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1.施工安全要求、目标安全要求:符合国家、省、市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规定。
安全目标: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六无”。
无因工重伤、死亡事故;无拆迁工程事故和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高支模坍塌等事故;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而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无中毒事故。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贯彻执行国家的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
正确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把项目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转。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施工前制定的安全生产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动火管理制度、临时低压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仓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检修管理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外来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外来车辆进场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等。
2.1.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总包项目部成立以项目总负责人为委员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面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审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重大隐患问题的解决方案。
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消防、保卫工作例会,总结阶段工作,布署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对安全、消防、保卫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项目安全、保卫、消防总体工作。
组织安委会成员及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并进行年度考核。
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
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定期听取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向项目公司领导报告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负责项目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
定期分析预测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研究提出安全生产的有关政策和管理意见。
组织制定项目重特大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导各部门建立和健全应急防范救援体系。
负责对项目安全生产方面的科技、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总结、上报和建档工作,参加各类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工伤鉴定工作。
2.2.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在“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方面做扎实工作。
一方面,积极认真开展“三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3.加强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确保安全生产。
2.4.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规范、标准检查、管理、指导和施工,保证生产的安全。
(1)总包项目部每周组织综合安全大检查,主要检查员工安全意识、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施工现场是否存在不文明施工。
(2)专业性检查,对危险点源区定期检查,另外对关键设备及场所进行专项检查,对维修工程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3)季节性检查及节前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和节日期间特别安全要求,确保雨季期间防雷、防触电、防洪,夏季的防高温,节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4)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检查,检查业务职能部门、专职安全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
(5)任何检查发现违纪、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可进行处理,奖罚分明,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并有信息反馈。
(6)工区项目部日常安全检查,随时随地检查,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各施工班组应进行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各项检查,各项检查活动均须记录,归入档案。
2.5.加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管理力度(1)对新增加的设备设施进行资料汇总和安全评估。
(2)根据安全评估对设备设施及作业场所进行危害因素的辩识与评价。
(3)配备安全防护装置,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劳保用品。
(4)电气设备接地地极,应在安装完毕后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摇测;避雷针应在安装完毕后由气象局避雷设施检测所进行检测,并电气对每台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
2.6.积极组织安全培训(1)依据对工艺、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辩识与评价结果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熟悉本岗位内危害因素的相应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应对措施,熟练掌握人工急救的方法达到以上标准后方可上岗操作。
(2)对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操作。
(3)根据工艺及设备要求对有特殊要求的作业人员进行特殊岗位的上岗前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岗位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
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11)标准的要求建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安全保证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
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负责施工必须负责安全”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保证体系详见“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图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进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应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基础,以超前防范为保障,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手段,以现场过程控制为重点。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阜阳地方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1)工程项目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全面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总包项目部设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本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并指导、检查、监督各分部安全工作。
(3)工程开工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根据安全技术方案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逐级进行书面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技术交底的实施情况,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进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必须达到岗位管理和技能操作要求,持证上岗,机械电器必须派专人负责,并经过安全培训,勤上锁,勤检查,预防为主,非操作人员严禁乱用电器设备。
班组长上班前安排工作时,要针对当天的工作在安全方面一定要交代清楚,作好安全讲话记录,上班必须戴安全帽子,高空作业必须拴安全绳,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嬉戏、逗乐。
(4)了解周围环境情况,开工前必须熟悉穿越施工范围的电力、电信、通讯和架空高压电线走向及其架设高度。
做到不清楚具体情况,不盲目施工,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5)施工现场办公、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要达到安徽省、阜阳市的有关规定,保证使用安全。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各项防洪、防雷、防大风、防火工作,做好用电防范工作。
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按照《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最新规定的标牌,夜间行人经过的坑,通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6)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7)严格杜绝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尽量减少施工管理横向跨度,纵向层级。
发挥派驻现场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作用,预防为主,加强过程控制,规范作业。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及单位技术手册的规定,由总包项目部总工程师编写相关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报相应部门论证、审批;做到使编写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可指导性。
(9)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0)总包项目部每周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开展安全生产例会,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整改,并作好隐患整改消项记录,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作必要的交底。
(11)组织施工过程中,现场配备持有上岗证的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有关工作,不得空岗、失控。
(12)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作业如高空作业和井下作业应对作业人员增加防护装置,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沉淀池和氧化沟上设置救生圈并给有关操作人员配备救生衣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13)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
建立防火值班、巡逻制度。
畅通消防通道,设置明显防火标识标记,依规配备消防器材。
(14)氧气瓶、乙炔瓶不得曝晒、倒置、平放使用,瓶口处禁止沾油,瓶身应有减震圈,使用时应安装减压器,气压表必须有效。
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得小于5米,两瓶同焊具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电焊、气割及生产用火时,必须遵守防火安全间距的规定,远离易燃和可燃物,落实防范措施,并配备灭火器材。
(15)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和配电箱的设置、安装、防护、使用与维修,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路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地保护;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现场专职电工每天进行检查和维护。
(17)根据本项目总体工期网络计划的安排,做好冬雨季和夜间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时,对施工作业面、垂直运输设备、外脚手架及施工现场主要道路采取防滑措施;大雨、大风过后,检查架体的牢固性,如有松动下沉现象,及时进行处理;设置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雨后及时清除积水,保持现场的整洁;夜间施工做好现场每一处工作点的照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