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品一般是指

当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征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品一般是指

当前国际文化贸易的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

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

基于个人和集体创作成果的文化商品在产业化和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的过程中,被不断复制并附加了新的价值。

图书、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电影、录像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时装设计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商品。

传统意义上讲,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不以货物的形式出现,它是指政府、私人机构和半公共机构为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

这种文化支持包括举行各种演出,组织文化活动,推广文化信息以及文化产品的收藏(如图书馆、文献资料中心和博物馆)等。

文化服务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有商业目的。

1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文化产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

当前国际文化贸易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与趋势:一、二、 文化产品供给与贸易的规模增速较快以经济性来看,文化产业部门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部门。

在1994-2002年间,该部门在出口上的增长由390亿美元增长到了590亿美元。

最好的估计认为该部门占世界GDP的7%,并预测每年的增长率可达10%。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沿着硬件—软件—互联网—文化的方向纵深发展,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信息—知识—文化内容的链条转移。

在生产、制造、发行(分配)和营销上快速的技术经济变化(如e-boods, iPods, iTunes, , Google),以及在数字世界里知识产权的日益商业化(如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也可以说明这种增长。

最近十年来,文化和版权产业占发达市场经济国家GDP的2%~5%,并产生了超过世界平均值的持续和稳定的增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

类似的趋势也在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和巴西同时出现,文化产业对这些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在一国经济中正在发挥重大作用,文化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正如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中所言,“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

3文化产品供给与贸易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依旧占据优势地位1994-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4,文化产品的供给与贸易高度集中在一些发1张玉国,朱筱林(译).文化、贸易和全球化[J].中国出版,2003(1)[ 2 UNCTA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Paper presented at UNCTAD Eleventh Session, Sao Paulo, June 2004(TD(XI)BP/13). 3沃尔夫(美).《娱乐经济》.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144UNESCO, International Flow of Selected Cultural Goods and Services 1994-2003. UNESCO Institute达和显现的市场经济中。

从出口来看,2002年,欧盟15国占有全部所报告国家文化产品5出口的主导地位,份额为51.8%,比1994年的54.3%有所下降;亚洲是第二大出口和上升最快的区域,占有世界市场的20.8%,主要归因于东亚国家的迅速增长,该地区在1994年至2002年间市场份额增长了两倍,达到了15.6%;北美的相对份额从1994年的25.0%下降到2002年的16.9%,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区域。

从进口来看,欧洲是主要的进口国,占有世界需求的48.1%,北美以30.1%进口份额紧随其后。

这两个地区伴随美国的上升和欧盟的下降在分配上有4%的变化。

与北美大约进口30.1%的份额相比,欧洲是主要的进口国,占有世界需求的48.1%。

这两个地区伴随美国的上升和欧盟的下降在分配上有4%的变化。

亚洲排名第三,大约占有全球进口的14.7%,比1994年略有提升。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文化产品的供给和贸易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6。

从文化产品的出口来看,1994年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值为331.4亿美元,比其他国家的出口额多11倍(30亿美元)。

2002年,高收入国家的出口值(449亿美元)是其他所有国家出口额(90亿美元)的5倍。

在文化产品进口方面,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分别从1994年进口市场份额的0.37%和3.1%上升到了2002年的1.6%和5.0%,增幅较大。

但从产品进口金额上来看,2002年高收入国家(565亿美元)要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分类国家(72亿美元)。

以电影市场为例,尽管印度已经成为每年生产电影超过1000部的最大电影产品生产国(2007年达到了1164部),但美国电影产品依旧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电影产品通常占有全世界受众的85%。

2008年,全球票房收入前十名的电影产品中,由美国电影公司生产的就占8部。

又以音乐产品市场为例,2006年美国占有全球音乐产品销售市场份额的34.3%位居第一,日本以16%排名第二,随后为英国和德国,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10.8%和7.2%。

三、集约化经营成为文化产品供给与贸易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产业集团的兼并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模式日益显现。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囊括了全球国际文化贸易量的2/3以上。

当前,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公司垄断。

7以音乐产业为例,2005年世界音乐市场继续被大的公司所主导,最近的估计认为环球占有世界音乐市场销售的23.5%,EMI占有13.4%,索尼占有13.2%,华纳占有12.7%,BMG占有11.9%,其余独立公司占有25.3%。

