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 (10分)礼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A.错B.对2【判断题】 (10分)“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三个“礼”的含义都是指:做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A.对B.错3【判断题】 (10分)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一项隆重活动,体现了对天地的尊崇。
A.对B.错4【判断题】 (10分)雅斯贝尔斯指出,中国和印度在轴心文明突破后一直顺着以往的方式生活了下来,与传统没有中断过。
A.对B.错5【判断题】 (10分)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将上古祭祀祖先,沟通神明以指导人事的巫术礼仪,全面理性化和体制化,以作为社会秩序的规范准则。
A.对B.错6【判断题】 (10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话出自《道德经》。
A.错B.对7【判断题】 (10分)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A.对B.错8【判断题】 (10分)学习礼仪重要的学习是外在形式,而不是内在修养。
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 (10分)根据调查结果,影响首轮效应(第一印象)位居首位的因素是A.相貌B.服装配饰C.妆容和发型D.谈吐,包括声音、语言、语气正确本题总得分10分2【多选题】 (10分)本课程提到的站姿训练方法有()A.头顶书本,双膝夹纸法B.靠墙站立、九点触墙法C.瑜伽D.参加军训3【单选题】 (10分)影响坐姿美的三要素是角度、深浅以及()A.双膝并拢B.腰部挺直C.精神面貌D.舒展度4【单选题】 (10分)在正式场合就座时,膝部角度可以根据座椅高矮调整,上身应与大腿保持的角度是:A.90度B.60度C.45度D.120度5【单选题】 (10分)影响步态美的三个要素是步度、步位和()A.精神面貌B.速度C.步韵D.双臂摆动6【单选题】 (10分)一般而言,眼语的构成包括注视时间、注视部位以及()A.注视方式B.专注度C.注视频次D.注视距离7【单选题】 (10分)给别人递送剪刀等物品时,合乎礼仪的做法是:A.把安全的一侧递给对方B.单手递给对方C.把刀尖递给对方D.怎么递接都无所谓8【单选题】 (10分)在人际交往中,表示友好的笑是:()A.微笑B.窃笑C.大笑D.各种类型的笑第三章测试1【单选题】 (10分)对服饰功能的认知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着装态度。
以下三种着装态度与服饰功能认知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考究型着装—更看重保护功能B.考究型着装—更看重装饰功能C.随意型着装—更看重保护功能D.实用型着装—更看重遮羞功能2【单选题】 (10分)中国礼学经典中对服饰的规范要求,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则:一是等级观;二是和谐观,;三是道德观。
其中,服饰和谐观的含义是()A.着装要随着TPO的变化而调整变化。
B.服饰要随场合而变,随季节而变,做到天人和谐。
C.服饰依人的社会地位而规范。
D.服饰要遵循儒家的道德标准,符合规矩。
3【单选题】 (10分)整齐一律、调和对比,多样统一等都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应用在服饰的色彩搭配上,可以采用的方法有统一法、对比法、点缀法等。
其中点缀法是指:()A.确定主色调后,在局部范围用其他亮色点缀,产生对比调和之美。
B.把深浅、明暗两种特性相反的颜色进行恰当的组合,在对比之中产生美感。
C.把相同的色彩或相近的颜色,通过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相互调和搭配,造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D.把冷暖不同的颜色进行恰当的组合,在对比之中产生调和效果。
4【单选题】 (10分)男士身材魁梧高大者、体胖者,更适合的西服款式是:( )A.两侧双开衩B.有收腰、后开叉C.下摆不开叉D.其他三个款式都适合5【单选题】 (10分)男士佩戴领带的长度应到哪个位置为宜: ( )A.腰带下10公分B.腰带下方15公分C.腰带处D.腰带上方10公分6【单选题】 (10分)男士着单排三粒扣西装,的扣子系法是:( )A.扣上面两粒扣B.只扣中间一粒扣C.全部扣上D.全部打开7【单选题】 (10分)关于女士职业服装,以下说法的是:( )A.职业装要规范、庄重B.职业装不宜薄、露、透C.追求时尚、时髦D.职业装忌大红大绿、薄露透8【单选题】 (10分)以下关于女士佩戴首饰的原则,的是: ( )A.数量以少为佳,上限为三B.注意和谐搭配形状C.最好同质同色D.多多益善第四章测试1【单选题】 (10分)礼仪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现、自我调节。
其中自我调节包括:()A.自我反思B.自尊心、自信心C.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D.自我评价、他人评价2【单选题】 (10分)人际交往的三个原则是: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其中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A.人际交往中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B.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是有价值的,交换增值或交换等值。
C.也称交换性原则,认为人际交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
D.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是双向交互的。
3【单选题】 (10分)引起社交心理困扰的五个方面因素是:自卑、孤僻、多疑猜忌、恐惧心理,以及()A.缺乏耐心B.狂妄自大C.学习成绩差D.自我任性4【单选题】 (10分)人际交往中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一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辨证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三是:()A.尽量减少与人冲突B.多运动跑步C.无条件地接纳自己D.善于施恩5【单选题】 (10分)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赞赏,夸奖别人的常用技巧有:热情,具体,恰当,及时,还有()等。
