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壁蹲墙功

面壁蹲墙功

锻炼身体的强效方法“面壁蹲墙功”吐血推荐锻炼身体的强效方法“面壁蹲墙功”【吐血推荐】强烈推荐此方法,确实强效,强效=强力+高效,吐血推荐=累得吐血+找垫背的!!!体力好就练习吧!面壁蹲墙功最早是智能气功中的方法,只到最近两年高峰所说的实战武功的流行才逐渐受到重视!现在将妖怪收集到的相关内容发到这里!供有兴趣的朋友看看!第1章面壁蹲墙功——高峰(一)“千斤神腿功”的第一步面壁通任督脉本步即本门正道内功第一式,本式不但可练腰腿之劲,更是练内丹之捷径,也是通大小周天的入门式(详见本门正道内功初级功法),同时尚有另一妙用:25岁以内的人练习可增高作用,对肥胖症亦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练法:找一个垂直、光滑之墙壁,双脚平行与肩同宽面墙而立,下蹲时脚尖、膝盖、鼻尖必须触墙,同时吸气。

呼气时在百会穴的带领下站直有意将脊椎拉直的意念,起立的过程中脚尖、膝盖、鼻尖都不能离开墙壁。

呼吸、动作在不觉胸窝憋闷的情况下越缓越好。

初练时一分钟起落3次左右为宜,正常达标后一般一分钟上下一次。

随着功力的增大,双脚的距离逐渐缩小,直至双脚并立亦能上下49次时第一步功成。

此时双腿之力超出常人数倍,此时不论跑步、练套路、擂台搏击均感体力明显增强。

练习日久,臀部可触及脚后跟,而且更不可思议者,在正常的下蹲时,臀部更可触及地面,此即王芗斋先生所谓的“脊椎拉长一尺的量”。

而脊椎的拉长更是强劲发力的前提!(二)“正道内功初级功法”当今很多门派的“大师”、“掌门”讲不清“内功”为何物。

什么是内功?笔者认为:内功就是呼吸、意念、动作高度地协调统一,经过正确的修炼方法与精神暗示,达到诱发和激发人体潜能而达到超越常人功能的一种武术高级修炼方法。

真正的内功是易学速成的,在短期内即可提高任一攻击部位的杀伤力及抗击打能力,更对养生健身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介绍本校独特的内功修炼方法——正道内功初级功法:第一步练习①双腿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体侧。

脚尖触墙,面墙而立。

眼微闭,凝神静气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气时腹部内凹,呼气时外凸,一呼一吸为一息)准备练功。

②双肩稍内扣,鼻子轻触墙,双膝微触墙。

吸气时缓慢下蹲,徐徐吸气入下丹田(脐下),直至臀部触及脚后跟为止,整个过程为吸气。

③起立时,缓慢呼气,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②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③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虽然简单,但大多数人初练时蹲不下去,此时把脚站立比肩宽亦可,不会影响功效。

能站下去之后,逐渐合拢双脚练习,直至双脚并立,脱去鞋袜之后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刚习时如蹲下一两次,其吃力之感不亚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数公里。

勤修本功,自然达到气沉丹田之效,久练自然丹田充实气足,桩步沉稳灵活,更能在激烈的实战对抗中气定神闲,发力迅猛持久,全身可达无意识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在实战中不惧暴力击打。

现代医学证明:脊椎的错位或伤损,可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

脊椎的修正复位可减轻各种神经痛、心绞痛、头痛眩晕症等。

现在很多武术修炼者只知脊椎的修炼对发力相当重要,却忽略了一旦脊椎发生偏差(错位)可引起严重的内脏的疾病,首当其冲的是颅脑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皆缘于不正确的成千上万次的脊椎扭转切削发力,而产生脊体错位压迫神经血管而引起的。

许多惨痛的实例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此外,当今不少武术修炼者一到五十岁上下就肥肉猛增,而肥胖乃多种疾病之源(注: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而本功对减肥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步练习当第一步功练至赤足并立亦能49次上下之后,第一步功成。

此时进行实战搏击,身轻步稳,腿部力量即有抬腿伤人的威力。

此时可转入第二步练习:要领基本同第一步功,唯一不同的是双手各持20—40斤重的哑铃上下练习,当亦能上下49次时,第二步功成。

唯此负重练习之时劲非自然本能之“灵劲”,尤应进行下面第三步之练法:其余同第一步功,不同的是把双手背在腰背上,上下练功。

亦能上下49时“灵劲”上身,此时周身通灵圆活,感应异于常人数倍,在毫无防范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击打,不伤分毫。

此时进行中级内功的修炼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相关问题解答1、本功法是否为高先生祖传或得于哪位明师?本功法非祖传,而是众多内家武学明师无私真传及本人近二十年之研修内家武学之心得整编而成,经近十年的推广验证:确系高效速成简明易学的!只要认真学习都绝对收效!绝不会出偏及误人子弟。

吾内家武学启蒙恩师有智能气功创始人武术气功一代宗师庞鹤鸣,道门武术大师、点穴绝技唯一传承者玉真道长,实战拳法宗师轨迹拳创祖李紫剑等十余位明师。

2、练多久可达文中之功效?若专业训练一月左右即可赤脚起立49次左右;业余训练约需30—60天左右。

此时的腿功功力及腰背、丹田之力绝不同于没练之前,平时不论练习套路还是进行实战搏击体能即可明显提高,任一拳一脚常人绝难抵挡。

再逐练下一步即可。

每天不少于五次练习。

3、练本功有何禁忌?练本功没有什么特别禁忌!随时随地皆可练习,有一墙即可;唯练完后1小时内勿冲冷水澡,切记!4、本功对哪些疾病有改善作用?痛感的部位,练功一段时间后突然有痛感的即为病所,此时更应坚持练下去,不痛之后病即痊愈。

对增高亦有显著作用。

第2章正本清源蹲墙功智能气功博采众长,功法中藏有众多的练功诀窍。

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小功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一种全身锻炼的便捷方法。

据闻,师傅要练此功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徒弟支走,自己偷偷练,由此可见蹲墙功受到练家的何等珍视。

因此,想进行气动健身及想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

(一)蹲墙功的功用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过任督二脉的修炼达到丹田气足圆活,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

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故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

相反,若腰部不能放松,弊病甚多。

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板直、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能自控。

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水液的蒸腾,男性可出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性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

其三,练动动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于中风(即半身不遂)。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而蹲墙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

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

譬如,改变自己意识里的好多不良东西。

一个人意识乱了之后,外面的东西很容易影响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东西现在也变的很难了,不是以前那种自由自在的了,自己总想改变可总做不到,所以非要通过这种艰苦的锻炼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外人能理解的。

(二)蹲墙功的动作要领基本要领是: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刻,让思绪平和。

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

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

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

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

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

可以每天把书撕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三)蹲墙的三个阶段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

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

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

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加意念“一定成功”。

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

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2、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3、提高阶段。

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一)赤脚蹲墙。

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

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

(二)撑臂蹲墙。

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

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手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

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

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

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

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

(三)背手蹲墙。

①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

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

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四)拳抵鼻尖蹲墙。

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尖。

熟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

此动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久之自然合度。

(五)蹲墙耗功。

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庄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

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刚效果会更好。

注意:①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