8文化产业公司规模的增长和集团化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得以强化。

1998-2000年,美国共发生5起以文化产业为中心的企业购并案,其中“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购并案,产值高达3500亿美元。

91993年,世界范围内50个大型视听产品生产企业的总销售额是1180亿美元,但是四年以后,仅世界七大视听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数字。

1993年,在这些唱片公司中,36%是美国公司,36%在欧盟,26%是日本公for Statistics, 20055核心文化产品主要包括遗产类文化产品(收藏品以及收藏者作品、历史超过100年的古董等);书籍、报纸和期刊;其他印刷品(印刷的地图、明信片及图画等);录音媒体(唱片、录音碟片、磁带、其他录音媒体);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其他视觉艺术);视听媒体(使用电视接收器的电子游戏、摄像及电影摄制等)。

数据包括所有可获得这些数据的国家。

6注:世界银行根据收入水平把国家分为四类:高收入国家、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7刘晓惠.文化创意产品:国际贸易及贸易促进[J].研究与探讨,2007(3)8 IFPI, The Recording Industry in Numbers,2005,London.9蒋三庚(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14司,而1997年,50%以上都是美国公司。

10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相同产业内部的整合。

2000年3月,美国论坛公司购并时代镜报公司,这是美国两家最大的区域报业集团合并,其合并后拥有11家报纸、12家杂志、22家电视台和4家广播电台,成为美国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三个城市的出版报业集团。

二是跨行业的整合。

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文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间的整合;另一种是硬件和软件的整合,即服务提供商与文化内容提供商之间的整合。

如索尼公司,在1988和1989年收购了CBS唱片公司和哥伦比亚电影娱乐公司。

目前索尼有五个部门,消费类电子、游戏、音乐(索尼音乐娱乐)、电影(哥伦比亚/三星)和保险,其中消费类电子的销售收入最多。

三是跨国的产业整合。

最为典型的是新闻集团,因为其市场份额跨越了四大洲的多种文化产业(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

2009年度在财富500强中的文化集团如表2-6所示。

表2-6 2009年财富500强中的文化集团名 次 企 业 国 别 行业分类 销售收入(美元/百万) 159 时代华纳 美国 娱乐 46,984201 沃特迪斯尼 美国 娱乐 37,843250 新闻集团 美国 娱乐 32,996347 贝塔斯曼 德国 出版、娱乐 25,647452 Maruhan 日本 娱乐 20,465数据来源:,2009-07-20可见,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已超越了独门技艺或手工作坊,成为专业化、复合化的大型垄断性集团。

它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对文化产品供给和贸易的整个链条的整合。

如在分销环节,大公司能够通过批发分配网络及与主要零售连锁的策略联盟,也通过广播及全球媒体的排他性协议保持对最有利润阶段的控制。

四、文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特征依旧显著,欧盟尤其明显在过去的20年中,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呈几何级数增长。

但这些贸易的绝大部分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属于典型的产业内贸易,欧盟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尤其明显。

2006年,德国的图书出口总额约为13.21亿欧元,其中出口到EU-27国的比例为61%;图书进口总额约为52.8亿欧元,来自EU-27国的图书所占比例也为61%。

报纸、期刊、杂志类文化产品在EU-27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特征非常突出。

如法国,该类产品2006年的出口额为4.04亿欧元,其中出口到 EU-27 国的比例为73%;进口额为4.25亿欧元,从EU-27国进口该类产品的比例高达91%,从EU-27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口该类产品的比例仅为9%。

西班牙从EU-27国进口该类产品的比例竟然达到了98%之多。

EU-27国除了在艺术品、收藏品及古董方面的产业内贸易不太明显外,在诸如CD、DVD产品上都有突出的表现。

国际文化产品贸易所呈现出来的这一特征,不仅是源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且还源于它们在生活文化以及语言文化上的接近。

在同属欧美体系的国家中,它们不仅在地理上比较接近,在历史文化上也一脉相承,这使得它们在社会文化心理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通性,那么反映在文化产品的需求上则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结构的相似性。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折扣较低,相应的文化产品的贸易量就会很大。

“在10张玉国、朱筱林.文化、贸易的全球化[J].中国出版,2003(1)文化艺术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来自国外的陌生艺术在刚开始的时候都会遇到‘文化折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