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 酮 结 构 密 封 胶 使 用 工 艺 指 南 一

硅 酮 结 构 密 封 胶 使 用 工 艺 指 南 一

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工艺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一般要求、结构胶粘结装配玻璃单元件工艺、设计参考、结构性粘结装配玻璃单元件工艺、工艺过程检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对进行粘结测试的地方进行修补、关于粘结性、相容性试验的一些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莫斯卡硅酮结构胶粘结装配结构玻璃单元件工艺和过程控制检测方法,也可以用于中空玻璃结构的制作。

二、一般规定2.1建议所有使用本公司产品的用户直接到本公司或本公司在当地的专卖店销售部以及本公司指定的销售商处订购,以便获得质量可靠的产品及有利的技术支持。

2.2所有使用本公司产品的隐框、半隐框玻璃幕墙在设计制作及安装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胶缝的设计按所给的公式进行。

2.3所有幕墙设计中选用的基材和附件都必须送到本公司或相关机构进行粘结性和相容性试验,在出具可以使用的报告后才能投入实际施工。

2.4使用本产品的用户必要时应尽早将幕墙的设计图纸送到本公司,由专业人员对使用结构胶的各节点进行审查,出具可以使用的审查报告后放能进行施工。

2.5双组分结构胶在每次开泵注胶之前都应进行混合均匀性(蝴蝶)试验,方法见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附录D.4或本文第五部分(5.2);在使用过程中每一天都必须进行一次拉断时间测试,方法见本文第五部分(5.3)。

2.6在玻璃幕墙单元件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随批剥离粘结性试验,方法见GB16776-2005《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或本文第五部分(5.4),如果粘结破坏面积大于5%,说明施工操作有问题,应立即停止新的单元件制作,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将该批单元件产品作为重点进行切胶剥离粘结性试验,若试验仍不合格,则必须返工重新制作。

2.7对于已制作完成的幕墙单元件成品,应按GB16776-2005进行切胶剥离粘结性试验,或本文第五部分(5.4)。

胶必须充满整个内腔且无气泡与空隙,粘结破坏面积应少于5%否则必须追溯检查该批产品的施工操作技术,由技术部质量部门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2.8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具有完善的操作及试验记录。

2.9所有的单元件都必须具有识别标记它们可以用来追综单元件制作人员、日期、密封胶的批号以及单元件在幕墙上的实际安装位置。

2.10用户在结构胶的使用过程中若遇到任何质量或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应以最快方式通知本公司,我们将提供热情、及时、周到的技术服务;若遇到重大的质量问题,在未得到建议继续使用的通知之前,应停止结构胶的使用。

三、设计参考3.1硅酮胶结构性接口设计必须由专业人员依据JGJ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进行。

3.2玻璃幕墙构件的下列部位采用与接触材料相容的硅酮结构密封胶密封粘结,其粘结宽度、厚度均应满足强度要求:①半隐框,隐框幕墙使用的中空玻璃的两层玻璃周边;②半隐框,隐框幕墙构件的玻璃与铝合金框之间的部位。

3.3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应由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7mm。

3.4半隐框,隐框竖直玻璃幕墙构件中玻璃与铝合金之间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宽度Cs应按下式计算:Cs=wka/2000f 1 式中Cs----硅酮结构密封胶粘结宽度(mm); wk----风荷载标准值(KN/㎡); a----玻璃的短边长度;f1----胶的短期强度允许值,可按0.01N/m㎡. 3.5倒挂式玻璃顶结构硅酮密封胶应按下式计算其粘结宽度Cs: 式中符号同3.4.1和3.4.2条. 3.6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厚度ts应符合以下要求:3.6.1粘结厚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s-----硅酮结构密封胶的粘结厚度(mm);&----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变位承受能力(%);取应对于其受拉应力为0.14 N/M㎡.时的伸长率。

