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一节课的好坏在于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如果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那么自然能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关键词:语文;情境;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我们要改变那些“一言堂”“满堂灌”或者“题海战术”等的教学方式,适当加入那些新元素,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那么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呢?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是活的、互动的。
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的过程,而这其中,以学生为主体。
这并不是说教不重要,而是教要引导学。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师生双方发掘创造的潜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篇好文章如果开头好,自然吸引人,而教学活动恰似文章,如果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能直接推动学生参与进来。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能千篇一律。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在课前将教室贴上各色纸折的鸟,有的振翅高飞,有的翩翩起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开始上课,我便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播放悦耳的鸟鸣。
展现课文中色彩美丽的画面,学生们很快沉浸在这鸟的天堂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接着,我便引入课文,一起进入课文中去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
新课标指出: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因此,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动起来,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要经常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学习状态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简单的词语教学,就可以采用同类词语联想的方法,也可以用对对子、猜谜语等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可以采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方法:培养学生写作与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竞赛或改编
课本剧等等。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通过这些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进入角色,融入情境之中,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可见。
有情有趣的情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巧妙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让儿童感受到“情即在眼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激发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
敢于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励学生乐学
由于认识理解水平和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往往难以到位,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给予适时点拨,要巧妙设计评价激励语言,使学生得到有力的支持,并快乐地步人人生成功的殿堂。
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后进生,如语言不当往往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提不起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要积极抓住时机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并给予奖励,使学生融入到这个集体中,从而一起走向成功。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后进生多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教师要带头鼓掌,或者伸出大拇指。
让他们知道老师很满意,哪怕回答有错误,也不要批评,而是以鼓励的语言或行动让他们再想想,这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也使学生自己时刻能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上,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经历成功与失败。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一起齐心协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