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传记选读:狱中自述_课件1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传记选读:狱中自述_课件1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执 政府紧急下令,以“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 屡肇事端”的罪名,通缉李大钊。形势危急, 李大钊考虑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坚持转入地 下从事秘密工作,并于1926年3月底将国共两党 北方领导机关迁入东交民巷苏联驻华使馆西院 的旧兵营内。
1926年4月18日,张作霖占领北京,加紧对 共产பைடு நூலகம்人及倾向共产党的革命者进行迫害。当 时,北京城贴满了这样的告示:“宣传赤化, 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死刑”。
探讨
传主在狱中为何以国民党人身份写自述?
1924年,国共两党“党内合作”方式正式开始, 李大钊按照共产国际和党中央的要求加入国民党, 担负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领导责任。此后,他领导 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党组织,充分利用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各界群众,扩大革命势力,促进了北方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政府统治运动的蓬勃发展, 有力配合了五卅运动后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和北伐 军的胜利进军。因此,北洋政府一直视李大钊为 “心腹大患”。
狱中自述
李大钊
作者 简介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 运动的先驱和最早
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字守 常。河北省乐亭人。
创作背景
1926年4月,张作霖控制北京后,成立了安 国政府。李大钊作为与冯玉祥和南方国民党的联 系人,共产党的北方负责人,苏俄共产国际的代 理人,当然就成了张作霖的抓捕对象。李大钊带 领全家立刻躲到了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内原俄国 兵营院内。
zhuó 谣 诼:造谣污蔑的话。
细读感悟
本文是李大钊先生在狱中的绝笔,它简要 回顾了李大钊先生一生的经历与追求。在文中, 传主所提到的人生追求及其主张是什么?
李大钊在“自述”中回顾了自己壮烈的、革 命的一生,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伟大抱负, 宣传了反对帝国主义、改造中国的革命主张。
在文中,作者反复论述自己深感“再造中 国之不可缓”,而要“再造中国”,就必须坚 决反对帝国主义压迫这个“中国今日扰乱之本 原”,废除“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 就必须“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 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众,对内 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 民族之政治纲领下”,来“达到建立—恢复民 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 之目的”。
张作霖认为杀害李大钊有四大理由:① 南北 战争期间,李参与了军事谍报工作;② 李与苏联 政府勾结参与中国内战;③ 李和冯玉祥和国民军 的秘密关系;④李作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北方领导 人进行的颠覆政府活动。
李大钊被捕后,由于他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各 方都有营救行动。特别是北洋政府前高级官员,如章 士钊、杨度、梁士诒和北大校长等都出面说情。张作 霖也是犹豫不定。他为此给北方军队前方的重要将领 如张学良、张宗昌、孙传芳等六位发电征询意见。除 了阎锡山没有回复,其余都主张立即正法。
根据《辛丑条约》,使馆区享有治外法权, 中国军警不能入内。而李大钊却把国民党和共产 党在北京的机关一起搬到了苏联使馆,这显然是 不符合国际法的。
因此也引起其他国家驻华使馆的不满和怀 疑。日本使馆和法国使馆人员相继发现苏俄使 馆军营中国人来往频繁,夜间经常大声争论, 举行会议。他们秘密报告给张作霖。很快警察 厅派来密探,装作三轮车夫等监视侦查,并跟 踪相关人员。不久逮捕了重要嫌疑人李大钊在 北大的学生李渤海。李渤海1923年入党,任过 中共北京市委的宣传部长等职务。李大钊躲进 苏联使馆后,他负责李大钊和外面的交通联系 工作。李渤海在被捕后将苏俄军营内部情况全 部招供,换来秘密释放。
当时正处于南北战争状态,李大钊从事大量 军事情报工作,并且藏匿了一些军火。而且苏联 已经很深地卷入了中国的内战,这对北方政权威 胁极大。不久张作霖和外国领事团取得共识:苏 俄革命后,他们自己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所 以苏联使馆不受“辛丑条约”保护,张作霖可以 入内并缉捕暴乱人员。
1927年4月6日,警察厅派人突袭了苏俄使馆 军营。李大钊等人显然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 遭到逮捕。军警共获取七卡车文件档案,里面有 大量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对中国各派别的联系证 据和指令。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出处】:宋·苏辙《栾城集·应诏进 策·君术策第五道》:“其状如长江大河, 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
jué 厥后:其后。
è 困轭:被困受限。轭,驾车时套在牛马 颈部的人字形器具。
sì 嗣 后:以后。
皆属杯弓市虎之谣:都是些捕风捉影、 没有根据的谣言。杯弓,杯弓蛇影,比 喻疑神疑鬼。市虎,三人成虎,三人谎 传集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以为真有老虎。 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以假为真。
张作霖绿林出身,对苏联和日本等国本来就不买 账。他认为李大钊是"俄国奸细"。在战争状态,更是 唯认武力至尊,对前方将领的意见更为重视。所以很 快就下令将李大钊等十九名国民党和共产党人悉数执 行死刑。
字词 梳理
qiǎng bǎo 襁 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泛指 背负婴儿所用的东西。
hù shì 怙 恃:“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母。 yì yè 肄 业:修习其业。后指在学校学习而未 毕业。肄,研习、学习。
1927年4月6日,在获得帝国主义公使团的默 许后,张作霖不顾国际公法,悍然派兵闯进苏联 驻华使馆,实行蓄谋已久的疯狂搜捕,李大钊与 妻子、两个女儿,连同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关人 员和苏方人员共60余人一同被捕。
在这种险恶形势下,李大钊在生死抉择面前, 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党的组织再次遭受破坏。 鉴于张作霖极端仇视共产党,如果李大钊在狱中 明确亮出自己中共领导人的身份,其结果可想而 知。如果考虑到孙中山曾与张作霖结成军事联盟, 国民党在北方处于半公开地位,张作霖正在拉拢 国民党这层关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与 敌周旋,则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护被捕同志。所 以,李大钊在狱中绝口不谈共产党,却谈国民党, 这是正确运用革命的策略,来反对反革命的策略。