Us----幕墙玻璃的相对位移量(mm)。

3.6.2玻璃与金属框之间的粘结厚度ts不应小于6 mm,且不应大于12mm。

3.7隐框或横向半隐框玻璃幕墙,每个分格块的玻璃下端应设两个铝合金或不锈钢托条,其擦黑能够度不应小于100 mm厚度不应小于2 mm,高度不应露出玻璃外表面。

倒挂式玻璃顶宜在玻璃四角设置不锈钢安全件。

3.8接口设计必须能让结构胶与空气接触,并在固化期间不得移动。

3.9硅酮结构胶的胶缝设计一般按图2,中空玻璃按图3,当宽度超过16 mm时,建议按图4进行设计。

四、结构胶粘结装配玻璃单元件工艺4.1组合单元件材料要求4.1.1结构胶应符合GB16776-2005的标准,并出示检测报告。

4.1.2底涂材料对于大部分基材来讲,莫斯卡硅酮结构胶不使用底涂就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但若粘结性报告中署名要使用底涂,则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用我公司提供或指明的底涂。

4.1.3基础材料结构装配用玻璃、铝型材等被粘结的基础材料,按GB16776-2005附录B测定剥离粘结性。

4.1.4衬垫材料与结构胶相接触的衬垫材料(如双面胶、泡沫条)按GB16776-2005附录A进行相容性试验。

4.1.5清洗用溶剂推荐试剂级甲乙酮、异丙醇,也可以使用二甲苯。

其中后者毒性较大,以使用前两者更为合适。

4.1.6抹布白色清洁、柔软、烧毛处理的棉布。

4.1.7隔离胶带推荐用纸基压敏胶带,粘贴后容易撕脱且不留痕迹。

4.2施工条件4.2.1施工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40%~80%。

注胶施工场地应清洁、平整、无粉尘,应有良好通风。

4.2.2施工工具单组分结构胶可用手动挤胶枪或气动注胶枪、双组分结构胶使用专用混胶注胶机(配置气压为0.1~0.6Mpa空气压缩机);注胶整形修饰用刮刀、割刀、注胶工作台. 4.3施工程序4.3.1表面清洗程序①所有的基材被粘部分都必须进行清洗,除去灰尘、油污或其他污物。

②清洗液应使用粘结性报告试验中注明的溶剂。

在未指明时可使用干净的异丙醇、甲乙酮或二甲苯等溶剂,其中后者毒性较大,以使用前两者更为合适。

③基本的清洗方法为:先用经溶剂润湿的不脱毛的纯棉白布擦洗基材表面,再用另一块洁净的同一种抹布在溶剂挥发之前将溶剂和污物从基材表面擦去,不应是溶剂自然凉干,以免使污物重新附着于基材表面。

④对于窄而深的接口,则需要将抹布缠绕在干净的油灰刀上,用力进行擦洗。

⑤清洗后的基材必须在一小时内施胶完毕,否则必须重新进行清洗。

如果已清洗的表面又重新暴露在雨水或污物中,必须重新进行清洗。

⑥在白色的抹布被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更换,而且浸渍溶剂时应将溶剂从容器内倾在干净的抹布上,而不是将抹布放人容器中进行浸渍,否则干净的溶剂将被污染,影响清洗效果。

⑦由于所用清洗液属于易燃易暴物品,并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它们的地方必须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严禁烟火或火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3.2底涂液的应用程序①对大部分基材来讲,莫斯卡牌硅酮结构胶不使用底涂就具有很好的粘结效果,但若粘结性报告中著名要使用底涂,则在实际施工中必须用我公司提供或指明的底涂。

②用户应在基材清洗后,施用密封胶之前进行底涂处理。

③将底涂到在干净的不脱毛棉布上,在待粘表面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底涂,切记不能使用过多的底涂。

④用户必须在底涂干燥后才能施胶,否则会影响粘结效果。

一般情况下底涂的干燥时间为1~10分钟,如果时间过场,可能是因为用量过多或失效。

⑤底涂与清洗液相似,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应采取响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3.3结构胶施胶程序①硅酮结构胶应在温度为5℃~40℃,相对湿度40%~80%。

