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捕捉生成,让课堂更精彩(高美华)

捕捉生成,让课堂更精彩(高美华)

捕捉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金新小学高美华
课堂教学是由预设与生成共同构成的教与学精彩的乐章,教学以精致的预设而唯美,更以鲜活的生成而精彩。

在教学上海市新教材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一课时,我为了实现“让学生亲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分析综合的算法思维”这一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教案,设想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情况,然后,我带着我设想的教案进行了教学。

【实践】
一、情景导入:
1、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掷得远?
师:每个人掷两次,两次成绩相加,就是总成绩。

小胖两次掷5.4米和6.58米。

(1)估一估,小胖的总成绩大约在多少米之间?
生:小胖的总成绩大约在11米和13米之间。

我是这样想的:小胖的成绩比5+6=11大,比6+7=13小,所以小胖的总成绩大约在11米和13米之间。

师:(2)算一算,小胖的总成绩是多少?谁能列式求出小胖的总成绩?
生:5.4+6.58
师:请你们小组讨论,用你们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5.4+6.58等于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根据小数的意义5.4=5+4
104
10
=
40
100
6.58=6+
58
100
5.4+
6.58=(5+6) +(40
100+
58
100
)=11+
98
100
=11.98
生2:根据小数的组成,5.4就是5+0.4,6.58就是6+0.5+0.08,
5.4+
6.58=(5+6)+(0.4+0.5)+0.08=11+0.9+0.08=11.98
生3:我把5.4和6.58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相加,得到5+6=11,0.4+0.5=0.9,11+0.9+0.08=11.98。

生4:根据小数的性质5.4=5.40,5.40+6.58=11.98。

师:小结:根据小数的组成,相同数位的数字相加,得数就是小胖的总成绩。

那么,这道题的竖式计算该怎么列呢?请你们自己尝试算一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请一学生板演。

师:我们在做小数加法时,只要什么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生:小数点对齐。

…………
【评议】在课后教研组的评课中,有老师对我的执教提出了疑问:“你把新授过程中的横式算法算理讨论与竖式计算完全分割开了,这样一来,从教学层次上来看,每一个层次都分得很清楚,但从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上来看,你却把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活生生地割裂了。

”“当学生说出5+6=11,0.4+0.5=0.9,0+0.08=0.08,11+0.9+0.08==11.98时,你完全可以抓住课堂上精彩的生成,直接揭示出竖式计算的方法。

这样做,不仅整堂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算理。

而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讲完了,再回到你设想的教学环节上来,使学生的精彩的回答成为一种摆设,一种过程,从而不能为课堂教学服务,也无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亲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就不能把两种方法断裂开来,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分析综合的算法思维。

”听了老师们的意见,我重新设计了我的教案,并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可喜的是,教学过程又生成了一些新的方法。

【再实践】在第二次教学实践中,由于有了第一次教学的经验,我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在备课时的预设也更全面了。

在学生尝试练习时,我在巡视中注意观察,收集我所需要的方法。

在请学生回答时,我也就能有目的地安排。

这样,我就能顺着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引导,在不经意间让学生的回答为课堂教学服务,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学生不仅亲历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情景导入(略):
…………
师:你能不能用你们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5.4+6.58等于几?请你们小组讨论。

(在巡视过程中,我仔细地聆听了学生讨论的方法,在提问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了。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5.4+6.58我是这样计算的:5.4就是540个0.01,6.58就是658个0.01,
540+658=1198,1198个0.01就是11.98。

所以5.4+6.58=11.98
生2:5.4+6.58我是这样计算的:5.4米=540厘米,6.58米=658厘米,
540厘米+658厘米=1198厘米1198厘米=11.98米
所以5.4+6.58=11.98
生3:5.4+6.58我是这样计算的:
5+6=11,
0.4+0.5=0.9,
11+0.9+0.08=11.98。

师:你为什么这样算?
生3:5和6分别表示5个1和6个1,一共是11个1,0.4和0.5分别表示4个0.1和5个0.1,一共是9个0.1,就是0.9,再把他们加起来,就得到11.98。

师:5和6都是个位上的数字,4和5都是十分位上的数字。

也就是说,你刚才在做小数加法时,是把……
生3补充说: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就能得到小胖的总成绩了。

师:那么,如果用竖式计算时,6.58的每一个数字应分别与5.4的哪一个数字对齐?请你们自己尝试列竖式算一算。

想一想,怎样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

请一学生板演。

生:我们在做小数加法时,我发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
【感悟】对照两个案例,我感悟到:
1、织好一张“网”,为捕捉生成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编排设计的意图,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要弄清新授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使教案的预设更全面,也就是说,织好一张“网”,为捕捉课堂上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鲜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这样,当学生的回答中孕含着有利于新授知识教学所需的有效信息时,教师才能有能力捕捉,有余力捕捉,并适当地与自己的预设巧妙地融合,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尽相同时,教师为把学生引入事先设想的方案中,而绞尽脑汁,甚至生搬硬套,更不要说把握住来自学生的精彩的生成了。

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了。

2、适时一把“抓”,为引申生成问题做足精彩文章。

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捕捉,即使捕捉,使生成更有效。

课堂上,学生的有些回答往往会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些意料之外的回答也往往是教师备课时无法完全设想到的,而且往往会比教师设想的更生动,更精彩、更贴合学生的实际,也往往会让学生更容易11.98
6.58+ 5.4
理解与接受。

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会在课堂上不间断地、不经意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如果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设计,而不注意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善于捕捉,不善于把握来自学生发言中的有效信息,并把它转化为鲜活的生成,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沉闷的,这样的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师生以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并根据这些捕捉来的鲜活的信息,灵活而又不露痕迹地、自然地展开教学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