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华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答案】B
【解析】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2)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实践,显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特征。
(3)古代学校教育的形式一般是个别教学,它使教育具有了完备的条件,即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的教材。
(4)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
2、迟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出现了不少错误,面对同事的质疑,迟老师说:“这不过是一本校本教材而已,
没必要那么认真!”迟老师的做法()。
A、不合理,违背了终身学习的师德规范
B、不合理,违背了勤恳敬业的师德规范
C、合理,精力用于校本教材编写不值得
D、合理,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把课上好
【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对工作勤恳敬业,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
题目中迟老师的做法违背了这一规范。
故选B。
3、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人的发展
D、社会发展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
故选C。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答案】C
【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答案】B
【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从众和服从)、认同和内化。
故选B。
6、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中庸》
【答案】C
【解析】古代的“八目”出自《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故选C。
7、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答案】B
【解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都有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责任。
教师和家长必须经常保持联系、进行沟通,以增进对儿童的了解及弥补双方的不足。
故选B。
8、研究表明,学生每天不同时段的学习能力都有高低变化,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
A、上午一、二节课
B、上午二、三节课
C、上午三、四节课
D、下午一、二节课
【答案】B
【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周期变化,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个学习日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变化,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二、三节课期间,较差的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
故选B。
9、跑步比赛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马上起跑。
这种现象是()。
A、同化
B、条件反射
C、顺应
D、无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故选B。
10、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答案】C
【解析】斯金纳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赢得了“程序教学之父”的美誉。
故选C。
1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B、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B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故选B。
12、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资料是否充分等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
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A、关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