A.利用第三方B.含蓄C.夸大其词D.减少抱怨6【单选题】 (10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改变社交礼仪的方式和效果。
转变心态的方法有:认知转变法、换位思考法和()A.强身健体B.修身养性、放松身心C.转移注意力D.善于赞美第五章测试1【判断题】 (10分)沟通过程包括的六要素是:发送者, 接受者,信息,渠道,噪音,环境。
A.对B.错2【判断题】 (10分)环境setting作为沟通发生的地方,对沟通也能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的沟通需要不同的环境。
A.对B.错3【判断题】 (10分)反馈feedback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回应。
面对面沟通,发送和接受者之间具有最大的反馈机会,信息衰减最少。
A.错B.对4【判断题】 (10分)根据倾听的效率和行为特征,倾听的最高层次为全身心专注倾听,或同理心倾听。
A.对B.错5【判断题】 (10分)回避眼神交流,打断别人说话,当对方还在说话时,就想着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些常见的倾听习惯对沟通效果没什么影响。
A.错B.对6【判断题】 (10分)沟通漏斗理论认为,由于沟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从信息发出者甲方,到信息接受者乙方真正执行或行动时,就只能做到20%了。
A.错B.对7【判断题】 (10分)在跨文化对外交往时,不宜谈的话题有:政治问题和民族信仰问题。
A.对B.错8【判断题】 (10分)如果给别人谈起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出于谦虚应该说:托您的福,令尊、令堂最近一切安好!有机会欢迎来府上拜访!A.错B.对第六章测试1【判断题】 (10分)面试应做到“知己知彼”,既要对自己的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清楚明确所求岗位需要的能力;既要扬长避短,也要及时找差距、弥不足。
A.对B.错2【判断题】 (10分)为了吸引面试官的注意力,简历制作一定要用心美化,有时可以做适当的欺骗。
()A.对B.错3【单选题】 (10分)下列求职邮件的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C )A.本人曾担任学校戏剧社社长,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相关表演经验,希望在面试中可以得到贵单位领导前辈的指导和肯定。
B.我获悉贵公司欲招聘业务员,特写此求职信毛遂自荐,请速与我洽谈。
C.尊敬的面试官,我身体偶染贵恙,不能参加今天的面试,特向您请假。
4【单选题】 (10分)下列求学邮件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医学专业学生对导师称赞:“杏坛高手,医者仁心。
”B.物理学专业学生恭贺导师:”施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大奖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C.文学专业学生对导师说:“您是语言学大家,著作等身,给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以很深的影响。
”5【单选题】 (10分)下列自我介绍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大家好,学生莫言,不仅名字与作家同名,我也爱好写作,这是我的一本作品,如有时间欢迎各位拜读。
B.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尊姓白,大名罗帛,因为谐音“白萝卜”,所以名字比较好记。
C.各位老师好,我叫李明,父母为我选择一个“明”字,就是希望我明事理、辩是非,做一个正直的人。
6【单选题】 (10分)下列面试的应答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面试官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
“我很荣幸曾当面向段教授请教过,他对我不吝赐教,力促了我的成长。
”B.面试官对我领导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进行赞赏。
“我的队员都像我一样认真努力,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占用了很多课余时间,我很感激他们。
”C.面试官对我见义勇为事件进行夸奖。
”谢谢,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任谁看见这样的情景也会出手,您过奖了。
”7【单选题】 (10分)下列面试结束后的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无论此次面试是否成功,我一定会在百忙之中抽空登门再次感谢。
B.大家辛苦了!不知各位对我今天的表现是否满意?C.今天所持拙见,实属班门弄斧,各位老师都是资深专家,批评与指导我都会牢记并改正。
第七章测试1【判断题】 (10分)荀子《劝学》所谈:君子之学的特征是: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靜。
小人之学则入乎耳,出乎口。
A.对B.错2【判断题】 (10分)1789年5月在耶那大学的演讲《什么是世界史以及为什么学习世界史》中,提出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是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
A.错B.对3【判断题】 (10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引自《道德经》。
A.对B.错4【判断题】 (10分)素质教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是“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教育!是让未来更美好的教育!A.对B.错5【判断题】 (10分)“要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
……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
”这些话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27日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
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