的清洁环境条件下使用,这样可以获得最佳的粘结效果。

②经过清洗过的基材待粘结表面的附近部位都应贴上临时性保护胶带,若要使用底涂应在施胶之前进行。

③单组分结构胶可用手动挤胶枪或气动注胶枪直接从塑料管或香肠型包装中挤出;双组分结构胶必须使用专用的施胶混合设备进行施胶。

④结构胶的挤出动作应连续进行,使胶均匀的连续的以圆柱状挤出胶枪嘴,而枪嘴的直径应小于注胶接口厚度,以便抢嘴能伸入其二分之一深度。

枪嘴应均匀缓慢的移动,确保接口内充满密封胶,防止枪嘴移动过快而产生气泡或空穴。

⑤注胶完成后应立即进行修整,通常的方法是用一刮刀将接口外多出的结构胶向接口内压并顺序将接口表面刮平整,使胶与借口的侧边接触,然后揭下所有的临时保护胶带。

⑥在上述工序后,应立即在单元件上贴上注有日期及编号等内容的标签,水平搬放到固化区进行养护,在搬放过程中不允许铝框与玻璃产生丝毫的位移和错位,否则会影响结构胶的粘结质量。

⑦固化区必须整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温度应保持5℃~4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80%;若湿度低于50%,应延长单元件的养护时间。

⑧单元件必须在静止和不受力的条件下养护足够的时间,其中单组分结构胶至少21天,双组分结构胶至少14天,一使结构胶产生足够的粘合力,经过切胶检验合格后的单元件产品才能装运和安装。

⑨用户应注意在胶缝设计宽度大于16mm时,应尽量使用双面涂胶法,即将双面胶条放在胶缝的中部,在胶条的两面施胶,使胶的固化速度加快,避免因双面胶条的透气性不好影响胶的深度固化。

五、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5.1表干时间/回弹特征的测试对于但组分密封胶,每周回每一批号的材料应进行表干时间和回弹特征的测试。

用于检查密封胶的工作整平时间以及确保密封胶能完全固化。

当材料表面固化时间与正常时间有很大的差距时(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表示材料可能过期或保存不当。

5.1.1在PE膜上打上约2mm厚的胶膜。

5.1.2每隔几分钟,用适当的工具轻轻碰触胶表面,工具不会粘着在胶表面时的时间称之为表干时间。

5.1.3如果表干时间大于3小时,请暂停使用此材料,同时与我公司联系。

5.1.4让胶固化24小时后,将胶从PE膜上撕下,慢慢的拉伸胶条,判断密封胶是否已固化并具有硅酮结构密封胶使用工艺指南Framework glue use arts and crafts enchirdion 弹性橡胶体特征。

在被拉伸到断裂点之前撤消拉伸外力时,弹性橡胶的回弹应能基本上恢到它原来的长度,说明胶体已发生固化,可以使用。

如果胶没有固化,请与我公司联系。

5.2混合均匀性试验(蝴蝶试验)双组分结构胶在每次开泵注胶前应进行混合均匀性试验(蝴蝶试验).取一张白色厚纸(A4大小)。

沿长边将纸对折后展开,用混胶注胶机沿折缝处注入5~10克的密封胶,然后把纸叠合起来挤压纸面使密封胶分散策划能够半圆形薄层,然后把纸打开观察密封胶,如果密封胶均匀黑色,则表示密封胶混合较好,可用于生产使用;如果密封胶有白色条纹,说明密封胶混合不均匀,不能使用,检查设备或操作程序,解决问题后,重新取样,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

5.3双组分结构胶拉断时间测试在使用过程中,没一天都必须进行一次拉断时间测试,以确定基料与固化剂之间的比例。

5.3.1从混胶机挤取约2/3~3/4纸杯密封胶,将一干净木棒插入纸杯中心,定期从纸杯中提起木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