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四章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有能力、聪明 、优雅、敏感 、迟钝、感情 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 意行为符合社 会规范,要求 智慧与能力的 发展。
3、自我观念: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自我意识
现实自我 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 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
投射自我
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 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 法。
理想自我
则是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 形象。
案例:小丁来自农村,当年因家境不佳,所以以优异的成绩 “屈就”某师范大学.这使他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一种比其他 学校的大学生差的感觉.他从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这一历程.在大 学四年的学习中,他一方面努力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为生计奔 波.在别人眼里他始终是个坚强而有头脑的人,而他却不这么认 为,他觉得这只是自己一种无奈的选择.平常的他可以与周围的 每个人融洽相处,加上他的阅历较多,所以总会有新奇的事说给 他人听,让人感觉似乎他是个很开朗的人.但他说这不是真实的 他,他不敢与人谈家,谈学校,谈那份奔波的辛苦,因为这些都 是他心底最隐秘的东西,是他感到极度自卑的地方,想改变却又 是徒劳的,他认为这个自卑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而那个 外在的“我”不过是个假像而已,从来也不曾存在过.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斯芬克斯之谜
古希腊有个传 说,传说在一个王 国城堡的附近有个 女魔,叫斯芬克 斯……你知道斯芬 克斯之谜吗?
2
❖ 俄狄浦斯的命运昭示: ❖ 人,要认识你自己! ❖ 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人,必须认识你自己! ❖ 人,能够认识你自己!
3
我是谁?
❖古希腊特尔斐神 庙里镌刻的“认 识你自己”的箴 言引起了世人的 思考: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我 向何处去?
思考:
❖ 你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你认为你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人? ❖ 你满意自己的现状么? ❖ 你希望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 你怎样改变现状成为自己期望的那种人?
通俗地说,这些都叫“自我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自我意识的概述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实我:自卑,懦弱,胆小
投射我:勇敢,独立,坚强,勤奋, 充满魅力
理想我:家境优越,名牌大学,优秀
方法一:改变“现实我”以实现“理想我”
方法二:改变“理想我”以适应“现实我”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正常的, 是追求“现实我”与“理想我”的统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1、自我发展渐成说
2、形式: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自我控制、自律
自强、自我监督
等,其中自我控
制是关键。 自我调控 (意)
自尊、自信、自豪、自卑、自怜 、自责等,其中自尊感是关键。 自我体验(情)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知)
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等,其中自我评价是关键。(乔韩窗口)
三者之间的和谐程度以及与客观现实的吻合程度, 决定了个体自我意识的健康状况。
心理成长八个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别 年龄 1 0—1 2 2—3 3 4—5 4 6—11 5 12-18
6 19-28
心理危机
信任—不信任 自主—不自主 自信—不自信 进取—不进取
角色认同— 角色混淆
亲密—孤独
7 29-55 8 55以后
后代关注— 自我关注
完善—绝望
发展顺利
有安全感 自控自信 勇于表现 勤劳能干
自我认同、 方向明确 与异性建立 亲密关系
关爱后代
获得满足感
发展障碍
交往焦虑
胆小多疑
畏惧退缩 懒惰无能 角色混乱
异性交往障碍, 孤独
追求个人享乐
产生绝望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 式,即经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发展时 期。
(1)对自我的确认(生理自我):8个月—3岁
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个体对自己身躯的认 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感。但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 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 认为外部世界是为他而存在,以他为中心,所有这一时期又 称为“自我中心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身体的痛苦、饥饿、疲倦等感觉。
❖ 社会自我: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如:自己在朋友、同学、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自己与
他人关系。
❖ 心理自我: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能力、知识、情绪、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兴趣、
爱好等。
❖ 因此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和对自身与别人 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 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 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 、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包括3方面:
1. 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性别 、容貌、健康状况等;
2. 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能力、 兴趣、意志品质等;
3. 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 位、作用以及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
自
(认知成分)
我 意
自我体验识(情感成 Nhomakorabea)自我调节
(意志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观察 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
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 、衣着、风度、家 属、所有物等的认 识。
我是谁?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 从内容上划分: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 从形式上划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 从自我观念上划分: 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1、内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生理自我
❖ 生理自我: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 如:对体重、身高、身材、容貌等体像和性别方面的认识,
对自己的名望、地 位、角色、性别、 义务、责任、力量 的认识。
英俊、漂亮、 有吸引力、迷 人、自我悦纳 。
自尊、自信、 自爱、自豪、 自卑、自怜、 自恋。
追求身体的外 表、物质欲望 的满足,维持 家庭利益等。
追求名誉地位 ,与他人竞争 ,争取得到他 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 格、气质、兴趣、 能力、记忆、思维 等特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