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与百团大战等史实,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情况。
能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2.识读相关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保卫黄河)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践踏,祖国山川为之变色。
回头遥望这场血与火交融的战争,依然会被抗日英烈深深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的中国军民,是如何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阅读教材中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提示: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提示:
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
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师生探究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提示: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2.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材料展示:一个日军陆军上校悲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是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
”
4.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5.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提示: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了各方的力量而展开的。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6.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提示:
7.教师强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加了抗战的力量。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师生探究三:百团大战
1.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是指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囚笼政策】比喻如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的吃掉,比喻逐步侵占。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3.展示史料: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4.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
①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③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④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⑤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
三、课堂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积极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积极巩固壮大,成为抗日战争后期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