发与财税政策相结合向产业化迈出关键的步伐。
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已拟定。
财政部领导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考虑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的发展战略,通过财税手段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1年以来,政策持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由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参与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根据《规划》,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两轮驱动,未来10年产业核心技术投资将达千亿元。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
“十三五”期间即2016-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多能源混合动力车,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3.人才需求背景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战略发展的七个支柱产业之一,上海则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桥头堡。
2011年4月22日,上海正式成为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上海市嘉定区则被指定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
目前上海新能源汽车员工主要为:1、从事研发新能源汽车研发,应聘的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如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
2、从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制造和装备的技术管理,人员多来自本科院校,如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工科学校。
3、从事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装配、调试、维护,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的多来自高职高专类学校,如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高职学院等。
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情况看,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培养的是研究生博士层次的人才。
从过去的传统汽车人才需求比来看,一名从事研发的工作的汽车人员,将有几十甚至上百名的人员从事相关整车制造生产和汽车零部件供应。
以比亚迪企业为例子,近几年在国内招收了上万名大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中国还有多家的汽车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加大力度投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产业化和使用过程中,将有数百万人员从事相关制造业务、以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安装调试和售后维护工作。
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工作岗位对既懂原理又能动手的高职毕业生是非常合适的。
而当前上海没有高职院校开设这个专业,缺少这一层次人才培养的渠道。
新能源汽车是以电能为主的驱动新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汽车能源方式,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井喷式发展,需要大批爱岗敬业、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且富有创新的一线电池电源电池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的技术人员。
由此看来,目前本市乃至全国,除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外的人才基本尚属空白阶段,但随着电动出租车和私人电动车的兴起,尤其是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力推广和应用,未来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人员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并呈急速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几点,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已经成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契机。
二、本专业发展现状1. 专业发展基本情况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作为教育部、交通部等6个部门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培养培训基地之一,不仅承担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主要教学任务,还接受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承担组织汽车维修机工、汽车维修电工等各等级技能鉴定。
把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命,坚持“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继续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块化”教学和“双证”制度,加强质量控制,以规范化服务学生,以特色化打造品牌,以优质化取信社会。
历届招生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报名踊跃;毕业生100%获“双证”(指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现有教师10名,实训指导教师5名,平均年龄约40岁,其中还有7名教师不仅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而且具有工程师或技师资格,是名符其实的“双师”教师。
本届“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和本院汽车工程系的专家(学者)组成。
本届“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学者组成。
主编或主审若干(册)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规划教材,负责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主编或主审若干(册)核心课程的教材,并率先在教学中实施新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专业教学实训场所包括校内与校外,校内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8000 平方米,拥有390个教学工位;有丰田、通用、大众和奔驰等品牌车系的维修技术实训室、以及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整车性能检测、汽车钣金和涂装等实训室。
通过校企合作、多方筹措,实训室的装备在上海乃至全国可称先进。
校外专业实训点分别设立在包括上海大众汽车、奔驰汽车(中国)公司、上海市汽车修理公司等旗下的企业。
2. 存在问题(1)职教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专业核心课程要进一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汽车运用职业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向企业的岗位培训学习,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利用企业资源,改进专业课程,再造专业课程,进一步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教学方式”等项目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