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这两个方面探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
缝控制技术,具体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硬化时要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经常出现很多裂缝。

微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裂缝。

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过规定的限值时,会影响建筑物和构件的适用性和耐久性,不仅有损外观形象,还会造成钢筋外露、腐蚀并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

所以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进行相关探讨对于现实的建筑施工很重要。

下面就以上问题作相关探讨。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热源来自于水泥的水化生热,水泥水化热
一般是在浇筑后短期内集中放热。

放热速度一般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种类有直接关系。

由于大量的水化热集聚在混凝土内部缓慢释放出来,故一般地,混凝土中心温度高,而外表面温度较低,因而在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使其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

而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楼板的力学形变引起的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均会产生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

3、温度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

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

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

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1、加强混凝土结构设计
设计时宜采用中低强度混凝土,避免采用高强度混凝土。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收缩裂缝,可以适当采取在承台表面合理增加分布钢筋用量的措施,虽然单靠增加分布钢筋用量不能明显的防止裂缝出现,但适当增加分布钢筋的用量可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减小温度裂缝的宽度。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应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

2、加强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一天之内,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冲击振动。

24小时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型材料,做到轻卸、轻放、分散就位。

第三天可开始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对计划中吊卸放材料的部位的模板其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横杆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措施。

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表面上铺设旧木模或跳板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从而防止楼板裂缝的发生。

3、注意混凝土原料选择与配比
1)混凝土中如果采用吸收率较大的骨料,干缩较大、骨料含泥量较多时,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性;骨料粒径较大、级配良好时,由于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所以混凝土干缩率较小。

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有效降低水化热,可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
量和水泥用量,还可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

同时,在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抗离析好,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2)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积极采用合适的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

4、加强施工的后期养护
1)保温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

可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

2)适当提高养护环境温度有利于减少内外温差、缓解降温速度,从而减小温度应力,也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大和应力松弛发挥作用,可以避免混凝土因表面干裂而产生的塑性收缩。

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
工作,防止雨水流进基坑内,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

3)加强现浇板浇捣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因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三、结语
一直以来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虽然学术界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采取相对应的技术防治措施,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运用综合技术手段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德仁.混凝土施工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2]许诚.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