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实用课件
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差异》PPT实用课件
高于0℃ 大于800㎜ 平原丘陵 无 水田
小麦
水稻
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小
大
活活动:动探:究升华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气温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
河流流量
北方: 小 南方: 大
主要原因: 降水
返回
西C北地区 青藏D地区 北方B地区
•
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 来显示 他们的 性格, 表现他 们的思 想情绪 。关于 人物, 他很少 做长篇 大论的 叙述, 很少以 作者身 份出面 来介绍 他们, 也没有 作多少 添枝加 叶的描 写。
•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首先要 立足文 本,通 过分析 “母亲 ”的言 行概括 归纳出 母亲的 形象特 点;然 后围绕 这些特 点组织 语言, 表达赞 美之情 ;发短 信要采 用第二 人称。
合作探学
• 我国在气温、降水、地势方面有何差异? • 这些差异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随堂练习
南高
北低
东南 多 西北 少
西高
东低
西 牧 东 耕 南 稻 北麦
东密
西疏
东高
西低
一、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 差异。
1.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 升高 气温逐渐 降低 。
纬度因素
-32℃
-24℃
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
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 文差异
屋顶
一年 小麦、 坡度 以陆
旱 一熟 大豆、 较小, 路运
地
或两 年三
花生、 墙体 甜菜 较厚
输为 主
熟
一年
屋顶
水
两熟 水稻、 坡度 至三 油菜、 大,
以水 运为
田 熟 甘蔗 墙体 主
高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低于0℃ 小于800㎜ 平原高原 有 旱地
甲
乙
2、图甲的界线B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候差异
甲
乙
3、观察甲图中的界线C,看看图乙中的那个地势阶梯的 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3
海拔高度或地形因素Biblioteka A 2BF3C
(1)写出图中代表 的地理区域名称:
A西北地区 B 北方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B地区的气候 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
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 上有一 些共同 的特点 。大概 而言, 第一, 故事的 发展, 前后勾 联,一 步紧一 步,但 又疏密 相间, 摇曳多 姿。
•
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 践中逐 渐形成 的独特 的语言 艺术个 性,是 诗人的 个人气 质,诗 歌美学 观念在 作品中 的凝结 ,是具 有恒定 性的, 区别于 其他诗 人的艺 术特色 。不同 的诗人 往往表 现出不 同的语 言风格 ,同一 诗人的 不同作 品,语 言风格 有时也 不尽相 同。
-16℃
-8℃ 0℃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8℃ 16℃
16℃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递减
海陆因素
沙漠戈壁广布
50mm
200mm 400mm
800mm
山清水秀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1600mm
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的自然差 异
0℃以下
800mm以下 暖温带
半湿润地区
C地区的耕地类型 是 水田 ,B地区 主要 粮食作物 小麦
(3)2 3 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 2 , 森林资源丰富的是 3 。
(4)A和B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 , A和D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地形或地。势
•
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 以许多 次要人 物构成 一个社 会环境 ,从人 与人的 关系上 ,从种 种日常 生活活 动中, 来表现 人的思 想性格 与内心 世界。
•
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 的人, 先要治 理好自 己的国 家。要 想治理 好自己 国家的 人,先 要使家 族中的 各种关 系整齐 有序。 要想使 家族中 的各种 关系整 齐有序 的人, 先要修 养好自 身的德 行。
•
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 手法, 来把握 人物的 性格特 点,这 是欣赏 文学作 品的重 要途径 。可以 先细读 课文, 找出有 关的段 落,仔 细分析 两个人 物的言 行与心 理活动 ,进而 理解他 们各自 不同的 性格特 征。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 【自主学习】: • 1、从气温、降水、地势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 • 2、了解自然环境的差异怎样影响我国的人类活动的差 异。 • 3、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差异。 •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人文差异。 • 4、了解地理四大区域的划分的界限和主导因素。(参 考教材P6活动题) •
南方A地区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 横断山以西,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南
探究升华
甲
乙
1、把甲图的界线A与乙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的界线相比较,
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什
么? 降水差异
探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