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汤加减治疗急、慢性鼻窦炎86例疗效观察

桂枝汤加减治疗急、慢性鼻窦炎86例疗效观察

厥 、 菌、 病 毒 、 节 免疫 和双 向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
气候变化 , 当体育锻炼 , 适 保持精神 安逸 。 疗效判断标准 : 治愈 : 塞流 涕消 ① 鼻 失, 无头痛头晕等 , 年以上无 复发 者 ; 半 ②
有 效 : 塞 流 涕 基 本 消 失 , 痛 头 晕 明 显 鼻 头
例年龄 、 性别 、 病程 、 病情分布情况等均 无
显 著差 异 。 方 法 : 枝 汤 为 主 方 加 味 。桂 枝 8~ 桂
鼻窦炎 属 于 “ 渊” 畴 , 鼻 范 由于外 感 风寒或风热 , 邪入侵 鼻窍 , 由患者 禀 病 另
赋薄弱 , 不能抗邪于外 , 致使病邪 留滞 , 缠 绵难愈而转 为慢性 。外邪 内传 于肺 , 肺失
病 和 迁 延 不 愈 , 归 不 外 乎 先 天 营 卫 不 总
lg 桔梗 1 O, 0—1g 川 贝 母 8~lg 制 5 ,I O,
半 夏 6—8 。加减 : g 头痛 加 白芷 、 活 、 羌 柴 胡、 藁本 、 川芎 ; 黄绿 脓涕 者加 黄芩 、 胆 龙 草、 菊花 ; 涕流黄 白者去 白芍加黄芩 、 白 桑 皮; 伴有恶寒去 白芍加 荆芥 、 防风 、 麻黄 ; 平 素易 感 冒、 畏风 打 喷嚏 流 清涕 者 加 党 参、 白术 、 黄芪 、 防风 ; 头晕 、 记忆力差涕 白 浊者加党参 、 当归、 菖蒲 、 藿香 、 佩兰 、 赭 鸭
经绝前后诸 症 , 本病 多 因七七 之年 , 肾气虚衰 , 脉虚 , 冲脉 衰少 , 癸竭 , 任 太 天 地道不通 , 而产生 的一 系列病 变 , 中医 在 辨证施 治 中肝 肾 阴虚 证为 多 , 阴虚火 且
合, 一补 、 一清 、 敛 , 一 使气复津 回, 汗止而
阴存 。全方 肝 脾 肾心 并 治 , 阴气 津 血兼 顾, 是治绝 经 前后 诸 证之 错 综 复杂 之 良 方, 故推荐之。
论 著 ・ 社 区 中 医 药
C … N r C 0 M M tN l i SE l D o C T S O
桂 枝 汤加 减 治疗 急 、 性 鼻 窦炎 8 疗效 观 察 慢 6例
热者加二花、 连翘 。每 日1剂 , 水煎 后、 早
赵 东
现代药理学研究得知 , 桂枝汤具有扩 张毛细血管 , 除水 肿 , 制 IE所 致之 消 抑 g
喉炎 、 气管炎等 , 故本 品在祛痰湿 的同时 ,
还能治疗咽喉 、 颌颈部 的淋 巴增生 。半夏 燥湿化痰 、 降肺 胃, 具有 良好 的化痰止 咳 作用 , 对于肺 胃有痰湿而见有较多清涕的 患者有 良好的作用 。
1g 炒 白芍 8~1g 炙 甘草 6~1 g生 姜 2, 2, 0, 6~1 g大枣 3枚 , 0, 辛夷 6~1g 苍耳 子 6 0,

