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语言训练、出院指导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
2008年~2009年10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45例,均经头部ct确认,男80例,女65例;年龄34~88岁,平均61岁。
入院时意识障碍者32例,一侧肢体瘫痪者77例,失语者8例,失语伴吞咽困难者15例。
护理体验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变化。
如发现患者一侧瞳孔散大,或伴有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考虑有脑疝发生的可能,本组有6例脑疝患者,死亡3例。
一旦出现脑疝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输入,要求在30分钟内滴完。
因大量甘露醇滴入会造成肾功损害,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功能不全,应进行24小时连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如患者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脉搏>100次/分,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若平时神志清醒者突发语言不清、嗜睡、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做好急救措施。
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多数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发
展到高峰。
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起床时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口角歪斜、吞咽困难。
患者很难接受眼前的现实,表现为情绪激动、无助、不思饮食、失眠、便秘等。
针对这种心理状态,在安慰患者时特别让家属与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向家属及患者介绍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程、时间、预后,还要向他们说明起病1周内是病症的关键期,多数典型病例1~2天内脑水肿达到高峰,有可能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能继续发生脑梗死。
让家属和患者对脑梗死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口腔护理:因脑梗死患者椎基底神经受损,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饮水易发生呛咳、易诱发肺感染、窒息等危险。
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选择鼻饲进食,对鼻饲患者1天进行1~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发热的护理:大面积脑梗死,会影响大脑体温调节中枢,造成患者高热,使用退热剂使患者大量出汗,会使患者感到很不舒服,并容易诱发皮肤感染等问题。
大汗后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嘱患者多饮温开水或淡盐水,心要时静脉输液。
饮食应给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
防止并发症:①防止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多是老年人,本组>60岁92例(84%),体质较弱,特别是昏迷患者,抵抗力降低,呼吸功能减弱,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式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本组发生肺部感染17例。
一旦感染,对清醒者应鼓励他们在排痰时先深吸口气,然后用力咳出。
对昏迷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及时吸痰,防止痰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坠积性肺炎。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和拍背,以利痰液的排出。
痰液黏稠时,给雾化吸入每4小时1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所用的吸痰管及无菌液要保持无菌,动作轻柔,每次吸痰应<15秒。
对呼吸功能障碍者,应给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及时吸除痰液,保持气道湿化,2次/月行气管切开护理。
②防止压疮;据报道,脑血管病所致偏瘫患者,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在20小时内即可发生褥疮,所以要及早加强皮肤护理。
首先,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建立床头翻身卡,每1~2
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必要时垫气圈。
对昏迷与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通过气囊交替充气,缓解了皮肤的受压。
③防止泌尿系感染:对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用0.9%氯化钠500ml加庆大霉素8万u进行膀胱冲洗,2次/日,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擦洗会阴,按时留尿送检;警惕泌尿系感染。
④防止便秘: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很容易发生便秘。
若患者排便用力可使颅内压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
入院1周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便秘,因此要及早预防。
首先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在床上排便;平时教会患者按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对及少数便秘患者及时给口服缓泻药,必要时灌肠,灌肠压力要低,而且不宜>600ml,以免加重病情;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本组通过上述预防护理基本无便秘发生。
⑤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要注意将患者瘫痪肢体放置功能位,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
活动2~4次/分,5~30分/次,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帮患者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
⑥语言训练:本组语言障碍12例,应尽早进行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入繁,对“e”、“啊”、“歌”等。
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以利于促进语言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嘱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
尽早积极地康复训练,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困难较大。
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运动量循序渐进,注意安全。
生活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保持情绪稳定,不可过喜过悲,不看刺激电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少盐,新鲜蔬菜,豆制品等,忌食肥甘厚腻之品,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避免暴饮暴食。
出院2周后复诊,如有头晕,肢体功能活动不利加重时,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清美,潭兰,韩仲岩.脑血管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1:435.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506.
3 王晓云,张淑连.中风初起的家庭护理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