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试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目录 (1)前言 (3)1.总则 (4)2.系统安装原则及规范 (4)2.1 设备安装原则 (4)2.2 布线原则 (5)2.3 防雷接地设计原则 (5)2.4 设备及传感器安装规范 (7)2.4.1主监控单元 (7)2.4.2温/湿度传感器 (7)2.4.3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 (8)2.4.4烟雾探测器 (9)2.4.5水浸传感器 (9)2.4.6门磁传感器 (10)2.4.7蓄电池总电压采样 (10)2.4.8摄像头与灯控 (10)2.4.9非智能空调监控 (11)2.5 标签规范 (11)2.5.1设备标识要求 (11)2.5.2标签规范应用原则 (12)3.动环设备监控采集要求 (12)3.1 开关电源 (12)3.2 空调设备 (12)3.3 电源柜 (13)3.4 交流配电箱(屏) (13)3.5 蓄电池组 (13)3.6 环境 (13)4.系统测试及交维 (13)4.1 测试及交维流程 (13)4.2 测试方法 (14)4.2.1测试启动 (14)4.2.2设备告警测试 (15)4.2.3测试结束 (26)5.工程验收 (30)5.1 安装验收 (30)5.2 功能性验收 (30)附表1 动环设备安装工艺质量验收表(室内站) (32)附表2 基站设备安装工艺质量验收表(室外站) (33)附表3 基站FSU监控数据测试验收表 (34)附表4 开关电源监控数据验收表 (35)附表5 通知书: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书 (36)附表6 通知书:工程质量整改回复单 (37)前言本规范的编制目的是通过标准化验收要求,满足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以下简称动环监控)工程施工及验收的需要,规范验收流程和验收内容。
本规范明确了动环监控系统设备安装施工和验收的内容:✓验收的原则及规范✓验收的内容及范围✓动环监控系统的测试及交维要求1.总则1.1为了加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对动环监控系统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施工验收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基站站址动环监控系统设备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3凡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以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为准。
1.4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5动环监控系统的施工,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1.6 下列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对于本规范要求必不可少,当客户需求与本规范存在差异时,在满足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准。
《动环监控设备(FSU)技术要求(试行)》(Q/ZTT 1008-2014)《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工信部规〔2008〕111号)《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1363.1~4-2005)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动环监控设备采购项目技术规范书1.7 本规范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维护部颁布,自颁发之日起执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归属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在工程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以适应各地的工程实际。
未经许可或授权不得超范围使用。
2.系统安装原则及规范2.1设备安装原则(1)安装位置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尽量远离热源、电磁电场等辐射源、易浸漏水位置(水浸探头除外)、电源进出线口。
(2)设备安装位置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操作、维护,不占据通道和设备预留位置。
(3)设备安装时注意基站整体协调,不破坏基站的美观。
(4)模块位置选择要放在采集量集中的区域,并有利于布线,距离智能设备 RS232的通信端口一般不能超过15米。
(5)传感器、变送器的安装位置应能真实地反映被测量值,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6)设备安装时根据设备固定孔数量及其位置,在墙上定位打孔,使用自攻螺钉+胶塞固定,安装稳固牢靠,不易松动,模块底边应与地板或天花板平行,固定牢靠无松动。
2.2布线原则(1)室内站线缆沿墙壁走线应使用PVC线槽或PVC线管,线槽、线管所走的位置不影响机房的整体美观,遵循“沿顶、靠墙、绕梁”的原则,尽量沿墙脚布线,尽量走在原有的线槽旁。
(2)线缆走线应使用扎带固定,绑扎时应整齐美观、工艺良好。
(3)线缆拐弯处要有弧度、不受力,拐弯半径是线径6倍以上。
2.3防雷接地原则基站监控系统设备采用就近接地原则,所有设备的接地线尽量短、直,中间无接续。
按各地区平均雷暴日的高低及各地区设备雷击故障率高低来划分,基站监控设备接地分为两种类型:(1)基站采集模块EISU和设备安装箱尽量安装在基站保护地排附近,靠近交流配电箱。
