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与设计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路径一、概念界定实验●一般是在实验室里,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开出的题目。
●题目大多是验证前人在书本中论述的结论是否正确;虽也使用仪器设备,但与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相距甚远,整个过程只限于“验”而已实习●一般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常常要求学生通过实习达到某些教学要求,如在各岗位、工种间轮换,以完成多方面的训练。
●但实际上,不少学生进了职业现场,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固定岗位,从事较为简单、重复的工作。
这样做,企业乐意,但学校无奈。
实训●主要是指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
●“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实训”是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
●这个定义取了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二个长处,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
●实训突出了学校的主体性,每一个实训项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
●实训突出了职业技术应用性,要求学校加强投入,更新设施,积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实训基地真正内涵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导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具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校内实训基地●归属为学校,它主要是以学校为主、社会支持为为辅的方法进行投资建设,以学校自主经营的方式进行运转。
校外实训基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目前国情来看,只有高等医学院校才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学校与医院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工作人员互为聘用,较为有利于护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对目前更多的中高职院校来说,尚无这样的条件,学校和医院两者完全是独立的。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1、基于职教课程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充分建立在对相关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理解的基础上;●要依据特定的课程方案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
2、基于工作体系●以个体职业准备为目标、突出工作岗位需求来培养学习者的各种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突出实践性教学。
●强化实践性教学,则必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各种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为技术手段。
3、遵循学习规律●基于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强调鼓励知识创新、以培养知识创新人才。
4、强化“软环境”建设●从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理论出发,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这一“软环境”建设的特殊要求。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技术1、方案开发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以职教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既要保证方案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开发过程的科学性。
●这主要是从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方法和方案的结构内容着眼的。
第一,确保实训基地开发过程的科学性。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应遵循职教课程开发的过程,需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
●分析可分为社会需要分析、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三个阶段。
●首先,通过医院、各职业学校的不同对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分析;●然后,通过临床专家及职教课程专家组成的开发小组对护理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最后,通过教学委员会根据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教学分析。
●设计可分为观念设计、原理设计和方案设计。
-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在分析阶段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设计观念、设计目标,根据教育基本原理和护理专业特点确定建设方案;●编制又包括选样与组织,在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基础上合理组织,编制相应的实训教材。
●在整个开发的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合理编制,从而保证整个开发过程的科学性。
第二,对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整体优化。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必须秉承整体优化的观念,针对医院临床需求和学校教学需求寻求方案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形成最佳的实训基地规划,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保证方案的科学性。
(2)现实性原则●首先,实训基地设备应具有适用性。
-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不应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精、尖,而应强调其适用性,尤其强调其应有一定的使用频率,设备数量的确定则依赖于工作分析的结果。
●其次,按人才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层次均有不同的要求,高职与中职实训基地有不同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高职实训基地力争建设国内较高水平,中职实训基地体现普及性和通用性。
●再次,按地方、各院校实际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结合各中高职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如:现有的招生、资金、办学规模等情况。
由于地区性差异,各学校在办学规模、学生来源及学校发展趋势方面都有着不同。
-所以方案的开发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最后,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的建设与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
最好是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
(3)前瞻性原则●在相应领域内有一定超前性、前瞻性,体现国际化的原则;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在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未来需要,所以实训基地应具一定先进性。
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体现现有行业中高技术含量,使学生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技术。
●前瞻性还应体现在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的设置上,及时甚至超前地分析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需要,分析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动向,从而确定实训项目及内容。
(4)通用性原则●当前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高职课程模式采取群集、阶梯、“三明治”等模式或它们的整合。
其共同特征是教学口径加宽,理论技能并重。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结合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强调职业通用能力的训练。
强调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
2.开发的技术(1)方案开发的模式●目前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模式:--课程内容导向模式--物质环境模拟模式--工作过程模拟模式●结合护理专业的学科要求,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轻松的、自由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操作技能有一定掌握之后,在校办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面向病人的真实服务,重在完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如何为病人服务、如何与病人交流;●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
●从这三个阶段的实训基地来看,前者可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社区医院可根据其产权所属和服务职能的范围来确定其所属,即可作校内实训基地,也可作校外实训基地,后者各级各类医院则是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则完全是医院模式即工作过程模式,社区医院也可完全以工作过程模式来建设,即以医院模式为主来进行构建。
●校内实训基地则应将课程内容导向模式、工作过程模式、和环境模式相结合,既考虑医院临床要求又要符合教学要求,将病房环境设计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
●首先,方案开发的主体,应本着“谁使用,谁开发”。
在整个方案的主体构建中最具发言权的应是一线带教老师、校内实践教学的教师及学习的学生。
●其次,校内实训基地并非完全再现的工作现场,而是按照实训要求所模拟的工作现场;其主要功能是实训而不是生产与服务。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应以职教课程专家为顾问,对整个开发加以引领和指导;●卫生职业学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为主导,负责组织开发整体工作;●临床一线带教老师为主体,重点进行护理岗位工作分析;●在校高年级与毕业实习期的学生共同参与,主要是对各卫生职业学校现有实训室进行反馈性的评价,从而对具体方案在细节上可作一定的改进。
实训基地开发流程图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程序主要是:首先从工作分析到设备、材料和工具的确定;其次是通过影响教学的多因素分析和职业文化的渗透对实训室或实训区域进行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开发:●首先从工作分析到设备、材料和工具的确定。
●其次是通过影响教学的多因素分析和职业文化的渗透对实训室或实训区域进行规划。
●最终把实训模块、实训设备、工具和材料以及实训室或实训区域规划三组成果对接起来。
●对接的办法是以实训室或实训区域为基点,然后确定每个实训室或实训区域可陈列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可承担的实训模块及可容纳的护理文化。
方案的结构内容(1)实训模块的划分●实训模块的确定,即实训的具体内容的确定。
它主要应依据人才培养的需求来决定。
●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实训模块的同时,还要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
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来说,初上岗护士的工作任务、基本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如下:●第一,初上岗护士的主要工作任务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二大领域;●第二,从事该职业的基本能力:对病人健康评估的能力,而后采取维护、促进、恢复健康各种措施的能力;●第三,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的树立;●第四,从教学和临床的衔接要求:临床专项任务实训(作为上岗前培训,主要是各单项技能的综合训练)。
●总之,结合护理职业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确定。
(2)实训室与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室的划分主要以实训模块及其所需要的相应的工具材料来决定。
-主要以模拟工作现场为主;-同时要参考教学所需,符合教育规律;-还要注意护理文化的渗透。
(3)实训室功能的确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应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训中心。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模式应由两部分构成:-建在学校的校内实训中心,-以学校主办的面向校内学生和校外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主要是以各个实训室为载体,承担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功能。
●以学生的实训课程学习为中心,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单项初步技能训练、专科特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的简单综合技能训练;-发挥继续教育的社会短期培训功能,提供技能考核鉴定的社会性功能。
校办社区服务中心:●以真实医院环境为载体,根据经费等实际情况:从小规模开始逐渐发展,功能上以解决常见的基本保健问题为主;●意在培养学生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的职业技术综合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4)实训设备、工具、材料的确定●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自然还应包含实训所需要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的详细清单,这些资料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在实训基地正式建设前必须准备好这些材料,否则就难以确定实训基地建设的许多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