宣降 , 则涕流黄 白, 伴发热恶寒 、 头痛咳嗽
而脉浮 ; 邪传于胆 , 胆热不 降逆行生热 ; 病 久 正气 耗 伤 , 肺气 虚 , 邪 滞 留 不去 。 脾 余 治则 为解肌 发表 , 调和营卫 , 健脾 固肺 , 驱
邪 扶正 , 衡阴阳 。 平
概括上 文 , 、 急 慢性 鼻窦炎 的起 因、 发
中 4 例 治 愈 ( 5 8 ) 3 例 有 效 8 5.% , 1
d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6 /.s . 0 7 s 1x 2 1 .
】 】5 8. 5
用, 对鼻腔鼻窦脓液 的排 出有 良好的促进 作用 ; 开 苦降 又 能宣 降肺 气 以解 表 止 辛 咳。川贝母 苦甘微 寒 , 化痰 散结 , 后组 鼻
足, 外在病邪相对较强 , 致使邪入而窍 闭。
内外 失治 , 导致升降失调 , 最终 阴阳失衡 。
桂枝汤 出 自《 伤寒 论 》 具 有调 和 营 ,
卫 功效 , 治 疗 太 阳 病 中 太 阳 中 风 的 主 是
桂枝 汤中 , 桂枝携生姜行 阳气 、 祛外邪 ; 白
芍领 大枣 补阴血 、 内脏 , 养 甘草 养 中并 调 和诸药 。本方加上辛 、 桔梗 、 夏等通 苍、 半 窍驱 邪 , 党参 、 白术 、 芪 , 黄 当归 等补 虚扶 正, 之所 以能取 得 良好 疗效 , 为桂枝 汤 实 的扶 正祛邪 、 调和阴 阳之发扬光大。
参考 文献
1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 准. 南京 : 南京大学 出版社 ,9 4 66 . 19 , :6 2 傅衍魁 , 尤荣辑. 医方发 挥. 沈阳 : 宁科 学 辽
技 术 出 版 社 ,94, 3 7 1 13 6 18 6:6 ,6 ,4 .
旺, 水不涵木 , 水火不济尽现 , 很多妇女 因
症状 , 总有 效 率 9 % , 0 疗效 与 疗程 、 情 病
相 关 。 结论 : 枝 汤 加 减 治 疗 急 、 性 鼻 桂 慢 窦 炎疗 效 明 显 , 发 率 低 , 良反 应 少 。 复 不
减轻 , 并且发作周期延长 ; ③无效 : 鼻塞流 涕无明显减轻 , 头痛头晕基本如前 。
体质 、 营养 、 社会环境 、 文化 素养 等因素有
关。
补而不滞 , 是补肾阴的基本方。逍遥 丸疏 肝解郁 , 脾养 血 , 妇人 多郁 ”, 方 使 健 “ 本 肝郁得 解 , 虚 得养 , 虚得 补 , 证 自 血 脾 诸 愈。生脉散益 气生 津 , 阴止 汗 , 敛 三药 相
晚分服。以上治疗均以 1 为 1 周 个疗 程。 服药期间停 服其他中西药物 , 并且保持饮 食清淡 , 忌食鱼腥海味 、 辛辣 油腻 、 生冷瓜 果及鸡羊狗 肉 , 当调节 生活起 居 , 应 适 适
4 30 58 0河 南 获 嘉 县 人 民 医院
肥大细胞颗粒反应 , 降低补体活性而起到 抗炎 、 过敏 作用 , 抗 尚有 解热 、 痛、 镇 抗惊
结 果
经, 可散 风寒 、 通鼻 窍 , 芳香 升散 , 升达 能 脾 胃清气 , 为治疗 鼻渊要 药 。桔 梗 , 苦 辛
关键词
观 察
桂枝 汤
急、 慢性鼻窦炎
疗效
入肺经 , 祛痰 湿 、 咽喉 、 脓 , 利 排 能促进 呼 吸道黏膜 分 泌 , 释鼻 腔黏 液 有利 于排 稀
出, 还能 增 强呼 吸 道上 皮纤 毛 的摆 动 作 用以上方法治疗 2—8个疗 程 ,6例 8
窦炎患者 其分 泌物向后 流入 咽喉 , 刺激咽 喉黏膜引起各 种不适 , 甚者发展为慢性咽
(6 ) 总 有 效 率 9 . % ; 例 无 效 3% , 18 7
资 料 与 方 法
(.% ) 8 1 。不 良反应为轻度 胃肠不适 。
讨 论
收治 慢性 鼻窦 炎 患 者 8 6例 , 3 男 2 例, 5 女 4例 ; 龄 4—3 年 8岁 , 平均 1 3岁 ; 病程 1 个月 一 7年 , 均 2 5年 。本组 病 平 .
( 胃肠运动 、 体温 、 血压 ) 作用 。加 味中 的
苍耳子 , 苦温 入 肺 经 , 散风 寒 、 鼻 辛 能 通 窍、 祛风 湿 、 止痛 , 对风寒外感引起的鼻塞
流 涕 尤 为 适 宜 ; 夷 生 用 包 煎 , 温 入 肺 辛 辛
鼻 窦炎 的 疗 效 。 方 法 : 采 用 桂 枝 汤 加 减 均 治 疗 。 结 果 : 明显 改 善 慢 性 鼻 窦炎 的 的 能
工作 、 生活忙碌 , 再加病情时愈时现 、 时轻 时重 , 或服药不便 , 能坚 持 吃药。故用 不 成方成药治疗 , 服用方便 , 且不 良反应少 , 疗效 明显 。 六味地黄丸 滋 阴补 肾, 平淡 甘 和 , 不 燥不寒 , 三补 三泻 , 中有泻 , 补 寓泻 于补 ,
大 问题 , 探讨其治疗是势在必行 。围绝经
期综合征是妇 女卵巢 功能逐 渐衰退 到最
后消失 的一个过渡时期 , 最突 出的征象是
月经不规律 渐 至绝 经 , 一般 发 生在 4 5~ 5 5岁 。围绝经期综合征 的病 因主要是卵
巢功能衰退 , 雌激 素水平 降落所 致 , 与 且
1 4 中 国社 区医师 ・ 4 医学 专业 2 1 年 第 1 00 8期 ( 2 总 第23 第1卷 4 期
方 , 急 性鼻 窦 炎 的病 因 大 多 为 “ ” 而 风 。 风为阳邪 , . L先受 之 , 风邪 上 犯 , 气 不 肺 降, 使肺水不降化 为痰 浊而 闭阻清 窍 , 迁 延 日久使营血虚耗 、 肺亏损。 脾
草; 鼻塞较重者加 桃仁 、 红花 、 皂角刺 ; 两
耳 闷胀 、 膜内陷者加乌药 、 鼓 木香 ; 伴有低 肤麻木 , 或有蚁行感 , 或情志异常 , 惊恐猜 疑 , 伴有 月 经紊 乱 , 欲 功 能低 下 等 。 并 性 这些证候往往或多或少 , 轻重不一 的综合 出现 , 有的可延续 二三年 之久 , 为经 断 称 前后诸证 , 即现代 医学之 围绝经期综合 亦 征 。此证给患者带来痛苦 , 至影响工作 甚 和生活质量 , 当前关系到妇女健康 的一 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