采集模块离设备安装箱的安装距离小于3米,设备接地采用级联接地方式,即采集模块的机壳保护地引4平方黄绿铜导线到设备安装箱接地端子,设备安装箱接地端子引4平方黄绿铜导线到基站保护地排,如图(图2.3.1)所示,此类接地方式适用于普通防雷等级地区或设备雷击故障率不高的地区。
(2)基站采集模块(EISU)和设备安装箱尽量安装在基站保护地排附近,靠近交流配电箱。
当采集模块到设备安装箱的安装距离大于3米,设备接地应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即采集模块、设备安装箱的机壳保护地分别引4平方黄绿铜导线到基站保护地排(或者基站等电位联结带)。
当设备安装箱离交流配电箱较近时,也可将设备安装箱的接地端子引4平方黄绿铜导线到交流配电箱接地端子上。
所有设备接地线不能超过10米,有等电位联结带的基站优先将接地线引到等电位联结带上,确保接地线最短。
如图(图 2.3.2)所示,此类接地方式适用于高防雷等级地区或设备雷击故障率高的地区。
图2.3.1 基站监控系统设备接地电气示意(类型一)图2.3.2 基站监控系统设备接地电气示意(类型二)图(2.3.1、2.3.2)说明:1、绿线为保护地线,蓝线为直流电源地线(接工作地排),棕线表示保护地排和工作地排汇接线,大部分基站是同一地排无棕色所示连接电缆。
黑线为信号线(E1线﹑串口线﹑AI线﹑DI线﹑DO线﹑传感器及控制器电源线、通讯线等),红色线为需要监控工程布放的保护地线,一般为4mm2黄绿多股导线;2、有金属外壳或保护接地端子的传感器及控制器应接地,接地采取就近原则;3、各设备接地线的线径﹑长度和搭接方式,按设备接地原则规定执行;4、所有传感器、变送器、智能设备在接入采集器的一端,线缆的屏蔽层必须接采集器的机壳地;红色线是在监控工程施工中必须增加的保护地线,电量设备安装箱(即监控安装箱)的机壳地就近接到交流配电箱内保护地排或就近接到基站汇集地排,必须保证接地距离最短。
2.4设备及传感器安装规范2.4.1主监控单元(1)主监控单元为标准1U设备,一般安装到网络柜底部;或机房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定义安装,但以不影响客户设备维护和扩容为主要原则;(2)固定设备耳朵的螺丝必须齐全,每台设备必须采用4个铜卡螺丝固定;监控单元若本身深度较长,应在监控单元下方固定两个直角支撑或托盘,以保证设备安装的牢固和美观。
(3)电源线缆应从网络柜右后侧入柜,信号线缆从左后侧入柜。
线缆敷设至监控单元下方两侧至网络柜前端,在监控单元下方安装一个绑线架,线缆接好后用扎带绑扎在绑线架上;对于监控单元,安装时应保持水平,不倾斜,固定牢固,安装完毕后保证设备清洁无损伤。
(4)线缆接头必须进行焊锡处理,与设备连接必须紧固;(5)接入绿色端子的线必须刷锡,剥线长度一致,外露部分约为15mm,线缆的剥皮处都应用热缩管缩紧;(6)地线的两端接线端子(铜鼻子)均要压接牢固并进行镀锡处理,最后利用热缩管缩封处理;(7)如现场条件合适,应在设备出线端安装一合适深度的理线架,其一利于捆扎各种线缆,其二设备安装更加美观。
2.4.2温/湿度传感器(1)安装位置合理,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能稳定反映机房环境温/湿度的位置,不能安装在下述位置:在门边,以防止开关门造成的温/湿度变化,正对空调进、出风口的位置,窗户附近,靠近水蒸气和挥发油气附近,设备出风口等发热源附近。
(2)室内站用两个自攻螺丝+胶塞安装在墙上, 固定无松动,需使用专用的耐高温胶粘贴,如环氧树脂。
(3)安装的高度要便于维护,传感器底端距地(或地板)150cm(根据实际情况可以±10cm),一般安装在FSU附近。
(4)传感器底端距离线槽约2cm。
(5)必须使用抬高底座,目的保证传感器探头受到墙体的温度辐射最小。
(6)信号线走结构件的底座上的走线槽,禁止将结构件底座通风栅剪开捅断,特别是防止碰伤PCB上的探头、电位器等零器件。
(7)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必须接到FSU 数字温/湿度专用通道。
(8)数字温/湿度采用单总线方式接入时,数量不宜超4个,采RS485方式接入时,不宜超过8个。
数字温/湿度对工作电压要求较高,为避免压降,总线方式接入且采用4芯屏蔽线时,DTH距采集单元不宜超过20米,更长的传输距离应采用0.5mm2以上线径或核查数字温/湿度硬件版本,较新的硬件版本信号传输距离也较长。
(9)探头与变送器间距离不能超过传送距离。
2.4.3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1)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需安装于盗贼可能闯入的出入口,一般选择安装在门附近的墙壁上,必须保证传感器能够探测到门窗、通道等要害部位。
室外一体化柜站,应用配套固定支架安装在机柜铁门附近的支架上部位置(靠机柜顶部),确保门打开时,能同步产生告警。
(2)探测器附近避免有加热、制冷设备或空调等,不要把探测器置于窗前或正对门窗,以免门窗外面的汽车灯光、火光等辐射红外线穿透玻璃照射到被动红外探测器上,直接接触气流或阳光,导致误报警。
(3)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不能相对安装。
(4)传感器安装的高度要求:底端距地(或地板)2.1m 到2.3m 之间。
(5)红外探测器的有效距离一般为12m,不要在探测器前摆放大件物体,微波能量能够穿越玻璃及大部分墙壁,不要把探测器朝向户外过道或旋转的机械设备。
(6)红外双鉴探测器调试复杂,安装后需要根据安装的环境可能做相应的调节,具体参考产品说明书。
2.4.4烟雾探测器(1)每个房间至少配置一个探测器,如需在同一个房间安装多个烟雾传感器时,烟雾传感器可以并联安装,但并联的探测器数目不宜超过5个。
不同房间的探测器不得并联共用一个DI口。
(2)安装烟雾探测器过程中,前端探头的塑料罩杯严禁打开,以防施工过程尘土污染,影响灵敏度。
安装完成后,测试时不允许用烟头,火苗直接熏燎,应使用专用工具或管吹测试。
(3)机房内烟感一般在开关电源侧上方吸顶安装,以防屋顶漏水时沿膨胀螺栓滴入开关电源内部引起短路。
(4)烟雾探测器要吸顶安装,不能将传感器安装在屋梁上。
探测器严禁就近沿线架的吊脚架走到天花板或屋顶,不得安装固定在线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