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1、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也称为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 0。
用数学语言表述为: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 即 a b ,反之也成立。
数 a 的相反数是 -a 。
2、 倒数:若 a 、b ( a 、 b 均不为 0)互为倒数,则 ab=1 即 a1,反之也成立。
a 的倒数是b1 。
0 没有倒a数, 1 和-1 的倒数是它们本身。
3、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也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 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 0、负有理数,它们均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 0、负整数;分数又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无理数分为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2 5、 π是无理数,7是分数是小数是有理数, 0 是自然数。
6、 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数a 的绝对值记为“ |a 。
| ”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于是, |a|=aa 0 ;|a|=-a a ≤0。
7、 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 ≥。
0a( a a0(a a(a 0) 0) 或 a 0)a(a a( a 0),或 a0)a(a 0) a(a 0)8、 若|x|=a(a ≥,0则) 9、数轴上两点 A ( x= ±a ,即绝对值的原数的双值性。
x )、B ( x )之间的距离为 |AB|=|x - x |,其中点所表示的数为x Ax B。
坐标平 ABAB2面内两点 A ( x , y )、B ( x , y )的距离为: |AB|=(xx )2( yy )2,中点 C 的坐标为AABBx A x B y Ay BABAB22(,),点 A 到 x 轴的距离为 | y A |,到 y 轴的距离为 | x A |,到原点的距离为22x A y A ,如果 x A = x B 且 y A ≠y B ,则直线 AB 平行于 y 轴;如果 y A = y B 且 x A ≠x B ,则直线 AB 平行于 x 轴。
10、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 ±a ×10n 的形式(其中 1≤a<10,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记数的方法:(1)确定a;a 是只有一位整数数位的数;(2)确定n;当原数≥1时,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当原数<1 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上的零)。
11、近似数:按某种接近程度由四舍五入得到的数或大约估计数叫做近似数。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一个数的近似数,常常要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哪一位数;(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近似数非零数之间的0 和尾巴上的0 都是有效数字。
13、实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实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5、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16、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 a +(- b)17、减法运算的步骤:(1)将减号变成加号,把减数的相反数变成加数;(2)按照加减运算的步骤进行运算。
18、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实数乘法与加法运算步骤一样,第一步确定符号,第二步确定绝对值。
零乘以任何数都得0。
19、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除以一1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a÷b=a ·(b ≠0)b21、乘方运算的性质:(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4)-1 的偶次幂是1,-1 的奇次幂是-1;(5)1 的任何次幂都是1,0 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6)负整数指数幂(7)零指数幂22、列代数式及代数式的求值:用运算符号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代数式分为有理式、无理式,有理式又分为整式、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多项式。
列代数式时,要注意问题的语言叙述所直接或间接表示的运算顺序。
一般来说,先读的先写;要正确使用表明运算顺序的括号;列代数式时,出现乘法时,通常省略乘号,数与字母相乘,要将数写在字母前面;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与字母相乘;数字与数字相乘仍用“×号”: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分数的写法来写。
代数式的求值是用代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
列代数式时,如果代数式后跟单位,应该将含有加减运算的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
2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就是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系数相加。
同类项与系数的大小没有关系。
24、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6、π是数,是一个具体的数,而不是一个字母。
0 是单项式,也是整式。
27、整式的加减法则:整式的加减实质上是合并同类项。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起来,一般步骤是:(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m 28、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 a n m+n·a =a (m、n 都是正整数)29、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 m)n =a mn(m、n 都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的相乘,即(ab)n=a m b n(n 是正整数)± ±30、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再把所得的积 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1、 平方差公式: (a+b)(a-b)=a 2-b 2;完全平方公式: (a ±b)2=a 2±2ab+b 232、 完全平方式: a 2±2ab+b 2,特别注意交叉项的正负性和2 倍。
(a+b) 2=(a-b) 2+4ab33、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a n=am-n(a ≠,0m 、n 都是正整数,m>n)-p1 34、 零次幂、负整数次幂的意义:a =1(a ≠ 0;) a = pa(a ≠,0p 是正整数 )35、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36、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般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37、 应该注意整式乘法与除法中的符号运算。
38、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
39、 分解因式的公式:平方差公式:a 2-b 2= (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 (a b)240、 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提公因式;二项考虑平方差公式,三项的考虑完全平方公式或十字相乘法;四项及以上考虑分组分解法。
有时得用换元法(整体考虑)或者比较系数法。
41、 几个整式相乘,所有最高次项相乘得最高次项,最低次项相乘得最低次项。
A 42、 分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
当 B=0 时,分式无意义;当A=0且B ≠0时,B分式的值为0;当B ≠0时,分式有意义。
43、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A A M A M (B BB MB M0, M0) 。
44、 分式的乘除法: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 分 式 相 除 , 把 除 式 的 分 子 与 分 母 颠 倒 位 置 后 现 与 被 除 式 相 乘 。
即a c ac;a c a d ad。
b d bd b d bc bc45、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46、分子、分母和分式三个符号的同时改变两个,其结果不变,分数线有时起着括号的作用,即A A A A。
B B B B47、分式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即a b a;b a c a d b c a d b c。
c c c bd b d b d b da n a n48、分式的乘方:b b n49、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50、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值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根,若值为0,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舍去。
51、分式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应用题与一元方程应用题类似,不同的是注意双检验:(1)检验所求的解是不是原方程的解;(2)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注意已知增根,求待定字母的取值。
52、分式方程有解的条件为: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有解;去分母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不能都为增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